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章 詩與對聯奇觀(1)(2 / 3)

“藏頭詩”這種形式,橫排是詩,豎排為意,往往是為了表達隱秘的情緒和深沉的感情,暗示對方。

清代秀才李調元到某州遊覽,當有人問及其名姓時,他揮筆寫道:“李白詩名傳千古,調奇律雅格尤高。元明多少風騷客,也為斯人盡折腰。”眾人麵麵相覷,忽有人發現這是一首藏頭詩,於是驚呼:“李調元也。”

1976年清明的天安門廣場,花山淚海,首都人民,沉痛悼念周總理。有人寫了這樣一首藏頭詩:“悼詞花圈獻碑前,周圍廣場盡肅然。總理恩人功和績,理應哀痛淚連綿。”這沉甸甸的“悼周總理”一語,喊出了十億神州緬懷總理的心聲!

齊白石的詩

齊白石是我國現代著名畫家、金石篆刻家,同時也是一位詩人。艾青說過:“我特別喜歡他的詩,生活氣息濃,有一種樸素的美。”

白石常在他的畫上題詩,每出神韻。如《不倒翁》畫旁題曰:“烏紗白帽儼然官,不倒原來泥半團。將汝忽然來打破,通身何處有心肝?”畫意躍然紙上。在《櫻桃》這幅小品中,老人即興題了兩句:“若教點上佳人口,言事言情總斷魂。”

《題畫蟹》詩雲:“處處草泥香,行到何方好?昨歲見君多,今年見君少。”如了解此畫作於1944年日寇投降前夕,便可知老人對敵人日暮途窮的鞭笞與嘲諷。白石的印和題字也多有詩情畫意,正如他在詩中所說:“笑煞冶工三萬輩,漢秦以下士人愚。”

揀回的毛澤東名詩

偉大領袖毛澤東的七律《人民解放軍占領南京》膾炙人口,但卻很少有人知道這首詩卻是從廢紙簍中揀回的。

毛澤東有個習慣,詩詞寫罷,如覺得內容寫得不好,或以為字寫得不好,就隨手把紙揉成一團,扔進廢紙簍。愛詩詞愛字愛毛澤東的秘書田家英,卻說那是“國寶”,總是從廢紙簍裏把一團團宣紙揀起攤平,然後裝裱起來。

《人民解放軍占領南京》這首七律是在1949年4月間,當時已經由西柏坡遷至北平香山的毛澤東得知解放南京的喜訊欣然下筆的。大抵寫畢又不甚滿意,揉成一團,扔進紙簍。幸虧田家英細心,保留了毛澤東的手稿。1963年田家英在為毛澤東編輯《毛主席詩詞》一書時,拿出從紙簍揀回的這首七律詩呈送毛澤東。毛澤東看畢,哈哈大笑:“嗬,我還寫過這麼一首詩!寫得還可以,收進去吧。”

嚴慰冰獄中詩詞

嚴慰冰是原中共中央宣傳部部長陸定一的夫人,1937年以第一名的成績考入南京中央大學中文係。抗日烽火燃起,她毅然投筆從戎,到達革命聖地延安,以後長期從事宣傳工作。由於林彪、四人幫的迫害,她於1966年4月被捕,關在秦城監獄長達13年,備受折磨仍堅強不屈。在獄中,她寫了一些詩詞,以抒發她的憤怒、抑鬱和思親之情:

獄中過中秋節

萬裏長空月色光,緣何暗淡此匆忙?

今宵慈母頻流涕,交遞嫦娥掛淚裳。

無題

秦城緊鎖三月春,桃花芍芍欺囚人。

忠良碧血塗野草,魑魅沐猴多冠纓。

憶江南·獄中念親人

空相憶,落日看斜暉。揚子江頭思故裏,萋萋芳草燕子麵,率武柳依依。

歸不得,月黯又星稀。慈母容顏徒悵望,離情稚子拉人衣,忍聽子規啼。

相見歡

七年音訊茫茫,思兒郎,每逢佳節重陽,倍淒惶。驀相見,淚滿麵,鬢如霜。縱有萬語千言,早遺忘!

乞丐巧對詩

我國古時候有個飯店老板,為了吸引客人,曾在門口掛個牌子,上麵寫:“明天吃飯不要錢。”牌子掛出後立即來了三位顧客:土醫生、窮秀才和乞丐。三個人酒足飯飽後剛想走,卻被老板攔住說:“我明明白白寫的是明天吃飯不要錢,今天還是照付。”然而,三個窮鬼身無攽,老板想了想便說:“這樣吧,我出11個字:上、下、左、右、前、後、天、地、三、五、心,誰能用它對首詩,就放誰走。”

土醫生三句話不離本行,便道:“上有天王補心丹,下有六味地黃丸。左歸丸,右歸丸,可治掌櫃你的前羅鍋後背彎。三片鮮薑五個紅棗,空心送服。”老板聽後覺得不錯,放他走了。緊接著窮秀才又對詩曰:“上懂天文,下懂地理。讀過左傳右傳,看過前漢後漢。三十而立,五十而知天命,隨心所欲。”也被放走了。

最後,輪到這位大字不識的乞丐,一急之下,他深歎一口氣說:“唉!這可如何是好,真叫我上不能登天,下不能入地。左不能投河,右不能跳井。前不著村,後不著店。本是三個喝了五壺酒,掌櫃的你攔我一人,良心何在!”

這一下,店老板可輸到家了,便無可奈何地說:“請便吧!”

有趣的妙聯

王安石三難蘇軾

王安石(1021-1086年),字介甫,晚年號半山。因封荊國公,又稱王荊公。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學家,為“唐宋八大家”之一。

宋神宗時,由於蘇東坡不滿王安石變法的某些過激做法,王安石便出題三難蘇東坡,在文壇傳為佳話。其第三難為出句求對,共有三條上聯。第一條曰:“一歲二春雙八月,人間兩度春秋。”因為恰巧那年閏八月,而且正月和十二月都有“立春”節,確是“兩度春秋”。由於出聯蹊蹺,雖然蘇軾滿腹經綸,也尋對不出。

王安石的第二條上聯是:“七裏山塘,行到半塘三裏半。”“山塘”是蘇州金閶門外至虎丘這一段路,約有七裏,中間恰巧有個叫“半塘”的地名。蘇軾不久前路過此地,竟然對不出下聯。

王安石出的第三條上聯雲:“鐵甕城西,金玉銀山三寶地。”潤州(今江蘇省鎮江市)古名鐵甕城,臨江靠山(有金山、銀山、玉山),山上有佛殿僧房。蘇軾多次去遊覽過,但也不能成對,隻好謝罪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