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章 太平洋(2)(3 / 3)

據計算,全世界石油總儲量為3.0×1011噸左右,海底石油將近1.0×1011噸,如包括天然氣折算石油在內,則世界大陸周圍淺海石油儲量為2.4×1011噸。太平洋西部、西南部各邊緣海以及東部沿岸大陸架,都已發現許多油氣藏。

太平洋深海區,近年來發現了幾種自生沉積礦床,如錳結核、磷鈣石結核、重晶石結核海綠石等。錳結核又名錳礦瘤或錳團塊,19世紀七十年代在大洋盆初次發現錳結核礦藏。1957~1958年,國際地球物理年期間,世界各國對之有很大的經濟興趣。太平洋錳結核的儲量居世界各大洋之首。錳結核是一種棕褐色外形像馬鈴薯的沉積礦,它以貝殼、珊瑚、魚骨等為核心,把其他物質聚集在周圍。錳結核直徑一般小於20厘米,個別達1米以上;其成分以錳和鐵為主,其他尚有鎳、鈷、銅、鉛等金屬元素二十多種。它的形成速度很緩慢多廣泛堆積在水深3500~6000米的洋底,以地形切割厲害、沉積緩慢的區域最為富集。世界各大洋底都有錳結核分布,但以太平洋底錳結核的分布最廣,從北美洲及南美洲岸外的深水區開始,橫跨整個太平洋,直至日本、印度尼西亞、新西蘭諸島外側深海區都有分布。初步估計,錳結核在太平洋底的分布麵積達15×107平方千米。在北太平洋,北緯6°31′~20°,西經110°~180°的範圍內,特別在夏威夷群島附近,是世界各大洋中錳結核最富集的海域。在那裏錳結核幾乎完全覆蓋了海底。北緯20°以北錳結核分布漸少。在南太平洋南緯10°~19°,西經134°~162°之間的海底是錳結核富集區。南緯40°~60°,東太平洋洋脊的西側和深海丘陵的低窪處也是一個富集帶。據估算,世界各大洋錳結核的總儲量約為2.0×1012~3.0×1012噸,而太平洋就有1.0×1012噸以上,比全世界陸地上蘊藏的錳、銅、鎳、鈷、鐵等金屬的儲量還高出幾百倍到幾千倍。

磷鈣石是一種土狀磷灰石,用來製作肥料及化工原料。一般沉積在水深40~360米的海底,如新西蘭、澳大利亞附近海底有大麵積覆蓋層。重晶石結核主要產於印度尼西亞東部的卡伊群島附近的大陸架區和美國加利福尼亞州附近海底。此外,從太平洋的砂金礦的開發中,可選出一些貴重的礦產,如金紅石、鋯石、獨居石、砂錫礦、磁鐵砂礦等。金紅石可提取製造火箭和衛星不可缺少的金屬鈦;從鋯石中提取鋯,是核反應堆的重要材料;從獨居石中提取釷,經加工可代替鈾,作為能源。澳大利亞生產世界上95%的金紅石,70%的鋯石,25%的鈦鐵礦,其中大部采自東岸濱海區。深海底部,有7.0×107平方千米麵積覆蓋著紅黏土,這是一種含有較多氯化物的深海沉積物,其中含有豐富的鈾。抱球蟲軟泥含碳酸鈣成分較高,是一種製造水泥的原料。

二、生物資源

大洋水體是生物生存和發展的理想環境。大洋的生物是豐富多樣的,其動物種類總計約15萬種,植物15000種。按生物棲居條件可分為浮遊生物、自遊生物和底棲生物。大洋生物的分布受到各種因素如光照、溫度、氣體成分、鹽度、密度、壓力、透明度、水分循環特征,以及底土的理化性質等的影響,也表現出明顯的自然地理地帶性,因而可以把世界大洋劃分為一些生物地理區和生物地理群落。大洋生物的分布不僅表現出緯向地帶性和垂直地帶性,也表現出所謂環陸地帶性,即從沿岸海域向大洋內部的有規律的變化。

太平洋的生物是世界各大洋中最為豐富多彩的,太平洋生物量占世界大洋的50%以上。太平洋浮遊生物單細胞藻類就有1300多種,大洋底部的植被約有4000種藻類和近20種顯花植物(海草),有世界最大的海藻(巨藻,長約200米)。太平洋動物種類為其他大洋的3~4倍,僅印度尼西亞各群島海域就已知有2000多種魚類,熱帶太平洋軟體動物門區係超過6000種,石珊瑚類超過2000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