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水中還可以看到一簇簇的珊瑚像盛開的鮮花一樣美麗,有金黃色的鹿角珊瑚、雪白的葵花珊瑚和鮮豔的紅珊瑚。五光十色的魚兒成群結隊地遊來遊去,景象很奇異。在小島上觀看日落非常好,晚霞映滿天空,大海一片蒼茫,歸巢的鳥兒從夕陽邊飛過,波濤拍打著崖岸,這種意境令人沉醉。
趙述島的迷人風光
東島
東島風光東島位於西沙群島東側,距永興島44千米,由上升的礁岩和珊瑚、貝殼、沙體複合組成,是西沙群島第二大島。平均海拔4~5米。島上不同群落、不同生態的植物種類繁多,森林茂密,有連片的抗風桐、海岸桐樹林,有花壇狀的銀毛樹灌木叢、馬齒莧等草本植物和水芫花岩生植被,植被密度達70%以上,有“海上林海”之譽。林中棲息著十幾萬隻海鳥,其中以白腹紅腳鰹鳥最珍貴,被列為國家珍稀保護動物,設立了海鳥自然保護區。這裏還有以野草和抗風桐葉為食物的野黃牛數十頭,與鰹鳥一道受到保護。登上東島,可以觀賞到大群海鳥早出晚歸時那遮天蔽日、蔚為奇觀的特殊景象和白鰹鳥群棲樹上像一簇簇盛開的臘梅花似的迷人場麵。海鳥不畏人,任遊人與其合影,共享“海鳥天堂”的樂趣。東島又有“地名化石”之稱,島名的變遷頗有曆史特色。清末李準巡海時,以粵督張人駿之籍貫命名為“豐潤島”;1935年公布名稱為“林康島”;1947年為紀念16世紀末在菲律賓反抗西班牙殖民者的起義領導人潘和五而改名為“和五島”。1983年我國正式公布標準地名時改為“東島”。
澎湖列島
中建島
中建島是西沙群島的第三大島,距永興島139千米,麵積1.2平方千米,四周礁盤寬廣,邊緣為礁脊環繞,中部為淺水內礁坪,覆蓋潔白的珊瑚沙,人工造林繁茂,盛產海龜、海螺、海鳥,故有“螺島”和“海龜搖籃”美稱。
南麂島
中建島的島名為紀念抗日戰爭勝利後我國政府派“中建號”軍艦接收西沙群島而起的。島近岸海域有美國的商船一艘,已有幾十年曆史,島上還有炮樓一座。中建島原為荒島,被稱為“南海戈壁”。20世紀80年代,駐島解放軍部隊從海南島運來土壤和樹苗,大力植樹造林,把它變成了“南海綠洲”。因此,想來南中國海看紅色基地生態景觀,讀西沙的曆史,接受思想教育,西沙群島是首選。
中建島荒島變綠洲
銀嶼
銀嶼位於一座新月形礁盤上,島上覆蓋珊瑚沙,中部如淺碟狀,常年有海鷗群集,有黑枕鷗、鳳頭燕鷗、烏燕鷗等鳥類,素有“海鷗王國”之稱。
廟島列島
除此以外,還有“海鳥樂園”北島,“海龜樂園”中島、南島,“珊瑚花園”羚羊礁和具有特殊地貌和生態的北沙洲、中沙洲、南沙洲、西新沙洲、三峙仔、全富島、鴨公島等10餘座海島,自然風光也極具生態旅遊開發價值。可開發的項目還有衝浪、賽艇、海泳、沐浴、滑沙、海上娛樂等等;旅遊方式有遊覽觀光、考察探險和海水浴、日光浴、空氣浴等類型。
銀嶼
琛航島
琛航島上建有革命烈士陵園琛航島是紀念清末到此的“琛航艦”而得名。它也是中部凹陷,四周沙堤包繞的島嶼,呈彎曲三角形,麵積約0.43平方千米。島中部平坦,四周礫堤包繞著的淺湖有兩個,島中部挖有水井,但不能飲用。目前淺湖已填平,但是部分仍有積水,夏天為蚊蟲滋生場所,湖區鳥糞層厚,鬆軟易陷。因為包繞瀉湖的堤圍是由珊瑚礫所成,透水性強,故漲潮時,海水可滲入淺湖中,使湖水變鹹。今天湖邊礫堤仍然低矮,高度才2米,特大台風即可掀起巨浪,打開礫堤,形成缺口。島西北角和東北角曾有漁民建立小石廟2座,今已拆去。但由西北小廟中供奉的明龍泉窯觀音像,可知明代已有漁民來此捕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