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5章 美術·書法奇觀(2)(2 / 3)

金斯特勒的《艾麗妮·杜邦》

金斯特勒是現代美國重要的肖像油畫家之一。他的肖像的畫特點是,強調細節,著筆靈活,講究和諧之美。他在完成《艾麗妮·杜邦》後說:“要完成這麼一幅全身肖像畫很不容易……但我都能抓住人物整體的特點,以人物身外的飾品,如畫中女士的戒指、耳環和項鏈來彌補整個構圖的單調……”

柯羅的《戴珠子的女人》

柯羅的畫作《戴珠子的女人》於1868-1870年創作。整幅畫的構圖由灰黑兩種主色組成,互相滲透,和諧相間,雖濃密而不繁亂,厚實而不失真,顯示出大畫家的手筆。正如藝術史評論家亨利·弗西倫所評論的那樣:這幅畫的明暗關係處理得恰到好處,不論是從局部還是從整體的構成都說明了柯羅的藝術作品是極有個性的。

柯羅本人對這幅畫特別偏愛,一直將它掛在他的畫室裏,直至1875年去世。

書法種種奇趣

書法

從廣義上說,一切文字的書寫藝術都可以稱為書法。專指的書法則隻對中國漢字用毛筆等書寫的方法而言,也就是我國傳統的漢字書寫藝術。這門藝術的主要內容有執筆、用筆、點畫結構、布局章法等。

漢字為書法創造了良好的結構字型基礎,書法與文字有密切的關係。從漢字產生到現代簡化漢字,經過幾千年的演變,字體不斷地變化、豐富和發展。隨著漢字的發展,其書寫造型藝術成為一門專門學問。書法藝術不僅為中國所特有,隨著漢字的傳播,它也傳到了日本、朝鮮、韓國等鄰近國家和地區。

甲骨文

中國漢字最早的是帶有原始性的象形文字,書法藝術則以殷墟甲骨文為淵源。甲骨文已呈現出字的形體美、結構美和章法美。

19世紀末,在河南安陽小屯殷商故址中發現了許多龜甲和獸骨,上麵刻有許多字。一開始農民以為是“龍骨”,就拿到中藥店去賣。後來越挖越多,引起了學者們的注意。經過研究和考證,才知道是商代用於占卜的獸甲骨,上麵的文字是記錄占卜內容的卜辭,可以看成是我國最早的文字,就是甲骨文。

甲骨文絕大多數是刻寫的,極少數隻寫不刻。當時所用的書寫工具除了刀以外,還有類似筆的工具。從甲骨文書法來看,刀刻的大多瘦勁挺拔,以方折筆為主;筆寫的以圓筆為多,顯得雄渾肥壯。早期甲骨文大小錯落,章法自然隨便。後期甲骨文字體則趨向大小均勻,排行整齊,已具有一定的修飾美,成為書法藝術的萌芽。

鍾鼎文

鍾鼎文是指青銅器上的銘文。青銅器主要有禮器和樂器。禮器以鼎為代表,樂器以鍾為代表,因為古時曾把銅稱作金,所以鍾鼎文也叫金文。

人類社會進入奴隸製社會後,由於社會生產力的不斷發展,便逐漸進入青銅時代。奴隸主役使奴隸鑄造了大量的青銅器。為了記載一些最重要的事情,便在銅器上鑄上或刻上銘文。殷商時青銅器上的銘文較少或沒有,有銘文的字體則接近甲骨文。西周時銘文字數逐漸增多,初期字體凝重,行筆方整,有豎行而無橫行。後來行筆圓勻,結構緊密、平穩,章法縱有行,橫有距。書法藝術的用筆、結體和章法也都有初步體現。西周銘文書法以《大盂鼎》、《毛公鼎》、《散氏盤》、《虢季子白盤》等為代表。戰國後銘文字體,近乎小篆,銘文字數少,其內容也以鑄工、器名為主,很少有西周時期關於征戰、祀典、約契等內容的長篇金文。金文作為先秦古文字的一種,屬於篆書係列。它的書法對後來篆、隸、楷、行書的發展,產生了重要的影響。它的內容對於研究青銅時代社會狀況具有重要的史料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