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海長約2000公裏,最寬處306公裏,麵積45萬平方公裏。
它像一條長長的蝸牛,從西北到東南,橫倒在亞洲的阿拉伯半島和非洲大陸之間。北端是蘇伊士灣和亞喀巴灣,中間夾著西奈半島,蘇伊士灣通過蘇伊士運河與地中海相通。南端經曼德海峽同亞丁灣和阿拉伯海相連。千百年來,紅海是一條活躍的商業通道。1869年蘇伊士運河通航後,這裏更成了大西洋、地中海與印度洋之間的交通要道。
無鹹味的波羅的海
世界上海水含鹽度最低的海是波羅的海,這個海是最後一次冰期結束、冰川大量融化後形成的。海水較淺,它與外海海水交換不大,又有大小250條河流注入,再加上氣候寒冷,蒸發微弱,因而成了含鹽度最低的淡水海。其海水含鹽隻有7%~8%,大大低於世界海水的平均含鹽度(35%),各個海灣的含鹽度更低,隻有2%左右。
波羅的海是歐洲北部的內海,它的四周幾乎均為陸地所環繞,隻有西部通過厄勒海峽,卡特加特海峽和斯卡洛拉克海峽等與北海相通。
波羅的海是北歐重要的航道,它通過北海——波羅的海運河與白海相通,通過列寧伏爾加河——波羅的海水路與伏爾加河相連,沿岸較大的港口有聖彼得堡、斯德哥爾摩、羅斯托克等。但其北部和東部海域每年通常有一段不利於航運的冰封期。
多島的愛琴海
愛琴海位於希臘半島和小亞細亞半島之間,南北長610公裏,東西寬300公裏,麵積21.4萬平方公裏,比波斯灣還要小些。
愛琴海的海岸線非常曲折,港灣眾多,島嶼星羅棋布。相鄰島嶼之間的距離很短,站在一個島上,可以把周圍的島嶼看得清清楚楚。它所擁有的島嶼數量之多,全世界沒有哪一個海能比得上,所以愛琴海又稱“多島海”。
愛琴海的島嶼大部分屬於西岸的希臘,小部分屬於東岸的土耳其。海中最大的島名叫克裏特島,麵積8000多萬平方公裏,東西狹長,是愛琴海南部的屏障。
克裏特島是古代愛琴文明的發源地。正因為當時愛琴海一帶是商業活動的中心,人們習慣地把愛琴海以西的地方叫做“歐列伯”,愛琴島以東的地方叫做“亞什”。“歐列伯”是“日沒之地”的意思,即西方;“亞什”是“日出之地”的意思,即東方。亞細亞洲和歐羅巴洲的名稱,就是由此轉化而來。
三大洲之間的地中海
位於南歐、北非、西亞之間的地中海,東西長約4000公裏,南北平均寬度為長度的五分之一,西端最窄處隻有13.5公裏。它的平均深度為1500米,總麵積250.5萬平方公裏,是世界第六大海。
地中海北岸有著高大的阿爾卑斯山脈,南岸是廣闊無垠的撒哈拉沙漠,南北兩岸隻有尼羅河和波河這兩條河有淡水注入。而地中海地區的夏季,又是十分炎熱幹燥,海水蒸發量很大,但這並不會使海水變鹹或幹枯。因為,達達尼爾海峽、博斯普魯斯海峽和直布羅陀海峽既是航行通道,又是排灌渠道。黑海和大西洋中含鹽度較低的海水,可以分別通過海水的表層,源源流入地中海,而地中海中的較鹹、較重的海水,又從海峽深層分別排入黑海和大西洋,彼此來去通暢,互不混淆。這樣,地中海的海水就不致一天天少下去,也不致愈來愈鹹了。
地中海有三條出路:一條在東北部,經達達尼爾海峽、馬爾馬拉海峽、博斯普魯斯海峽通向黑海;一條在西端,沿直布羅陀海峽直達大西洋。沿岸港口眾多,有直布羅陀(英屬)、馬賽(法國)、那不勒斯、威尼斯(意大利)、雅典(希臘)、都拉斯(阿爾巴尼亞)以及埃及的塞得港等重要港口。自從地中海東南部的蘇伊士運河開通以後,地中海又多了一條出路,成了溝通大西洋和印度洋的交通要道,船隻來往不絕,運輸十分繁忙。
地中海的海水中磷酸鹽、硝酸鹽含量比較低,對漁業生產不利,當地隻出產金槍魚、沙丁魚等少數幾種魚類。而且由於工業汙染,產量還在下降。
海灣、海峽之奇
石油寶庫波斯灣
印度洋西北深入西亞大陸的大海灣就是波斯灣。它位於阿拉伯半島和伊朗高原之間,因伊朗古稱波斯而得名,又稱阿拉伯灣。
在世界的20多個大油田中,這一帶就占一半。波斯灣沿岸的沙特阿拉伯、伊朗、科威特、伊拉克和阿拉伯聯盟酋長國等,都是重要的產油國,石油年產量占全世界總產量的38%。
波斯灣不僅盛產石油,而且占有很重要的戰略地位。它既是海上交通要道,又是國際石油貿易的一條大動脈。這裏輸出的石油約占全世界石油總輸出量的一半以上,除了一部分通過油管輸入地中海沿岸,其餘都通過波斯灣運往日本、西歐和美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