繪畫種種奇趣
中國畫
中國畫具有獨特的民族風格,簡稱國畫。在世界美術領域內自成體係,是東方畫係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是用毛筆、墨、顏料等在特製的宣紙或絹上作畫,基本上分為人物畫、山水畫、花鳥畫三大畫科,有工筆和寫意兩大畫法,還有卷、軸、冊、屏等獨特的裝裱形式,至今已有2000餘年的曆史了。中國畫在漫長的發展過程中,形成了宮廷畫、民間畫和文人畫三大係統,三大係統既相互獨立,又相互影響、滲透,促進了中國畫完整藝術體係的形成。
中國畫在描繪物象上主張用線條、墨色來表現形體、質感,有高度的表現力。它不拘於形似,強調物象的形“妙在似與不似之間”。構圖布局不受空間和時間的限製,在對時、空的處理上,不局限於焦點透視,使平遠、深遠、高遠、洞遠法相互結合。布局還講究色、線、形的變化對比與呼應,強調畫麵的虛實、疏密、開合、起伏、繁簡的相互照應。用筆上強調骨法用筆,即以不同的筆法、墨法描寫可視形象,突出其骨法、質地、光暗。在處理墨與色的關係上,或強調以墨為主,以色為輔;或強調墨不礙色、色不礙墨;或以色為主,隨類賦彩。中國畫一般還與詩文、書法、篆刻相互結合,達到詩、書、畫、印一體的境界。中國畫的創作強調反映自然,反映現實,同時要積極發揮畫家的主觀能動性在創作中的主導作用,不僅僅滿足於畫中所見,而提倡畫外有音,給人以遐想的藝術效果。
油畫
油畫的特點是顏色的覆蓋力很強,後畫上去的顏料可以把底色全部遮蓋,因此能層層塗抹,多次刮掉重畫。油畫形象逼真,能表現豐富的色彩效果。法國畫家米勒的《拾穗》,表現的是陽光下一片金黃的秋野上,三個正在拾穗的農婦。她們身著長裙、上衣、背心和頭巾等厚薄不同的衣服,質感明顯可辨。雖然三人都低著頭,但仍能看出膚色的細微差別。油畫這種色彩的真實感,在表現方法上與中國畫的線條造型有著截然的不同。
油畫刻畫人物神態表情比別的畫種優越。西班牙畫家哈爾斯的《吉普賽女郎》,畫麵上的女郎敞開著領口,臉上露出一絲狡黠的微笑,好像什麼都不在乎,兩頰的紅暈似剛喝過幾口酒,流露出一種興奮的情緒。把一個吉普賽女子的豪爽、自由而富有熱情的性格刻畫得栩栩如生。由於油畫善於刻畫人物的特長,曆來有不少畫家用其來表現重要曆史事件,塑造曆史人物形象,讓觀畫者如臨其境,具有很強的藝術感染力。
油畫在世界上的技法流派多種多樣。有用大的扁筆塗抹、厚堆的;也有用小尖筆細心刻畫的;還有用調色刀代筆作畫。有畫得精細光平、色彩單純的古典風格,也有運用豪放的大塊筆觸、色彩對比強烈的現代流派;有用寫實法塑造形象的,也有以抽象的線條、色塊來表達意境的。
水彩畫
水彩畫具有色彩透明,滲化後潤澤、明淨的特點,並且用具簡便,作畫自由。
世界各國的水彩畫主要有幹畫法和濕畫法兩種。幹畫法就是等畫上去的第一層顏色幹了以後,再加第二層顏色。如像李劍晨的《鋼都在沸騰》,高高的煉鋼爐聳立在一片煙氣雲霧之中,地麵上工人們在緊張地運料,一些鋼架和堆料組成了畫麵的近景,遠處另一座煉鋼爐出現在畫麵的左側,體現出縱深的空間感。整個畫麵以幹畫法為主繪製而成。主體煉鋼爐的爐身,先用紫灰色畫出第一層底色,待幹後用更深些的藍褐色和紫褐色加畫出爐壁的暗部結構,顯出立體關係。通過第二層加上去的小筆觸顏色塑造出伸向爐頂的鋼架和扶梯、密集的鋼條結構,爐身便顯得嚴謹、結實、穩定具有厚重感,層次複雜,能較好表現風景題材。
水彩畫的濕畫法即在畫麵打好輪廓後,用清水將整幅畫麵打濕,趁未幹時上色作畫。如李劍晨的《雨霧》,在畫麵濕潤時將天空和遠山一氣嗬成畫好。水與色的滲化,使浮雲水氣在天空之間若隱若現、自然柔和,成功地表現出下雨時“山色空蒙”的特定景象。濕畫法使層層的土坡顯得渾厚,樹形也格外自然,隻用了一些滲開去的色點,就把遠樹與山林巧妙地銜接起來,畫麵清新濕潤、渾然一體,最善表現雨景霧天。
水粉畫
在繪畫藝術中,水粉畫與水彩畫有很多相同之處,都是用顏料調水畫在白紙上,都用西洋畫的造型方法,畫麵效果也比較接近。但水彩畫的顏色畫在紙上是透明的,顏色的濃淡(明度)靠含水量的多少來調節。而水粉畫的顏色因顏料是天然礦物質製成,畫在紙上是不透明的,顏色的濃淡(明度)靠調白粉的多少來控製。
水粉畫因顏色有“粉質”,調勻後可以大麵積塗刷,顏色也易銜接,可以畫很大畫麵,特別適用於大型廣告和宣傳畫,所以水粉畫顏料也叫做廣告色或宣傳色。因為水粉畫材料與用具像水彩畫那樣簡便,又能比水彩畫表現更豐富的色彩關係,所以初學美術的人常用作色彩練習或寫生。水粉畫塑造形象的豐富色彩效果接近油畫,用具材料沒有油畫那樣昂貴,作畫手續比較簡單,又比油畫幹得快,便於快速成畫,因此成為世界上廣受歡迎的畫種之一。水粉畫還因色彩飽和度較好,並能平塗出天鵝絨般的表麵光平的厚色,所以也是製作圖案和裝飾畫的主要畫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