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金色的茅草(3 / 3)

請根據你對以上材料的理解和體會,自選角度,寫一篇作文。

要求:自定立意,自選文體,自擬題目,不少於800字。

·解題·

傳統文化和現代文明如何融合是永遠的話題,題目中既肯定母語的重要性,也承認當今世界是個多元文化競爭和交彙的時代。寫作時應注意角度全麵,思維辯證,讀來令人信服。

我喜歡聽溫柔的吳儂軟語,那如絲竹的行腔,不禁令人想起古代的那些江南華裳,還有那似水的女子;我喜歡聽韻味兒十足的北京腔,那緩慢的語調,不禁讓人生出一種懷舊的情愫。是的,它們都是我的母語中開出的最絢爛的花朵,所以我愛我的母語,我與她有著化不開的情結。

喜歡在暮秋的黃昏,捧一本發黃的詩集,斜倚樓欄,輕輕地吟詠著“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間”,於是記憶就在那一瞬間飄散開去。暮色四合的時候,夕陽在青石板上灑下它的餘暉,樸素的閣樓,孤獨的人兒,離愁的煎熬化作點點相思淚。也許這就是我的母語所獨有的誘人之處,三言兩語,卻總是讓人思緒飄飛。

喜歡在天大亮的時候,獨自一人坐在清靜的林子裏,品味一篇篇精美的散文,體味文字的溫存與深韻。劉衛東曾寫道:“我一直認為我的母語和中國古代的鼎都來源於青銅的精華。一言九鼎,把語言的美推到了一個後輩難以企及的地步。”精到的比喻!它使我一下子就領悟了母語的那一份厚重感。也許這就是我深愛著她的原因吧,因為她厚重,總是讓愛上她的人防不勝防,我就那麼沉醉其中了。

當我看著我的同胞淹沒在朗文、牛津的墳墓中,當我看著吃著漢堡、牛排的洋人操著—口極不標準的普通話登長城時,我哭了,長長的淚線中我看到的是和我一樣黑眼睛黑頭發的他們,青衫長褂成了西裝革履,低語吟哦也被高聲的喧嘩所吞噬,我的母語也失落在了無情的江水之中。再沒有了淺青色的油紙傘,也沒有了狂放的胡人鐵騎,他們都被囚禁在了曆史的鐵匣中。我的母語,我的中文,你在哪兒?我看見柳永在哭,淚水灑落在豔紅的花叢中;我看見東坡在哭,淚水滴落在東去的黃河中……

但是,我的心突然靜了下來,因為透過這些蠕動的人群,我聽到嵇康遙遠的絕響,我聽到了阮籍的那一聲長嘯,我聽到了李白對月長歎……是啊,他們其實一直都在。我的母語,她一直都沒有遠離。

我深愛著我的母語。在每一個風雨交加的夜晚,當我麵對黑暗時,耳邊總會想起母親的那句“孩子,別害怕”,於是就有了大步前行的勇氣。在每一個淒冷落寞的黃昏,當我孤獨寂寞時,耳邊朋友的那句“朋友是一輩子的事”總是讓我備感溫馨。這就是我一直深愛著的母語,她總是有一股神奇的力量,讓我的生命路途上布滿歡聲笑語。

粉黛,朱門,長街,一幅清清街景;斜陽,疏林,老樹,一派蕭瑟氣象。是文字,使它們有了更深刻的意蘊;是中文,給了它們新的繁盛。

中文,我的母語。那些以夢為馬的詩人,因你們唱響春天的絕響;那些以筆為矛的文人,因你們演繹生命的絢爛;那呢喃的聲響,發自黑眼睛黑頭發的同胞之口,如同天籟之音,親切迷人。

我的母語,我深愛著你,那化不開的母語情結,永遠是我最溫柔的記憶。

【總結點評】從母語挖掘出其背後的中國傳統文化,小作者對語言與文化關係的把握是深刻和準確的。從民族語言和文化受到外來文化的衝擊引起的失落,到重新堅定起對母語及民族文化的信心,立意是積極的。語言充滿書卷氣,引用準確到位,顯示出極強的文字駕馭能力和文學素養。

