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6章 大西洋(3)(2 / 2)

地中海的自然資源,一般不算豐富,但近年來,在近陸的淺海海底,發現有較豐富的石油和天然氣儲藏。目前隻在亞得裏亞海和愛琴海北部,西班牙和突尼斯海岸東側以及埃及亞曆山大北部淺海等區域進行開采,不過至今產量還不大。地中海海水含鹽量較高,表層一般達37‰~39‰,尤其在夏季,這裏具有日照強烈而很少降水的有利條件,因此,地中海沿岸,曆來就是引水曬鹽的良好場所。地中海海水缺少磷酸鹽和硝酸鹽等營養鹽類,不利於魚蝦大量生長,隻有少量的金槍魚、沙丁魚、鯷魚等,所以地中海的漁業遠不如鹽業重要。

地中海介於歐、亞、非三洲之間,從來都是西亞、北非和南歐甚至西歐地區各族人民交通貿易的通衢,尤其自1869年蘇伊士運河開通以後,大大縮短了西歐和南亞、東亞的航程,從蘇伊士運河到直布羅陀海峽現今已成為世界上最繁忙的水道。

二、北海

北海位於歐洲大陸西北,北鄰挪威海,東經斯卡格拉克、卡特加特等海峽與波羅的海相連,南經多佛爾海峽(加來海峽)和英吉利海峽(拉芒什海峽)與比斯開灣相通,是北大西洋重要邊緣海之一。除靠近挪威西南邊緣有一深槽外,整個北海都位於西歐大陸架上,麵積5.0×105平方千米以上,平均深度不到100米,特別是中部的多格灘,長約500千米,寬約70千米,水深不超過40米,而最淺的地方僅有14米,因此,北海是有名的世界淺海之一。

二疊紀時,此區大規模的下撓作用,形成巨大的盆地,從二疊紀到下白堊世期間,這裏發育了張性正斷層和半地塹穀地。上白堊世到第四紀早期,整個盆地再次出現大規模的沉陷和沉積。在第四紀冰川時期,全世界的洋麵普遍比現在低60~130米,因此,當時北海地區大部是陸地,不列顛群島與西歐大陸直接相連。大約距今七八千年前,因氣候轉暖,大陸冰川消融,洋麵回升,北海才演變到目前的狀況。

北海所在的緯度位置雖然較高(約北緯52°~60°),但因它位居大陸西側,正當西風帶範圍內,加之北大西洋暖流的影響,冬季也不凍結,夏季氣溫並不高,最高溫月8月約介於13℃~18℃之間,全年降水總量雖隻600~800毫米,但分配比較均勻。因此,北海海域是典型的溫帶海洋性氣候。北海正處於極峰徘徊的位置,因此氣旋過境相當頻繁,尤其秋冬季節經常發生風暴和海嘯,給沿海人民帶來災害。

北海屬於淺海,周邊又有很多河流注入,帶進豐富的有機、無機養料和魚餌,因此北海魚產豐富,是世界重要漁場之一。隨著對石油和天然氣的開發,北海的地位愈來愈重要。由於北海正介於歐洲資本主義發達國家之間,還是波羅的海沿岸各國出入必經之地,所以,它是世界上航運最繁忙的海域之一。

三、加勒比海

加勒比海位於南美大陸、中美地峽和西印度群島之間。它以尤卡坦海峽與墨西哥灣相通連,有的地理書籍把它和墨西哥灣合稱“美洲地中海”。加勒比海東西長約2800千米,南北寬1400千米,麵積為2.754×106平方千米,平均深度為2491米。

加勒比海海底被寬闊的牙買加海台分為東西兩部分:西部包括尤卡坦海盆和開曼海溝;東部包括哥倫比亞海盆和委內瑞拉海盆。海盆深度一般在4000米左右,而開曼海溝平均深度為5000~6000米,最大深度達7680米。牙買加海台從洪都拉斯與尼加拉瓜兩國向東,以一銳角的形式,經過牙買加島一直延伸至海地島。海台上分布著一係列淺灘和珊瑚島礁。在尤卡坦海盆和開曼海溝之間,被從古巴島上的馬埃斯特臘山向西延續的海底山脈所分隔,海底山脈露出海麵的山峰,構成大、小開曼等島嶼。在哥倫比亞海盆和委內瑞拉海盆中,也分布著一些略作東北-西南走向的海嶺,其中以分離兩海盆的貝阿塔海嶺最為突出。

由於加勒比海地處熱帶(絕大部分海域介於北緯10°~20°之間),加之大西洋北赤道暖流和南赤道暖流各一部彙合後,組成強大的暖流,以每晝夜60千米的速度,貫穿整個加勒比海,所以,使它表層溫度常達27℃~28℃,因此,在加勒比海的淺灘和火山島的基座上,普遍發育了珊瑚島礁。由於加勒比海正位於亞速爾高壓區的西南,所以,這裏終年盛行較強的東北信風。每年夏秋之交,還常受生成於熱帶海洋的颶風侵襲。

加勒比海水產資源比較豐富,這裏盛產金槍魚、海龜、鯊魚、龍蝦等,是拉丁美洲重要漁場之一。加勒比海南邊大陸架是世界著名的石油產地。在國際航運上,加勒比海是南、北美洲許多重要航線必經之路。自1920年巴拿馬運河通航以來,更成為溝通大西洋和太平洋的重要海上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