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0章 明天的海洋會是這樣子的嗎(5)(1 / 3)

珍愛我們共同家園的最起碼道德要求是自覺遵守環保法規,不超標排放汙染物,不危害公眾利益,保護海洋資源和生態環境。我們的道德口號是保護環境人人有責。如同愛祖國,愛人民一樣,它既是行為上的要求,也是道德情感的要求,有了這個基礎,保護環境才會成為涉海人員自覺的行動。珍愛我們共同的家園還要求涉海人員積極維護生態環境的良好保持,積極進行技術革新,具有強烈社會責任感和環境意識,有高尚的環境道德情感,不僅能夠做到自己不破壞環境,主動維護環境,還應該勇敢地向破壞環境的行為作鬥爭,舉報、阻止破壞行為的發生。

藍色文明的深情呼喚

藍色文明是一種更高級的人類文明,也就是人類發展到21世紀,相對於農業——賃色文明、工業——黑色文明、環保——綠色文明的一種包括人們自身在內的,強調藍天碧水、經濟文化、科技人文有機結合的、立體的、全方位的經濟發展模式。藍色文明不應當是過去文明的簡單“疊加”或簡單“持續”,而是對過去文明的反思與揚棄,是21世紀人類文明的新起點。

海洋是自然生態係統中最大的生態係,海洋生態文明作為原生態文明的起源,是建立自然生態係生態文明的前提條件和基礎,海洋生態安全的缺失,將帶給人類自身不可逆轉的災難。作為建設社會主義生態文明的一部分,我們必須意識到海洋生態文明的重要性和生態安全的戰略意義。海洋生態文明可以從兩個方麵理解:一是人類遵循人、海洋、社會和諧發展這一客觀規律而取得的物質與精神成果的總和;二是人與海洋、人與人、人與社會和諧共生、良性循環、持續發展的文化倫理形態。

人類社會的發展,經曆了文明發育、演替、上升的漫長進程。在這個曆史的進程中,人類社會先後經曆了黃色文明、黑色文明和綠色文明三個文明發展形態。人類社會文明的發展和演進,為21世紀留下了一筆寶貴而又沉重的曆史遺產。

黃色文明是大自然的一種恩賜。人類初期的生存與發展建立在對土地深刻依賴的基礎之上,人們通常稱之為農業文明。在人類文明的啟蒙階段,黃色文明是社會的初始形態。

古埃及文明、古希臘文明和中華文明,無一不是農業文明創造的史詩和經典。燦爛多彩的古代文化推動人類文明的演進,這個演進的地域性卻非常強。因為它的基礎主要是自然環境分割的農村和小鎮。正是這種地域孤立,形成各個靜謐的綠洲,一個國家的語言、文字及之後的詩歌、文學和藝術等,才能得以延續和豐富。或許是這個原因,至今世界上還有許多人尚在向往著那種包含著混沌、啟蒙、單純、質樸的褐色文明。在中國,數千年的農業文明更是濡潤著國人對桃花源式文明的憧憬。但是,文明是個伴隨人類社會興衰、激蕩和漲落的多線性延伸過程,一直處在演變、裂變、跳動和進化之中。以工業文明為主體的黑色文明,盡管在人類社會的文明曆史上隻不過是一道短促的黑色閃電,但它卻撕裂、震撼了綿延幾千年的黃色文明的恬靜,為工業文明的到來準備了一張溫馨的產床,從而孕育了一個具有繁榮進步和危機災難雙重人格的新生兒。

黑色文明的出現,使人類社會文明形態發生了變奏,它包含了相當複雜的色彩。黑色文明掛靠在工業文明蒸汽機的車廂後悄然而來,身後拖著一根長長的黑煙筒。18世紀後期,工業文明的“機車”從大不列顛帝國英倫三島緩緩駛出。在它嶄新的車廂裏,坐著兩名乘客:一個是被稱之為勞動工具革命的“工作機”,另一個是以追求最大利益為中心的“經紀人”。從此,人類和自然的關係就發生了革命性的變化,人類與自然開始發生衝突。工業革命像一台永動機,創造了前所未有的生產力和財富,同時,也將環境汙染和生態破壞這個副產品無情地拋給大自然。給工業文明蒙上一層厚厚的灰色。地球變暖、生態環境失衡、臭氧層遭到破壞……與此同時,核威脅、南北問題、世界性的犯罪問題、社會公共道德淪喪等等始料不及的社會文明問題,以幾何級數方式擺到了人類麵前,並直接影響到全人類每一個成員的生存狀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