島弧通常是沿海溝內側延伸的巨大山脈或山係,它們可分為弧形結構和非弧形結構兩種,島弧常與同名稱的海溝組成島弧-海溝係,主要分布於太平洋西部,從北向南包括:阿留申群島、千島群島、日本群島、琉球群島、菲律賓群島等,延伸長達9500千米。在太平洋東部,海溝與相當於島弧的海底山脈伴生,且島弧山脈多與大陸結合成一體,缺少如西太平洋邊緣那樣的弧後盆地。
在島弧與大陸之間或島弧與島弧之間的海域,稱為邊緣海。邊緣海中的深海盆地,叫邊緣盆地也叫邊緣海盆(又稱邊緣深海盆,邊緣深水盆地或邊緣深海盆地等)。它們的深度達幾千米,比相鄰大洋部分深度略淺。板塊學說認為,邊緣海盆的形成與島弧-海溝係有密切聯係。由於大洋板塊沿海溝向島弧一側向下俯衝,導致島弧後地區拉裂擴張,形成海盆,所以有人也把邊緣海盆稱為弧後盆地和島弧型小洋盆。它們主要分布在西太平洋,如日本海盆、蘇拉威西海盆、菲律賓海盆、珊瑚海盆和塔斯曼海盆等。
三、大洋中脊
大洋中脊又稱洋(海)脊或洋(海)隆等,是海底擴張地帶,屬裂穀帶型地殼。太平洋大洋中脊占太平洋底部總麵積的11%,主要由東太平洋洋脊和南太平洋洋脊組成。它從阿留申海鹽開始,經阿拉斯加灣、加利福尼亞灣,穿過科隆群島(加拉帕戈斯群島)東西向中脊,再與東太平洋洋脊、南太平洋洋脊相連,最後,向西與印度洋大洋中脊係統相接。太平洋大洋中脊有以下特點:
(1)大洋中脊,在加拿大的太平洋海岸與溫哥華島岸外以南部分,可能被向西運動的北美大陸所侵犯而中斷。
(2)大洋中脊高度較低,而且愈北愈低,到阿留申海盆附近幾乎和海盆相關於馬裏亞納海溝深度,有不同的數字,大洋中脊的中、南段稱東太平洋洋脊,它是一條巨大而坡度平緩的洋底山脈,由加利福尼亞半島延伸到60°S,然後折向與印度洋的卡斯伯格海隆相連。洋脊長15000千米,寬約2000~4000千米,高出洋底2000~3000米,為太平洋中脊的典型代表。
(3)大洋中脊被一係列與緯度大體平行的斷裂帶所切割,將中脊自北向南分成許多小段。這些斷裂帶有門多西諾斷裂帶、默裏斷裂帶、莫洛凱斷裂帶、克利帕頓斷裂帶、查林傑斷裂帶等,它們橫向延伸數千公裏,使東太平洋洋底呈現以洋脊為基礎、橫向斷裂廣布的洋底地貌景觀。
四、大洋床
大洋床又稱大洋底,大洋盆地,或簡稱洋床,洋底,洋(海)盆。其麵積約占整個世界大洋的一半。它的一側與大洋中脊平緩的坡麓相接,另一側與海溝或大陸基相鄰,地質構造上是大洋型地殼。大洋床的輪廓受控於大洋中脊的分布格局。太平洋大洋床占太平洋底部總麵積的65.4%。
大洋盆地因為東太平洋洋脊偏於東部,所以洋脊以西的太平洋可看做一個大洋盆。洋脊東的大洋盆麵積很小。大洋床上一係列高大的海底山脈,與大洋中脊一起把大洋床分割為一個個的海盆,如西北太平洋海盆、東北太平洋海盆、中太平洋海盆、西馬裏亞納海盆、南太平洋海盆、秘魯海盆等,其中東北太平洋海盆和南太平洋海盆麵積最大。太平洋海盆底部主要地形類型是深海丘陵。深海平坦麵僅分布在東北太平洋海盆。
東北太平洋海盆西臨太平洋中部海底山脈,南界是阿莫土和東太平洋洋脊,北界和東界是北美大陸水下邊緣。東北太平洋海盆的盆底廣泛發育著緯向斷裂帶。這些斷裂帶將東北太平洋海盆底部分割為幾個深度不同的台階。海盆最深點在夏威夷群島附近的夏威夷凹陷,最大深度為6830米,其他深點也分布在斷裂帶附近。
南太平洋海盆位於湯加島、克馬德克群島和新西蘭以東;東與東太平洋洋脊相接;南接南太平洋洋脊。海底地形與東北太平洋海盆甚為相似,深度在5500米左右,最深處近6000米。
此外,中太平洋海盆位於太平洋中部,平均深度約5800米,最深可達6900米;菲律賓海盆位於菲律賓群島之東,盆底有海底山脈和大型高地分布,海盆沿北西方向有大斷裂帶橫穿,沿斷裂帶有海溝存在。西北太平洋海盆位於太平洋西北部,深度大致在6000米,最深點達到6500米。秘魯-智利海盆在東太平洋洋脊以東,有少數海底嶺丘分布其中,海盆一般深4000~5000米。
海底山脈縱貫太平洋中部的海底山脈也是太平洋洋底最雄偉的地貌之一。它北起堪察加半島,經埃姆珀勒海山、夏威夷群島、萊恩群島至土阿莫土群島,長達萬餘公裏。海底山脈為一係列海底火山群。它們是太平洋板塊受力作用,在近期玄武岩基底上發生大斷裂,大量玄武岩流沿斷裂噴出形成的;其與西太平洋島弧內側以安山岩為代表的火山弧有本質的區別。海底山脈形成之後,在地貌上將太平洋洋底分為東西兩部分。
東太平洋洋底,除大洋中脊和斷裂帶外,還有大麵積的水下高原、特殊的山群和斷塊山,如阿爾巴特羅斯和阿拉斯加高原,智利海底山群和加利福尼亞斷塊山。西太平洋洋底是一片密集的海底山群。這些海山有的在深海中,有的露出海麵成為島嶼,它們多為橄欖岩、玄武岩構成的死火山,高度超過千米的約有一萬個。少數火山現仍有活動,如馬裏亞納群島北部的海底山脈,就有幾座活火山仍在噴發。此外,在南太平洋海下有一些平頂山。它們原來是一些海底火山;海底火山噴發露出海麵成為島嶼;島嶼四周岩壁被激浪衝擊侵蝕,頂部成為平台;後經地殼下沉,形成海底平頂山。這種頂部平坦的山群,在南太平洋洋底構成了一種特殊的地貌景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