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3章 健美·食物奇觀(4)(1 / 3)

3.將拌勻的菜作餡,分兩份包上米飯,再分別用洗淨的鮮荷葉包好,入籠屜用旺火蒸20分鍾即可。

荷葉飯不僅味美可口,且有清熱解暑之效。

炒龍鳳飯(山東風味)

主料:蒸米飯750克,蝦仁100克,雞蛋5個,雞脯肉、葡萄幹各150克,澱粉、料酒各25克,鹽15克,味精1.5克,蔥油各75克,熟豬油250克(約耗50克)。製作10份。

1.米飯撥散晾涼。雞蛋全部磕在碗內,撈出一部分蛋清拌蝦仁,其餘打散。雞脯肉切成絲。蝦仁拌蛋清和濕澱粉成糊,加入鹽。葡萄幹洗淨晾幹。

2.炒鍋置旺火上,加豬油燒至六成熱,將蝦仁倒入劃散,撈出,雞絲煸炒熟。另用一炒鍋放入蔥油,倒入雞蛋翻炒撥碎,加入米飯及鹽、味精、料酒,在小火上不斷翻炒。待米飯炒透,加入蝦仁、雞絲、葡萄幹炒拌均勻,分盛10小盤粳米即成。

米飯油亮,色澤鮮豔,味道鮮嫩適口。

羊肉抓飯(新疆風味)

主料:粳米2500克,胡蘿卜2500克,羊油(或植物油)500克,羊肉1000克,葡萄幹75克,蔥、鹽適量,味精少許。

1.羊肉切成2厘米見方的丁,胡蘿卜切絲。

2.用旺火起油鍋,待羊油燒至冒煙時,下羊肉和適量鹽,煸炒透取出。

3.將胡蘿卜和適量食鹽下鍋,炒至半熟,加蔥、味精炒勻取出。

4.鍋內放適量水,旺火燒沸後加入羊肉、胡蘿卜,燒沸後下米,用飯鏟輕攪,待湯收幹後用筷子在米上紮幾個孔,扣緊鍋蓋,用小火燜熟。食用時將飯盛在盤中,上撒葡萄幹。

米粒晶瑩如珍珠,胡蘿卜紅似瑪瑙,羊肉芳香撲鼻,具有獨特的新疆風味。

什錦炒飯(揚州風味)

主料:粳米250克,河蝦仁、豬瘦肉絲各50克,熟火腿丁、熟雞肫丁、香菇丁、熟筍丁、青豆、料酒各25克,雞蛋3個,鹽3克,味精4克,蔥末15克,熟豬油150克。

1.將粳米放入小盆中,加適量水(飯質稍硬),上籠屜蒸熟,取出撥散。

2.青豆用沸水(水中略放一點堿)焯一下,浸入冷水中漂清涼透。雞蛋磕入碗內打散。

3.炒鍋置旺火上,用豬油滑鍋,放入熟豬油75克,改用小火,將雞蛋倒入煸炒。蛋液將幹時,拌入米飯,繼續煸炒,加鹽、味精各2克,加上蔥末,炒勻分裝2盤。

4.炒鍋置旺火上,放入熟豬油75克,先放蝦仁、肉絲煸炒至斷生時,加入火腿丁、雞丁、香菇丁、筍丁、青豆、鹽1克,味精2克和料酒,炒熟起鍋,覆蓋在2盤蛋炒飯上。

飯色鮮豔,紅、黃、綠、白相間,香氣濃鬱,味美適口且富含營養。

豆皮飯(香港風味)

主料:糯米500克,燦米300克,綠豆200克,雞蛋25個,蔥末、食鹽各25克,熟豬油250克。製作5份。

1.將綠豆淘淨磨碎,漂去皮衣,用清水浸泡8小時(夏季6小時)。糯米、燦米也分別浸泡同樣長時間。然後將綠豆和燦米混合磨成漿。

2.平鍋放在小火上,將豆米漿攤成10張薄皮。將泡過的糯米用旺火蒸熟,取出晾涼後分成5份。將蔥末、鹽、熟豬油分成5份。

3.平鍋放在小火上,放1張薄皮,將打入碗內攪勻的5個雞蛋倒在皮上,攤抹均勻,放1份蒸飯,撒上鹽、蔥末,淋上熟豬油,拌勻後覆蓋1張薄皮,一麵炕黃後炕另一麵,兩麵呈金黃色時取出裝盤即成。

藥飯(朝鮮風味)

主料:糯米800克,紅棗100克,栗子200克,蜂蜜400克,白糖100克,香油40克,鬆仁粉、桂皮粉各10克。

1.糯米用清水浸泡2小時,紅棗洗淨去核切成兩半,棗核加少量水煮沸倒小碗內備用,栗子炒熟(去殼)掰成兩半。

2.將浸泡的糯米控淨水分,蒸成米飯,趁熱撒入白糖拌勻。

3.將栗子、紅棗放入飯內拌勻,灑些棗核水。另將香油、蜂蜜拌勻,澆在飯上。把飯盛入飯壇內,壇口墊上布,蓋緊壇蓋。

4.大鍋加水,將飯壇放入鍋內,隔水煮熟。食用時撒入鬆仁粉和桂皮粉。

藥飯呈赤褐色,色、香、味俱佳。

食用豆類的奧秘

豆類,除大豆和花生外,以食用籽粒為主的稱為食用豆類。食用豆類具有多種用途。

食用豆類的藥用價值,在我國古代食療專著中早有記載。唐代的《食療本草》和《千金翼方》、宋代的《太平聖惠方》、明代的《本草綱目》等,均記載了食用豆類的藥用部位和療效。食用豆類大都具有清熱解毒作用:綠豆、赤小豆、豌豆和白扁豆可清熱解毒、消炎、利尿消腫,白芸豆、刀豆、豇豆和蠶豆可健脾補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