第21章 感恩神話、報應神話和複仇神話(1 / 3)

感恩、報應和複仇神話差不多是一切民族用於補救世風、淨化人性、反抗邪惡的有力武器。中國的感恩、報應、複仇神話帶有濃厚的宗教色彩,尤其在佛教輸入中國之後,有關因果報應的神話和鬼譚,甚囂塵上,致使人們產生了這樣的認識,以為中國的這一類神話,整個兒就是佛教輸入中國後的結果,其實這是一種誤解,因為,早在佛教進入中國之前,中國的感恩、報應、複仇神話就已很流行了。

一、感恩神話

說到感恩神話,人們會很自然地想到結草銜環的典故。其實,這一成語包含著兩個故事,而且這兩個故事產生的年代相距好幾百年。

結草的故事出於《左傳宣公十五年》。春秋時,晉大夫魏武子有個愛妾,他病重時囑咐兒子魏顆,在他死後一定要把愛妾嫁給別人;臨死,魏武子忽然改變主意,要魏顆把愛妾殺了為他殉葬。

魏顆遵照他父親以前說的話,把她嫁了。後來,魏顆同秦將杜回作戰,看見一個老人結草將杜回絆倒,使杜回被擒。夜裏,魏顆夢見這個老人,說他是那個再嫁之妾的父親,特來報恩的。

銜環的故事則出自南朝吳均《續齊諧記》。漢楊寶年九歲時,到華陰山,見一隻黃雀被鷗泉搏擊墜地。楊寶就把黃雀帶回家,喂它黃花,經過一百多天的精心照料,黃雀羽毛長好,楊寶就放它飛去。有一天夜晚,一個黃衣童子來到楊寶家中,對楊寶說:“我 是西王母的使者,蒙你救助,感激不盡,今特贈白環四枚,願你家子孫潔白,位登三公,有如此環。”後來,楊寶的後代果然位登三公,享盡榮華。

結草、銜環雖然已成中國語彙中報恩的代名詞,但是,這兩個故事顯然代表著兩種文化:結草所蘊含的,是儒家的仁和義,是孔子的“愛人”,孟子的“推己及人”這種道德觀念的具象化;銜環的故事卻借中國道教的裝飾,表現了佛家的果報觀念。

產生於這兩個故事之後的眾多的感恩神話,從結構上說,都可說是對這兩個故事的模擬或者說是複製,如,《之亨放魚》和《張遵言》。前者講的是,梁代劉之亨因救了兩條鯉魚的命,於是有兩人來托夢,搏謝他的救命之恩,並讓他壽延一算。後者,講南陽張遵言優待一條白犬,不想這白犬大有來頭,是滴降人間的太白星精。為感張遵言的寵遇之恩,白犬(蘇四郎)幫助張遵言擺脫了死神的拘捕。前一故事重在宣傳佛教的不殺生和善有善報;後一個故事則是在佛道的互滲互融中,傳達因緣輪回的思想。

當然,蘇四郎為了報恩,以武犯禁,侮辱婦女(仙女),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現實社會的法紀混亂與道德淪喪。

《影響錄》所載的《洪敬嫁蟀》和《成都集記》所載的《明府嫁蟀》更可視為結草報恩故事的翻版。劉洪敬從命相家那裏得知自己相貌不壽,一直擔心自己會在女兒沒嫁前就死去,所以他趕緊在揚州為女兒買了一個女仆。後知女仆本為官家女,由於遭敵寇蹂廂,父死家破,才流落四方。劉洪洲頓時動了惻隱之心,燒毀了賣身契,並先於女兒把她嫁了。女仆出嫁當晚,劉洪洲夢見一個人,身穿青衣,手拿槐簡,對他一揖到地,說:“我是蘭孫(女仆名)的父親,您對女兒的恩德我無法報答,聽說您歲壽將盡,我願為您到閻王那兒去說情。”過三天,劉洪敬又夢見了那個人, 這回是身穿紫身,手拿象妨。他對洪敬說:“我已見過閻王,閻王準許您再活二十五年,而且富及三代。”從此,劉洪敬果然福星高照。

盡的絕境。因有一女未嫁,急忙為女兒尋了個女仆,準備作為陪嫁讓她跟女兒到夫家去。後發現此女出身於官宦之家,其父還是範明府的舊友,於是先於女兒將她出嫁。這一善舉,不僅使他擺脫了死亡的命運,而且福及後代子孫。

二、報應神話

做了善事有人感恩,做了壞事的呢,自然要受到某種懲罰。

《吉凶影響錄》上說,有一位叫黃靖國的人死了,他看見冥界中幾個獄吏指著一個地方說:“這是武。則天的地獄。她生前罪大惡極。

所以經常用裝滿瓦罐的黃蜂來鼇她。那些酷吏奸臣也和她一樣受罪。”

《清尊錄》上說得更玄乎,說南宋時有位叫楊廣的人,平日橫行鄉裏,聚斂錢糧,資財巨萬,可是當國家遇到戰事,人民遇到饑}}急需錢糧時,他卻一毛不拔。於是他受到懲},得了重病,重病時,每夭把自己關在糧倉裏,象鼠類一樣地吃稻穀,幾夭就吃掉了數尺高的稻穀。他死後,‘家人將他入斂。不久就聽到棺材裏有踢踏之聲。家人叫木匠開棺。木匠說,這不是主人複活,可能是妖怪作崇。楊廣的兒子不信,打開棺材,不料棺材中跳出一條驢。楊廣生前作孽,不僅死後變為驢子,他的整個家庭也遭到報應,連侍奉這位驢翁的兒媳婦也未能幸免。類似的故事和傳說,流傳在民間的,比記載於書本上的,就更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