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1章 地球·地理奇觀(1)(3 / 3)

非洲中部和西北部較低,分布有剛果盆地和撒哈拉沙漠。撒哈拉沙漠麵積達800多萬平方公裏,是世界上最大的沙漠。

非洲的水力資源豐富,蘊藏量占世界總量的20%以上。尼羅河、剛果河、尼日爾河和讚比西河是非洲的四條主要河流。

非洲地跨南北兩個半球,赤道橫穿中部,氣候帶南北對稱分布。有“熱帶大陸”之稱。動植物資源非常豐富。在茂密的熱帶草原地區生長著許多珍稀動物,如猩猩、獅子、羚羊、長頸鹿、斑馬和大象等。咖啡、棗椰、劍麻和丁香是非洲著名的經濟作物。

非洲的地下資源也非常豐富,素有“世界原料寶庫”之稱。黃金和金剛石的產量一直占世界首位;石油、天然氣及銅、錳、鈾、鋁、鎢、鉻等礦產儲量也很大。

非洲是人類的發源地之一。在非洲發現的大約200萬年以前的人類化石,是迄今所見的人類最早的化石。非洲現有58個國家和地區,人種以黑種人最多。

北美洲的風貌

北美洲位於西半球的北部。西接太平洋,東臨大西洋,西北麵和東北麵分別隔海與亞洲和歐洲相望,北麵與北冰洋相鄰,南麵以巴拿馬運河與南美洲相接。

北美洲麵積2423萬平方公裏,是世界第三大洲,共有23個國家和13個地區。

北美洲的地形是東、西兩側高,中部低。西部聳立著高大的科迪勒拉山係。在東西兩列大山脈之間是廣闊的高原和盆地,著名的科羅拉多高原就分布在這裏。北美大陸中部是一片廣大的平原地帶,平原的南半部是密西西比平原,密西西比河從這裏流過;平原的北半部是著名的五大湖區,是世界上最大的淡水湖群。

北美洲地跨寒、溫、熱三帶,氣候類型多種多樣,而且地形對氣候的影響很大。北美洲大部分地區冬冷夏熱,氣溫變化大,以溫帶大陸性氣候為主。

北美洲原有三個島國(海地、多米尼加共和國、古巴)。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又有10個島國脫離殖民統治獲得獨立,是世界上島國最多的洲。

北美洲有30多個國家和地區,加拿大、美國、墨西哥是其中麵積較大的三個國家。北美洲有白種人、印第安人、黑種人、黃種人。

印第安人是當地的土著居民。

南美洲的風貌

南美洲位於西半球南部,是一塊巨大的三角形陸地,北麵寬,南麵窄。西臨太平洋,東接大西洋,西北角通過中美地峽與北美洲接壤,南隔德雷克海峽與南極洲相望。總麵積1800萬平方公裏。

南美洲東部分布著幾塊古老高原,自北向南為圭亞那高原、巴西高原和巴塔哥尼亞高原。其中巴西高原是世界最大的高原。西部臨太平洋海岸,綿延著南北長9000公裏的安第斯山脈,是世界最長的一條山脈。在東西兩側的高原群山之間,分布著三個大平原:北部的奧裏諾科平原、中部的亞馬孫平原和南部的拉普拉塔平原。

亞馬孫河自西向東流經南美洲,全長6400公裏。亞馬孫河流域,年平均降雨量多達1500~2000毫米,年平均氣溫25℃~27℃,形成了麵積達373萬平方公裏的世界最大的熱帶植物園。

在鬱鬱蔥蔥的熱帶雨林中,生長著許多極為珍貴的動植物,如巨大的玉蓮。雨林中的鳥類多達1500種,河水中的魚類有2000餘種。

南美洲位於北緯12°和南緯56°之間,赤道橫貫中部,氣候暖濕,最冷月平均氣溫都在0℃以上。盛產天然橡膠、可可和金雞納霜。南美洲的人種成分較複雜,混血人種、印第安人、白種人和黑種人是主要的人種。

歐洲的風貌

歐洲位於東半球的西北部,與亞洲大陸相連,合稱亞歐大陸。

它北臨北冰洋,西瀕大西洋,南隔地中海與非洲相望。總麵積僅1100萬平方公裏,不到亞洲大陸的四分之一,在世界七大洲中,僅大於大洋洲。在地理上習慣把歐洲分為南歐、西歐、中歐、北歐和東歐五個部分。

由於海洋深入歐洲大陸,形成許多海灣和內海,使歐洲大陸邊緣被分割成許多半島和島嶼,因此,海岸線特別曲折,島嶼及半島分布眾多。較大的半島有斯堪的納維亞半島、巴爾幹半島、亞平寧半島和伊比利亞半島。島嶼主要在大西洋中,有大不列顛島、愛爾蘭島和冰島等。內海有黑海、愛琴海、亞得裏亞海和波羅的海。

歐洲大陸的地形以平原為主。海拔200米以下的平原約占歐洲總麵積的57%;海拔超過500米的高地僅占總麵積的17%;在世界各大洲中是平原最低的一個洲。著名的平原有東歐平原、中歐平原和西歐平原。

歐洲的山脈主要集中在北部和南部。主要山脈有北部的斯堪的納維亞山脈及南部的阿爾卑斯褶皺山係。

歐洲的河流和湖泊在七大洲中是最多的。伏爾加河是歐洲第一大河,全長3690公裏,流域麵積136萬平方公裏,被俄羅斯人民稱為“母親伏爾加”。多瑙河是歐洲流經國家最多的一條國際河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