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5章 科學技術奇觀(2)(2 / 3)

宇航員背上這個“載人機動裝置”就可以在太空中從事各種活動,比如修理回收衛星、組裝航天站等。將來還可以自由自在地從一個宇宙飛船中出來,到另一個飛船上去串門。

宇宙工廠

為什麼要到宇宙中建造工廠呢?因為地球上的工廠大都以煤、石油作為能源,排出的廢氣、廢料會嚴重汙染環境,給人類的生存造成威脅。而宇宙工廠所用能源是太陽能,對環境沒有汙染。太陽能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廉價能源,所以在宇宙建造工廠有很高的經濟和社會效益。

另一方麵,生產一些特殊物品需要具備無重力、高真空、超淨和極端的溫度等條件,宇宙空間正好能提供這些在地球上不具備的條件。例如,火箭中需要耐磨的鉛鋁合金,可是由於地球引力的作用,在熔化這兩種金屬時,鉛總要沉到底部,冷卻後,得到的不是一種均勻的合金塊,而像一塊分層的蛋糕。如果在宇宙工廠裏生產這種合金就方便多了,因為在那裏任何物體都失去重量,這樣,兩種金屬不會因比重不同而分層。根據統計,約有400種地麵上無法製造的合金能在宇宙工廠中製造。

在宇宙工廠裏還可以製造生物體和藥物。在太空中,有些細胞生長速度很快,分離也比較容易。1992年10月14日,我國在一顆返回式衛星做培育生物的試驗,培製出防癌生物——石刁柏。證明了我國在太空製藥上的成就。

令人高興的是,在宇宙工廠加工所需要的原料並不完全依賴地球,因為月球和眾多的小行星幾乎擁有空間加工所需的一切原料。可以預見,不久的將來,航天飛機將頻繁地在太空中飛行,把“稀世珍寶”、“靈丹妙藥”源源不斷地送入世界大家庭,造福人類。

冬暖夏涼的“空調”服

“空調”服就是能根據不同溫度環境對人體加熱或吸熱的衣服。如果你從溫暖的廣州到寒風凜冽的哈爾濱,路上穿這件衣服,便能隨天氣變化自動調節溫度,十分便利。

這種服裝是用特殊處理的衣料製成,可將溫度控製在人感覺舒適的範圍。它有兩種設計型式:一是電子式的,一是晶體纖維式的。

電子式的空調服類似於電熱毯,但它不需要人來調節溫度。這種衣料裏編織有微細的電熱、冷卻和通風的材料,並有許多微細的傳感器,通過微觸頭與人體皮膚接觸,好比好多隻微細的溫度表一樣,記錄出皮膚的溫度。當它們發現偏離了人感到舒適的溫度範圍時,就自動地進行調整。

晶體式衣服是用兩種特殊化合物處理過的纖維製造的。這兩種叫做塑性晶體的化合物,會隨著環境冷熱不同,變化自己的排列結構。當環境溫暖時,晶體呈現正方體的形狀並吸收熱量;當天氣變得冷一些時,晶體恢複它原始的晶體結構。用這兩種晶體處理過的纖維材料能貯存和釋放熱量,比沒有處理過的纖維多吸收二到四倍的熱量。科學家已經在多孔纖維裏應用了這兩種晶體,還用來作為棉花纖維的表麵塗層。用它們做成晶體服裝,在大雪紛飛時,衣服會發起熱來;而當熱浪襲來時,外衣又會自己變涼,成了一種冬暖夏涼的“空調”服。

食品保鮮技術

生活中最常見的是用冷藏方法保鮮食品。但是,一些葉類蔬菜往往在0℃左右就會變味;西紅柿、黃瓜在7℃以下就會褪色,出現皺褶、斑痕,如果再放回到較高的溫度中就會腐爛。為了解決這個問題,科學家發明了氣調塑料包裝技術。

氣調塑料包裝是將食品封入裝有一定氣體的塑料薄膜袋內,並調節好密封包裝內的氣體濃度,使它恰好能夠維持食品組織的有限呼吸。袋內的食品既不致成熟、衰老,也不會發生無氧呼吸而發酵。經過實驗,青椒在含3%的氧氣和3%的二氧化碳的塑料薄膜包袋內可保鮮三星期;半成熟的西紅柿貯藏兩周後,再打開包裝仍可以繼續成熟。氣調塑料包裝也適用於魚、肉等加工品,可使它們保持十足的鮮味和誘人的顏色。

滅菌是食品保鮮貯藏中一道重要的工序。傳統的食品一般是先包裝再滅菌,這種技術將被無菌包裝所代替,無菌包裝是將超高溫滅菌的食品,在無菌狀態下裝封在無菌的包裝容器中,它可以最大限度地保存食品原有的營養成分、組織結構、色香味等。無菌包裝的番茄汁,其中維生素C保存率達91%~98%,而用先包裝再滅菌方法製成的普通罐頭,維生素C保存率僅為59%~67%。

除加熱滅菌外,微波滅菌是更先進的技術。它可以對塑料薄膜包裝、紙盒包裝的食品組織內部進行均勻、迅速的加熱,破壞食品中微生物的蛋白質及其他成分,起到殺菌作用。

房屋會行走的城市

科學家經過多年的研究,已進行試點,讓城市建築物按各個季節或不同的要求進行移動,形成各種類型的城市街區和廣場,使整個城市始終給人新鮮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