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界用微細藻類可防止溫室效應。二氧化碳含量增多導致溫室效應,是破壞地球環境的最嚴重因素之一。生活在海水中的微細藻類通過光合作用可吸收、固定二氧化碳,因而可用來防止溫室效應。微細藻類是直徑幾微米至幾十微米的微生物,它使海洋成為二氧化碳的吸收源,不僅可吸收二氧化碳,還能生產氧氣。
這些微細藻類進行光合作用時,還能從二氧化碳中生成鱗狀的無機物石灰。現正在研究製作能連續培養微細藻類的係統,使其通過生物反應器反複地進行光合作用並生成石灰,生成的石灰可再回收作為水泥和各種吸附劑的原料。
火力發電廠和煉鐵高爐是產生二氧化碳的主要源頭。現在科學家正在研究在這些地方利用太陽能大量培養微細藻類,以去除排出的二氧化碳,同時也在探索如何使藻類在廢氣中的二氧化碳濃度達20%以上時也能高效率繁殖的方法。
我國在對海洋生物資源的利用方麵存在著很多的問題,主要是缺乏科學指導下的宏觀調控。對魚類的過量捕撈,導致資源和生態環境破壞。海洋資源開發中“無法、無序、無度、無償”的問題仍很嚴重,各行業相互爭奪,造成生物資源正在迅速喪失,沿海環境和生態係統遭受廣泛而大規模的破壞。隨著海洋捕撈長期失控,甚至是大量捕殺產卵群體和幼體,破壞了種群補充和資源再生,導致漁業資源嚴重衰退,特別是許多優質生物種類受到嚴重破壞和消失,無法繼續利用。中國海域的重要經濟魚類資源近20多年來已出現衰退現象。如大黃魚、小黃魚、帶魚以及其他經濟魚類資源出現全麵衰退,使我國東海舟山一帶幾乎形不成漁汛。鮐魚、梭魚、鱸魚等傳統捕撈對象也相繼受到破壞。潮間帶貝類資源也因采捕過度和環境汙染嚴重,許多種類難以生存。養殖過度造成有機物汙染和高營養化,使得甲藻大量繁殖,形成“赤潮”(赤潮就是由海藻家族中的赤潮藻在特定環境條件下爆發性地增殖造成的。海藻是一個龐大的家族,除了一些大型海藻外,很多都是非常微小的植物,有的是單細胞植物。因赤潮生物種類和數量的不同,海水可呈現紅、黃、綠等不同顏色)。赤潮造成大量海洋生物死亡,生物群落結構改變,造成養殖區域生物多樣性下降。
海岸帶的盲目開發、人口的增加、經濟的發展,促使人們的活動不斷向近海拓展。如圍海造地,人工養殖,興建人工島、碼頭、集鎮,采掘建築材料等。這些建設和開發活動進一步加劇了對海洋生物資源的破壞。此外,海洋生物資源開發利用技術的發展遠落後於生產需要,還需作較大努力。
4.如何保護海洋生物資源
說到這裏,大家也都明白了海洋生物資源對於我們的重要性了。那麼麵對人類一麵開發利用海洋生物資源,一麵又在浪費著這些資源的問題,我們必須要可持續發展地利用海洋生物資源,全麵規劃,統籌兼顧,綜合開發海洋生物資源。
首先,我們要全麵貫徹“科技興海”的戰略,加強海洋生物資源開發利用的科技含量,保護海洋生物資源,防治海洋汙染,保護海洋生態環境,加強政策與法規的保障作用,全麵規劃,統籌兼顧,綜合開發海洋生物資源。
其次,要堅持以養殖為主,養殖、捕撈和加工並舉,堅持“因海製宜”,各有側重的方針。以經濟生態效益為中心,依靠科技,政策和法規的作用,強化海洋生物資源的開發和環境的綜合治理,突出漁業資源保護和增值,建立並發展漁工商內外貿一條龍的經濟體製。逐步實現海洋生物資源開發的農牧化、產業化和工程化。
另外要對現有的海洋生物資源,加強管理、監測,使其補充類群,有足夠的空間和時間養息,資源持續利用才有可能。此外還要大力增強海洋意識,增強人們對海洋生物資源的保護意識,要嚴格控製過度捕撈,保護近海、淺海漁業資源,積極開發外海、深海漁業資源,穩步發展遠洋漁業。要建立健全海洋生物資源管理的法律法規,加強海洋生物資源開發的協調與管理,逐步建立起國家海洋生物資源管理的法律體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