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亂命不從(一)(2 / 2)

這個消息對南方來說是個天大的好消息,但東陽城裏正在準備著三箭合圍計劃正式開始的傅雁書聽得這消息時,卻不由大吃一驚。

其實陸明夷和他說起過這個隱憂,但傅雁書一直不覺得這是個破綻。因為他計算過,雖然總攻會消耗大量糧草,可是積糧加上今年的收成足夠應付。可是他怎麼也沒想到事態會突然間惡化成這樣。

傅雁書收到的消息比鄭司楚看到的要詳細得多。今年的收成不是太好,但也不是太差。然而,就在收割前夕,突然各省瘋狂傳播一個流言,說今年因為收成不太好,馮大統製決定優先保證軍隊,平民就任由其自生自滅。這個流言越傳越真,尤其當馮德清下令加緊征收秋糧時,各省百姓都覺得那是事實了。為了這場曠日持久的戰爭,北方諸省百姓緊衣縮食,日子越來越艱難,現在更是雪上加霜,本以為秋糧打上來,多少可以寬裕一點,哪曾想馮大統製居然不鬆反緊,比往常更要加倍地上繳。壓到了極處的怒火,隻消有一個突破口就不可收拾地噴發出來,隨著一開始的零星饑民盜割糧食,到大舉聚集,公然搶收,還有不斷發生的糧田失火,使得這類事件層出不窮。盜割尚可理解,失火定是人為。屢屢發生的此類事件使得各省征收秋糧時困難重重,尤其是乙支省,民變最為嚴重,饑民將糧倉哄搶一空後,還將糧倉付諸一炬。而拱衛霧雲城的三池省,當一支運糧隊剛離開雄關城,竟遭一夥饑民堵截。這夥饑民行動異常迅速,進退有序,押糧隊雖然百般保護,最後也隻保住了不到三分之一。那夥饑民搶走了三分之二糧草後,馬上又化整為零,四散逃開。這樣的行動,已絕非一夥烏合之眾所能,背後肯定有人主使。

這是南方負隅頑抗,所施展的計謀麼?傅雁書馬上想到了這一點。隻是,他實在很難相信南方會有如此的能力。要煽動民變,不是一兩個隱藏的細作所能,恐怕早有預謀。南方是不是深謀遠慮到這個地步勿論,有沒有這個能力卻值得懷疑。更有可能,是狄複組所為。狄複組一直都在北方活動,他們應該有這個基礎。隻是這件事對狄複組自身有百害而無一利,他們為什麼要不惜自身,去全力救授南軍?

傅雁書皺起了眉頭。馮德清大統製發來的這份公文裏並沒有說要取消三箭齊出的計劃,但傅雁書隱隱覺得,這次行動恐怕也是凶多吉少了。照這樣的態勢,總攻發起後,一旦後援跟不上,就將全功盡棄,而且反而會造成大敗。接下來究竟該如何處理?

沉思了半晌,他將親兵叫進來,要他傳令,在鐵甲艦押送王除城補給隊時,請陸明夷緊急趕回東陽城密議。

八月十一日,陸明夷搭乘鐵甲艦之江號秘密抵達東陽城。一到東陽城,傅雁書馬上將他請到帥府中,兩人進行了一番密議。密議的結果,是暫且將原定的八月二十三日總攻日期押後,以糧草儲備完備後再正式進攻。雖然在等候期間也要消耗許多糧草,這部份實是超出了預估,但兩人都覺得這是值得的。與其倉促行動,以至於葬送這個大好局麵,不如寧緩勿急,步步求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