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法簡介
漢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它起源於象形文字,不但具有繪畫的意象美,而且也具有意境美,既實用,也可供人們欣賞。我國的書法藝術從書體來說,大致可分為篆、隸、楷、行和草書五種。
篆書包括大篆和小篆。大篆又稱籀文,從甲骨文演變而來,形體多重疊。小篆也叫秦篆,在籀文的基礎上發展形成,通行於秦朝,形體勻圓整齊。
隸書由篆書簡化演變而成,始於秦,漢、魏時普遍使用。它把篆書圓轉的筆畫變成方折,在結構上,改象形為筆畫化。隸書為楷書奠定了基礎。
楷書也叫正書、真書,從隸書發展而來。始於漢末,盛行於魏、晉、南北朝,一直通行到現在。形體方正,筆畫平直,運行較靈活。
行書介於楷書和草書之間,伸縮性較大,沒有楷書那樣端正。寫得規矩接近楷書的叫行楷,寫得放縱一些接近草書的叫行草,由於它較楷書簡便,又比草書易認,所以較切合實用。行書相傳始於漢末,一直通行到現在。
草書是為書寫便利而產生的一種字體。始於漢初,曆經魏、晉、南北朝和隋唐,從章草進而發展成各種草。可分為章草、今草和狂草。章草是隸書的草寫,每個字獨立不連寫,注重用點,筆斷意連,結體簡樸,布局整齊,它廣泛流行於兩漢。今草是在章草的基礎上結合楷法發展而來的。它脫去了章草中保留的隸書筆畫形跡,上下字之間的筆勢往往牽連相通,偏旁相互假借。狂草源於今草,開創於唐朝張旭,是草書中最放縱的一種。筆勢連綿回繞,揮灑自如,上下字講求貫串一氣,且字形變化繁多。
宋體字的創始人
我國書法字體、曆代都是以書法創始人(或代表者)的姓名命名的,如柳體、顏體。唯有宋體字以朝代命名,這是為什麼呢?
宋體字的創始人是宋朝秦檜。秦檜狀元出身,在書法上造詣很深,他總結前人書法之長,自成一家,創立了宋體字。他早年為官,後來在高宗手下為相,迎合高宗偏安政策,鎮壓抗金將領,害死嶽飛父子,天怨人怒。於是他創的字,就稱為宋體字。
毛澤東的書法
毛澤東8歲進私塾,一直寫字讀書到13歲。其間,臨寫了前人的楷書法帖。後來,他到湘鄉東山學校讀書,就是以一篇工整清秀的蠅頭小楷寫的《言誌》而被該校破格錄取。
毛澤東參加革命後,始終沒有放棄在書法上踏踏實實下功夫,仍時常披閱法帖,一套晉唐小楷一直帶在身邊。全國解放後,毛澤東有條件、有機會更多地閱讀法帖,“二王”帖、孫過庭的書譜、懷素的草書帖時常披閱,置於榻前,愛不釋手。他對唐懷素的《自敘帖》、《論書法》、《苦筍帖》以及古人編輯的《草訣百韻歌》等更是反複臨寫、反複吟詠、反複品味、反複琢磨,時而凝目視其神韻,時而掩卷摹其法度。
毛澤東書法大致有一個由楷而行、由行而草的變化階段。1959年後,他研讀、臨寫了大量書帖,對前人的書法藝術進行了巧妙的取舍和再創造,取“二王”之秀逸,孫過庭之俊拔,張旭之狂韻,懷素之放肆,蘇黃之渾厚……極盡變化,不失法度,雄強俊快,飄逸宏肆,生意盎然、獨樹一幟,達到他一生中書法的最高藝術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