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經常試用韋德的各種鍛煉法則來練肱三頭肌。有時我用超級組法則把肱三頭肌和肱二頭肌結合起來練,但效果不是很好。有時我先練肱三頭肌再練肱二頭肌。我也曾在肱二頭肌訓練後練肱三頭肌,感覺很好,原因也許是這兩部分肌肉的主要功能都是推。接著,我又在背闊肌訓練後練肱二頭肌,因為兩者的練習都屬於拉。
“我通常是一年內選四個肱三頭肌練習進行訓練,每個練習做五到六組。與肱二頭肌相比,肱三頭肌練得更苦,因為它有三個頭需要刺激。每組練習的重複次數也比其他部位的訓練多。開始時一般練胸前下推,每組20次,嚴格按動作要求做。我喜歡用曲形來做這個動作,這樣無論正向還是反向運動肱三頭肌都單獨發力。做完20次後,快速完成5~6次下推,要產生燒灼感。至於是練下半程(從頂部到中間)還是練上半程(從中間到底部),取決於想練肱三頭肌的哪一部分,上半程練上部,下半程練下部。
“坐姿推舉練五組,每組12次。注意,不要過多借力。從頭頂開始向肘部外展,盡量下放杠鈴,不要停,直接推起完成動作。動作保持勻速。
“接下來練單臂啞鈴屈伸。從頭頂把啞鈴放至頸後,然後盡力伸直胳膊。注意,肘部要貼緊臉。每組12次,能給肱三頭肌以很強的刺激。
“最後一個練習是在雙杠上做雙臂屈伸:雙手在背後橫握一杠做,腿放在椅或凳上,有時在身上加一個杠鈴片,以加大負荷,這是一個很棒的結束動作。負重時每組做10次,然後去掉杠鈴片再做20次,這個動作對發達肱三頭肌效果特別好。”
關於器械的使用,他說:“我從不用那些設計複雜的健身器械,最多有時用一下滑輪拉力器。不少人用反握法練推舉和啞鈴屈伸,我從不那樣練,因為那種握法很不舒服,沒有理由相信反握效果比正握好。”
阿諾德強調說:“你必須重視自己的直覺,喬·韋德在我練健美的初期就反複對我這樣說。就是說,要不斷實踐,從而發現什麼方法最適合你,然後堅持練就行了。不要怕練的方法種類過多,因為隻有這樣才能得到全麵均衡的發展。我就是這樣練出來的。
“再一點是隻要有可能就要加重量,但千萬不要用你控製不了的重量練。每個肱三頭肌練習的重量次數不能少於10次,而且每次都要集中精力於肱三頭肌的發力。”
可見,科學合理的訓練方法才是取得成功的關鍵。
午睡的奧秘
許多人有午睡的習慣。有人隻是打個盹兒小憩片刻,有人則寬衣解帶正兒八經地睡上一個時辰,也有人撂下碗筷倒下就睡,還有人遛個彎兒再躺下……午睡究竟怎麼個睡法?
生物鍾呼喚午睡,特別是盛夏
西方人曾經對午睡不那麼理解,以為那是慢節奏和懶散的表現。近幾年,越來越多的西方人不那麼看了,因為科學家發現,人體24小時有兩個睡眠高峰——夜間二點左右和中午二點左右。午睡其實是順應了生物鍾的運轉定勢,是正常生理機能的呼喚。特別是在炎熱的盛夏,人們尤其需要午睡。
午睡應以“小”見長
午間小睡有益嗎?有。學者們發現,地中海各國冠心病患者比其他國家少得多,這與這裏人普遍有午間小睡的習慣大有關係。因為午睡保護了他們的冠狀動脈,使之“忙裏偷閑”。以色列學者發現,隻要是著著實實地打個盹,血壓便會出現與夜間睡眠一樣的低穀,這無疑對保護心血管有益。
關於午睡的時間,科學家這些年進行了很多研究,一致認為以“少”為宜:少則15分鍾,多則不超過60分鍾。這樣的小睡既可以讓精疲力竭的大腦有片刻小憩的機會,又不會因太長時間的酣睡讓人越睡越困,及至影響夜間的睡眠。
一反常態,午飯前睡更有益
然而,午睡對絕大多數人有益,對極少數人又會孕育著某種危險,比如以下5種人就不宜飯後午睡:一是體重超過標準20%的老年人;二是血壓過低的人;三是血液循環係統有嚴重障礙的人;四是因腦血管變窄而經常有頭暈、頭昏的人;五是時常失眠的人。因為飯後午睡,血液大量湧向消化道消化食物,易造成腦缺血,誘發腦中風,對有前四種情況者大為不宜。
不過,近年來有些科學家推薦的飯前小睡可以解決這個矛盾。你可以先喝點牛奶、吃點水果之類的東西,隨即小睡30分鍾再起來吃午飯。這種午睡不僅可避免因“胃腦爭血”而誘發腦缺血,且睡眠效果比午飯後睡上2小時更能有效地消除疲勞。
午睡的時候別惋惜失去的時間
電燈的發明使現代人的睡眠時間比上一世紀的前輩們減少了20%,於是,午睡成了一種必要的補償的睡眠。一位美國心理學家在去年7月應幾家大公司老板們邀請,提倡“午飯前請關上辦公室的門,鎖上電話,打15分鍾的瞌睡就能消除疲勞,恢複精力。使你精力充沛地幹完下午工作的小睡,還需在這裏動員、說服嗎?”
女大學生打扮之秘
女大學生的著裝應以“合適、樸實、隨意”為主流。所謂“合適”,是指符合學生身份,能體現青年人的樸實、純真。服裝樣式既活潑又端莊,既美麗又大方,清純隨意。
現在許多學生特別鍾愛“牛仔裝”。男生穿上它風度灑脫,女生穿上它也別有一番“帥氣”。顏色深淺不同的牛仔褲配上各色羊毛衫,“味道”好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