本文必殺技:語言略帶古意,主題積極,情感深重。

實例三2007年湖南省高考作文題

題目:詩意地生活

請聯係自己的生活與感受,以“詩意地生活”為題,寫一篇不少於800字的議論文或記敘文。

注意:(1)注意題目中的“地”字;(2)不得抄襲。

·解題·

本文解題有兩個關鍵點。第一是何為“詩意”。詩意不僅指詩情畫意、風花雪月,更是指一種超越平庸、追求夢想、自然脫俗的生活姿態和心靈堅守。第二是題目的限定“聯係自己的生活與感受”。這就要求考生不能空泛地議論或抒情,而應選擇記敘文或在記敘中議論抒情的文體。文學積累較好的同學,可以將這句話追溯到荷爾德林、帕斯卡爾、海德格爾,還可以引用莊子、陶潛、梭羅等人的事例,會起到讓閱卷老師眼前一亮的效果,但請千萬別忘了結合實際。

“晴空一鶴排雲上,便引詩情到碧霄。”詩意地生活,是一種樂觀向上的心態,是一片閑適悠然的情懷。

自懂事以來,便居住在這青瓦白牆的古巷中。清晨,巷口糕點鋪的香味和著小販的叫聲氤氳在霧氣裏。隔著木門可以聽到拖鞋打過青石板路麵的響聲,踢踢踏踏,像一首慵懶的歌。執一柄密梳,坐在雕花窗前,細細地理順,理順心中的煩悶苦惱,一天的心情便無比順暢。小巷中的人們樸實淳厚,仿佛剛從桃花源中走來,纖塵不染。小腳的老人們,走東家串西家,閑話家常。巷裏大抵都是四合院子,家家戶戶都有著“榆柳蔭後簷,桃李羅堂前”的景致。玉蘭開得正歡,潔白的花瓣仿佛在綻放一個個的夢。這裏的人們安然地體味人生,享受生活,不為雞毛蒜皮的小事爭吵,也不會占誰家便宜。他們會的,隻是在院裏的大樹下下幾盤棋,在堂前的書案上揮毫潑墨,在桃花樹下拉著二胡、弦子。我有幸生活在這裏,見證著這裏淳樸的風氣,詩意飛揚的一切。

下雨的時候,雨絲浸潤著古巷,籠罩著古巷,仿佛在小心翼翼地為一個嬰兒洗浴。瓦片上的青苔,含苞的花兒都在欣喜地啜飲著天降的甘霖。雨天人們是不怎麼出門的,泡一壺清茶坐在藤椅上,翻翻古老的線裝書,吟著《雨巷》。也會有調皮的孩子在雨中嬉戲,清脆的笑聲如掛在簷角的風鈴,美妙悅耳。丁香般的姑娘,舉著油紙傘消失在巷口,留下背影讓人遐想。這裏的一切都如婉約的詩,一花一木都充滿了靈氣,營造著詩意的氛圍。

詩意地生活在這古巷裏,聽隔壁女孩的淺吟低唱,聽燕子交頸的呢喃;看庭前的花開花落,望天上的雲卷雲舒。黃昏,在夕陽下漫步,隻讚“夕陽無限好”,不管近不近黃昏。折一枝垂柳插在蓄滿清水的瓶中,尖尖的嫩芽像嶄新的剛剛萌發的夢,鏡子裏是一片如花笑靨,花麵交相映。保留一份童心,保留一片純淨,去感受生活的美好,像寫詩一樣去醞釀每一份情感,是古巷人們的共同特征。

我熱愛這片土地,愛這裏純淨的心靈;我熱愛這裏的天空,連空氣的味道都有棉花糖的清香。待到白發蒼蒼時,請故鄉的風再把我帶回此地,吹一曲簫音,詩意地生活在這裏,以終餘年。

