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鋌而走險(二)(1 / 2)

就在陸明夷沉思之際,在霧雲城裏,馮德清正在荷香閣披閱文書,門外響起了他的文書的聲音:“大統製,程迪文主簿求見。”

程敬唐的兒子?馮德清略略一怔。十六日,馮德清以強硬手段打斷了議府緊急會議,將幾個領頭人物投入了大獄,程敬唐因為力主取消總攻,也被關押起來。程迪文雖然也參加了會議,但他僅是一個主簿,人微言輕,馮德清並沒有為難他。馮德清和程敬唐的交情不錯,自然認識程迪文,現在他前來求見,定是想為父親求情來了。便道:“請他進來。”

文書答應一聲,推開了門道:“程主簿,請進。”

門無聲地開了,程迪文走了進來。馮德清從案前抬起頭道:“迪文,坐吧。”

雖然是非常時期,但馮德清並不防備程迪文。他以前來過程家好多次,程迪文生日時還曾給他帶過禮物,對他視同子侄,知道程迪文不會幹出什麼出格的事來,因此絲毫不以為意。程迪文見馮德清對自己毫無戒備,心中也暗暗佩服,心想馮德清能夠成為大統製,能力勿論,這份氣度倒真配得上大統製這身份。他行了一禮道:“大統製,禮部主簿程迪文有禮。”這才坐到了馮德清對麵。

馮德清看了看他,說道:“迪文,你是想為令尊求情麼?”

程迪文搖了搖頭道:“大統製,卑職隻有個問題百思不得其解,不吐不快,還望大統製撥冗指教。”

馮德清見他的態度不卑不亢,卻也暗暗稱奇。程敬唐雖然當了半輩子軍人,卻從未領兵打過仗,因此一直想讓兒子成為名將,隻是程迪文最終也沒能在軍人有所發展。隻是他從政後,整個人倒似脫胎換骨,這一句話便提起了馮德清的興趣。他道:“但說無妨。”

“大統製,如今南北分裂,戰火已綿延數年,您覺得到底因何而起?”

這問題其實算不得什麼問題,當申士圖和鄭昭舉起再造共和的旗幟後,北方便已給他們下了個“叛逆”的罪名。不過這隻是公開的說辭,私底下,也有人覺得大統製的決策有誤,窮兵黷武,長此以往,國力難以支撐,遲早會徹底崩潰,因此對南方的叛亂還有一定的同情。當然,大統製是被視若神明的人物,當他遇刺後,各處都有民眾自發哀悼,甚至有人認為大統製不在了,這世界也要毀滅了,竟然因此而自殺,這種想法也是不能公諸於世的。就算馮德清自己,也是將大統製看成神聖無比,因此自己做了大統製後行事也亦步亦趨,拚命追隨大統製。不過馮德清有時也覺得大統製不顧國力,屢屢用兵西原,確實有點不太可取。聽得程迪文這句話,他哼了一聲,低聲道:“那是鄭昭與申士圖兩人心懷不軌。”

“縱然有人心懷不軌,但一呼百應,從者雲集,終不能說一方毫無過失吧。”

馮德清的心裏凜了一下。他也不想承認大統製有什麼過失,然而這幾年來靜心思量,覺得大統製後期的確太過剛愎自用了。鄭昭最後參加的一次會議他還記得,當時大統製提出要第二次遠征西原,鄭昭則竭力反對,說國力尚虛,還應大力發展民生,等國庫流盈再說其他。作為工部司司長,馮德清也覺得鄭昭所言有理。然而那一次鄭昭突然暈倒,這樣唯一一個有可能對大統製的決策提出異議的人也不存在了,接下來大統製的每一個提議都得以通過--直到顧清隨提出不信任案。

顧清隨的不信任案才是撬開大統製根基的第一條裂縫。雖然議府彈劾元首的權力是明文寫下的,但以前誰都不會想到真有人會彈劾大統製。而接下來大統製解散議府之舉,更是火上澆油,特別是大統製鞭長莫及的五羊城裏,會一致通過反叛的決議。所以雖然不願公開承認,馮德清暗地裏也覺得,大統製後期的確做錯了不少事。然而要他對程迪文說大統製有過失,馮德清實在說不出口。他板起了臉道:“你是在指責大統製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