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章 名家與名著奇觀(4)(2 / 2)

《戰爭與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和《複活》三部長篇小說是托爾斯泰最負盛名的作品。

《戰爭與和平》以1812年俄國衛國戰爭為中心,以包爾康斯基、別竺豪夫、羅斯托夫和庫拉金四大貴族家族在戰爭與和平年代裏的生活為線索,反映了1805年至1820年的重大曆史事件。廣闊地展現了前後二十年間俄國社會生活的廣闊畫麵,無情地鞭笞了以庫拉金為代表的宮廷貴族的貪婪、虛偽和墮落,歌頌了包爾康斯基、別竺豪夫、羅斯托夫等貴族接近人民、獻身於國家的精神。小說充分肯定了俄國人民反對拿破侖入侵戰爭的正義性和人民在戰爭中的決定作用,同時也提出了許多社會、哲學和道德問題。這部巨著被公認為“世界上最偉大的小說”。

《安娜·卡列尼娜》通過安娜·卡列尼娜的悲劇和列文的經曆,反映了俄國農奴製改革後的社會政治、經濟、道德等方麵的矛盾,揭露了上流社會的虛偽和冷酷,描繪了資本主義入侵農村、地主經濟麵臨崩潰的情景。小說對現實生活的揭露深刻,對人物心理過程的分析精辟,“在歐洲文學中沒有一部同類的作品可以與它相比”。

高爾基與他的作品

高爾基生於一個木匠的家庭,由於父母早亡,幼年時曾寄居在外祖父家裏。他隻上過兩年小學,曾當過鞋匠、麵包師、碼頭工人,但酷愛讀書,勤奮自學。後來他結識了進步的知識分子,參加他們的集會,閱讀革命著作。

高爾基早期的創作,主要是揭露社會的醜惡,抨擊資產階級的腐朽、墮落和小市民的自私、保守,反映勞動人民深重的苦難以及反抗壓迫、剝削和爭取自由解放的革命要求。特別是在《伊則吉爾老婆子》、《鷹之歌》中,丹柯和鷹兩個英雄形象,突出地概括了俄國革命者奮不顧身的革命精神和英雄氣概,表現了作者崇高的社會理想。“讓暴風雨來得更猛烈吧!”高爾基(1868-1936年)在散文詩《海燕之歌》中,把無產階級比作與暴風雨搏擊的海燕,高聲呼喚著推翻舊社會的革命,作者本人就是勇敢樂觀的“海燕”。

19世紀90年代,高爾基的創作思想臻於成熟階段。第一部長篇小說《福馬·高爾傑耶夫》,通過主人公資產階級青年福馬性格的形成及其對本階級的背叛,揭示了資產階級內部已開始分化瓦解、必然走向滅亡的趨勢。20世紀初,高爾基堅定地站在以列寧為首的布爾什維克一邊,勇敢地投身於革命的暴風雨之中,他不僅參加群眾示威遊行,連他的住宅也成了起義的據點。他受到沙皇政府的逮捕,並被流放。這一時期他創作了大量的作品,如散文詩《海燕之歌》,劇本《小市民》、《底層》、《仇敵》,長篇小說《母親》等等,有力地配合了革命鬥爭。1906年初,高爾基受黨的委托,赴美宣傳革命,後僑居意大利。這時他創作了《夏天》、《奧庫羅夫鎮》、《馬特維·克日米亞金的一生》、《童年》、《在人間》等重要作品,其中《童年》、《在人間》,則是他自傳體小說三部曲中的前兩部。十月革命後,他擔任蘇維埃文化界的領導職務。他寫了《阿爾達莫夫家的事業》、《克裏姆·薩姆金的一生》,並完成了自傳體三部曲中的《大學》。

高爾基的代表作是長篇小說《母親》,小說生動、正確地描寫了工人階級反對地主、資產階級專製統治的革命鬥爭,歌頌了無產階級不屈不撓的革命精神和英雄氣概,塑造了世界文學史上第一批自覺的無產階級革命者形象,展示了巴威爾由一個普通工人在接受馬克思主義後迅速覺醒,並成為無產階級堅強戰士的光輝道路。母親尼洛夫娜是俄羅斯婦女的代表,她的經曆反映了廣大勞動人民革命意誌的覺醒過程,具有巨大的典型意義。

高爾基是前蘇聯偉大的無產階級文學家,他開創了無產階級文學的新紀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