【總結點評】小作者不僅為我們描寫了古巷的風景美和人情美,更用“像寫詩一樣去醞釀每一份情感”這樣的點睛妙筆將之升華為一種閑適悠然、與世無爭的生活方式,與題目相呼應。文字洗練清新,除了開篇的直接引用外,第三段對《雨巷》意象的借鑒,第四段中洪應明對聯的活用,都顯示出小作者較好的積累和文字駕馭能力。

本文必殺技:語言清新,表現出較強的文學功底。

1.新聞中的素材:關於美的教育

英國“體罰”新招聽古典音樂讓“壞孩子”減半

教導頑童是件讓老師頭疼的事情。過去在英國,一旦學生屢教不改,放學時就會被老師留下,強製學習一兩個小時或者寫檢討,但這種傳統方法收效甚微。最近有消息稱,英國一學校將聽古典音樂作為新的懲罰手段,沒想到效果大好,“壞孩子”減少了一半。

據英國德比郡新聞網站2010年1月18日報道,在當地的韋斯特帕克中學,校長利用古典音樂懲罰學生。他會要求學生聽兩個半小時的古典音樂,曲子包括威爾第和莫紮特的作品,而且學生邊聽還得邊抄寫校長中意的詩集。自從采取這一懲罰措施,問題學生從4年前的50~60人減少到目前的20人。“音樂懲罰”取得了相當可喜的成果。

2.時事裏的啟示:我們對美的責任

徐冰“木林森計劃”邀深圳兒童參與創作

2009年11月1日,由著名藝術家徐冰主持的“木林森計劃”在深圳何香凝美術館實施。與其他藝術展覽不同的是,此次在何香凝美術館展出的每一棵紙上的樹,最終都會變成真的樹生長在肯尼亞的土地上。

這是一個可以循環往複的藝術計劃,在這個係統中,徐冰通過教授少年兒童繪畫樹木的方法,利用當今網絡科技的拍賣、購物、轉賬、空中教學等功能,以最低的成本實現孩子們在紙上畫的樹,變為真的樹而生長在肯尼亞的土地上的理想,使部分資金從富裕地區不間斷地流向相對貧困的肯尼亞,為恢複肯尼亞的植樹造林提供資金。同時,在所有參與此項目運轉的人們都獲得利益的原則下,使他們為恢複肯尼亞的森林做出不同的貢獻,並使該計劃得以循環往複。

3.時事中的爭議:美的話題

張家界一景觀更名為《阿凡達》哈利路亞山

“南天一柱”為張家界“三千奇峰”中的一座,位於世界自然遺產武陵源風景名勝區袁家界景區南端,海拔高度1074米,頂部植被鬱鬱蔥蔥,峰體造型奇特,垂直節理切割明顯,仿若刀劈斧削般巍巍屹立於張家界,有頂天立地之勢,故又名乾坤柱。

2008年12月份,好萊塢攝影師漢森在張家界進行了為期四天的外景拍攝,大量風景圖片後來成為美國科幻大片《阿凡達》中“潘多拉星球”各種元素的原型,其中“南天一柱”圖片就成為“哈利路亞山”即懸浮山的原型。《阿凡達》在全球熱播後,海內外億萬觀眾更是對“哈利路亞山”原型地張家界心馳神往。

旅遊無國界,電影無障礙。對於本次更名行為,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有部分網友認為張家界沒必要因為一部電影而改名換姓,也有網友覺得此舉更能證明《阿凡達》懸浮山原型地就在張家界。

《阿凡達》原創人員在張家界“南天一柱”取景獲得靈感,影片全球熱映後,景區又將“南天一柱”更名為影片中的名稱。這有趣的“輪回起名”故事引人深思,但有一點可以確定:自然之美是世界的語言。無論這座奇峰被稱為“南天一柱”還是“哈利路亞山”,這件事都說明了大自然鬼斧神工的動人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