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令海峽最窄處僅35千米,平均水深為45米,使太平洋與北冰洋之間深層冷水交換受到限製,因此白令海受北冰洋嚴寒的影響僅限於海峽南端附近海域,從而使白令海區主要受北太平洋海水交換的影響,是典型的太平洋北部邊緣海。
二、日本海
日本海位於太平洋西北部,基本上以日本群島與太平洋分隔開,介於北緯32°42′~52°14′的中緯地帶,麵積1.01×106平方千米,南北最大長度2254千米,東西最大寬度為1265千米。海區南寬北窄,海底為深水海盆,有一半以上麵積深達3000米,最深處為3710米。大陸架麵積不大。日本海經韃靼海峽和拉彼魯茲海峽、宗穀海峽與鄂霍次克海相通;經朝鮮海峽、對馬海峽與東海相連;經津輕海峽和下關海峽、豐後水道與太平洋相通。由於各海峽都不深,阻擋了溫度較高的太平洋深水進入日本海,所以日本海水深200~250米以下水溫很低。
日本海處於亞洲-太平洋季風環流的直接影響下,屬溫帶季風氣候區,海區1月最冷,平均氣溫北部為-19℃,南部為5℃,最低氣溫可達-32℃。8月為最熱月,北部平均氣溫為14.8℃,水溫為18℃~20℃。南部氣溫為25.4℃,水溫為26℃。表層水溫受洋流影響,東西兩岸有顯著差異,黑潮的一個分支對馬暖流,影響東部海岸,暖流至北海道附近與北來寒流相遇,於東北岸附近海域消失。因此這一海區,冬季多浮冰,夏季多霧。冬、春因受西伯利亞高壓影響,西北部有深層冷水上泛,形成補償流,沿岸南下,使西部溫度下降,並導致西部水溫低於東部。海區水深500米以上的溫度有季節變化,其下層水溫變化不大。日本海降水量由高緯向低緯逐漸增加,一般北部海區,年平均降水量約600毫米,南部可達1200~1500毫米。海水鹽度西北海域為32.8‰,東南海域為34.7‰。
日本海位居中緯地帶,海區南北縱向分布,具有從低緯到高緯的過渡性質。海區具有從南部亞熱帶到北部亞寒帶的不同的自然景觀。相應的海洋生物種類較多,僅魚類就約有600種左右,其中貴重的魚類有:太平洋沙丁魚、鯡魚、比目魚、鱈等。哺乳類中的白鯨、抹香鯨、藍鯨為數也不少。此外,還有海驢、蟹類、海帶等。
三、珊瑚海
珊瑚海位於西南太平洋,澳大利亞大陸東北岸外,麵積約4.79×106平方千米,為世界最大的海。海底向東傾斜,平均水深2394米,最大水深9140米,海區容積1.147×107立方千米。氣候為熱帶海洋性,全年水溫均在20℃以上,最熱月溫高28℃,溫差不大,水麵比較平靜。海水鹽度31‰左右。由於幾乎沒有河水注入,海水相當潔淨。海區西部受東澳暖流影響,大陸架區水溫增高,極有利於珊瑚蟲的發育繁殖。珊瑚蟲屬腔腸動物,具有堅硬的鈣質骨骼,喜歡聚居,後一代在前一代骨骼上繁殖,代代相續,在水深40~60米的海底平頂山上或大陸架區形成珊瑚礁。太平洋是世界上珊瑚礁最多、分布最廣的大洋。世界聞名的大堡礁就分布在本海區。大堡礁從托雷斯海峽南部到弗雷塞島北端,南北綿延2400千米,東西寬約2~105千米,總麵積約8.0×104平方千米。大堡礁大部分隱沒在水下成為暗礁,隻有頂部露出海麵成為珊瑚島。大堡礁內約有500多個珊瑚島,島嶼中央生長著茂密的熱帶叢林,邊緣則是白沙耀眼的海灘。大堡礁是地球上最大的暗礁,船舶經此,隻能沿著幾條東西向水道,即凱恩斯港對麵的格拉夫頓海峽,庫克敦對麵的恩迭伏爾海峽航行。海區珊瑚島形成後,海鳥長年棲息,覆蓋厚層鳥糞,成為海島上農業生產重要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