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2章 音樂·舞蹈奇觀(1)(3 / 3)

表現主義以奧地利作曲家勳伯格為代表,強調直接表現人的心靈世界,渲染緊張與恐懼。十二音音樂對勳伯格首創打破了調性觀念,將十二個半音同等看待,不分主次地應用。

序列音樂以法國的梅西安為代表,將音高、時值、音色、和聲等全部列入計算程序,用數學記號、方程式和圖表進行創作。

新即物主義音樂,以德國作曲家興德米特(後入英國籍)為代表。他力圖創造一種能表現出古典精神的明快旋律,使人在純粹的音流中得到感染。

具體音樂由法國巴黎廣播電台工程師舍弗爾首創,他把鈴聲、鍾聲、火車轟鳴聲、動物嚎叫聲、人們的竊竊私語聲等音響收集起來,用電子技術改變其強度、力度,加工製成音樂。

電子音樂興起於20世紀50年代,首先由聯邦德國科隆廣播電台進行實驗,影響最大的作曲家是斯托克豪森。它用電子技術獲得各種聲源,通過濾波器和反響裝置,使之變形、變質、變量,再經過其他電子儀器和錄音技術加以剪接處理,使之再生、複合,組成音樂作品。

機遇音樂可以任意選擇其中一個音樂素材,然後由一位或數位演奏者不受任何法則限製地進行即興演奏。演奏中可隨意加進詩歌朗誦或舞台動作,觀眾也可參加進來。

鑲貼音樂以意大利作曲家貝裏奧為代表,將不同風格、不同種類的音樂相互鑲嵌在一起,組成音樂作品。

中國古琴

中國的古琴又稱琴或七弦琴。相傳我國遠古時代伏羲氏所製古琴有25弦。後來,舜改成5弦。到了周朝,又增加2弦,成了七弦琴。《琴操》中記載伏羲氏製琴的年代約在公元前3000年,比埃及古代2弦或4弦的弦樂器Nefre大約要早1000年。古琴之稱當之無愧。

古琴長短不一。琴邊上以金玉鑲嵌成圓點,稱之為“徽”,共有13徽。用指按徽位即可在每弦上彈出13個音。琴身用木製成,麵板用桐木,底板用栗木,漆的都是黑漆。

俞伯牙是春秋時期著名的琴家,《呂氏春秋》、《列子》中都有俞伯牙為樵夫鍾子期彈奏《高山流水》一曲的記載。此後,《高山流水》經過曆代琴家的不斷補充、提煉,成為古琴曲中的名作。此曲作為我國傳統音樂的代表,被灌製在用於與外星球聯係的唱片內。按規定,各國樂曲的長度不能超過兩分鍾,而《高山流水》一曲卻長約7分鍾。由於樂曲涵意雋永,富於詩的意境,故被破格地全部灌進唱片,這實在是我們祖國的驕傲。

中國音樂的奠基人王光祈

現代音樂理論家王光祈(1892-1936年)是我國音樂學學科的奠基人,四川溫江人。1934年,他以《中國古代歌劇》一文獲得波恩大學博士學位。

王光祈在德期間,著有一係列音樂理論著作,這些著作涉及到音樂學領域的方方麵麵。如《中國音樂史》、《西洋音樂史綱要》、《歐洲音樂進化論》、《東西樂製之研究》、《東方民族之音樂》等,多達十七種。另有譯著十九種及散見於中外書刊的文章數十篇。他在音樂學理論上辛苦耕耘所取得的豐碩成果引人矚目。他最早係統地提出采用比較音樂學的方法,對民族音樂的曆史材料,特別是我國曆代樂律理論,進行整理、歸納;並廣泛對照比較東西方音樂,深入加以研討,受到世界上音樂史學家、比較音樂學家的重視。

鋼琴詩人肖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