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必殺技:文體新穎,語言鮮活。
實例一2009年北京市高考作文題
有一首歌中唱道:我有一雙隱形的翅膀,帶我飛,給我希望。我有一雙隱形的翅膀,帶我飛,飛向遠方。請以“我有一雙隱形的翅膀”為題,寫一篇作文,不少於800字,體裁不限。
·解題·
本題看似開放,實則主題明確,“隱形”既可以理解為“不明顯的”“看不見的”,也可以理解為“內在的”“暗藏的”,“翅膀”則有很多大家熟悉的寓意,如“能力”“希望”“夢想”“力量”等等。而考題所選取的兩句有代表性的歌詞,也令考生更加明確了題目的要求。
紀伯倫說,沒有實現不了的願望。的確,隻要我們相信自己,哪怕現在眼前一片黑暗,哪怕前路暗淡迷茫,自信這一雙隱形的翅膀都會帶著我們飛向夢想中的遠方。
自信是成功者邁出的第一步。從前有一個潦倒的青年,他四處求職卻屢屢碰壁,最後隻好到一個朋友的朋友那裏尋求幫助。那個人問青年,“你會排版嗎?”青年低下頭。“你有什麼特長嗎?”青年羞赧地搖了搖頭。最後那人讓青年留下自己的聯係方式。當青年匆忙地寫下自己的地址,轉身正要離開時,卻被那人一把拽住了。那人笑著說:“年輕人,你有個優點,你的字寫得很漂亮嘛。”青年一愣,字寫得漂亮也是優點?希望的火光在年輕人的眼中閃動,那雙隱形的翅膀正在慢慢張開。青年堅信自己必將有所作為,開始努力工作,終於成就了一番事業。他就是大仲馬。如果不是自信,文學界將會失去一位偉大的作家,失去一個敏感而真實的靈魂。正是憑借著自信這雙隱形的翅膀,大仲馬攀上了文學的巔峰,創造了人生的輝煌。
自信是使平凡蛻變成偉大的金鑰匙。美國曆史上最偉大的汽車推銷員喬·吉拉德至今保持著一天賣出6輛汽車的驚人紀錄。當被問及成功的秘訣時,他仰起充滿自信笑容的臉:“因為我相信,我是最棒的!”正是因為喬·吉拉德心中自信的火把一直熊熊燃燒,於是他大把地向世人拋撒名片,推銷自己,傾聽他人,饋贈微笑。最終自信這雙隱形的翅膀承載著他的夢想,伴他飛向了成功的金字塔頂。
美國前第一夫人埃莉諾·羅斯福曾說:“沒有得到你的同意,任何人都無法讓你感到自慚形穢。”行走在通往明天的崎嶇之路上,我們沒理由不相信自己會創造奇跡。隻有當你自己首先肯定了自己,你才可能點亮希望,放飛夢想。
自信,是一種不在乎失敗的勇敢;是一種不理會排擠的微笑;是一種對一切艱難險阻安之若素的從容;是一種洗刷了偏激的淡定;是一種催人奮進的力量。
或許,這種偉大的信仰還蜷縮在你身體的某個角落沉睡。那麼,趁現在喚醒它吧,背起你的行囊,張開這雙有力的隱形翅膀,起航!飛翔!
這一雙隱形的翅膀,載著我的、你的、所有人的夢想,橫渡湍急的溪流,穿越荒蕪的沙漠,乘風破浪,飛向心中的夢想之地,那未知的遠方!
相信自己!相信我有一雙隱形的翅膀!
【總結點評】這篇作文用幾個故事來闡述作者的觀點,雖然在主題上並無出奇製勝之處,但材料新鮮,主題明確,仍然是一篇考場佳作。開頭引紀伯倫的話點題,之後以自信是“第一步”,是“金鑰匙”引出兩個例證,然後轉入對主題的正麵議論,節奏輕快活潑,語言流暢自然。
本文必殺技:事例豐富,語言流暢。
實例二2006年山東省高考作文題
閱讀下麵這首詩,根據要求作文。
星星
雷抒雁
仰望星空的人,
總以為星星就是寶石,
晶瑩,透亮,沒有纖瑕。
飛上星星的人知道,
那兒有灰塵、石渣,
和地球上一樣複雜。
讀這首詩可以產生不同的聯想或感悟。請根據你的聯想或感悟寫一篇文章。
注意:(1)聯想或感悟要與整首詩的寓意有關;(2)立意自定,題目自擬;(3)不少於800字;(4)除詩歌外文體不限。
·解題·
這首詩寓意明顯——仰望星空,看到的是美好的理想;飛上星空,了解的是複雜現實。因此可以明確,考生寫作立意應從“夢想與現實之間的不同”這一角度出發。但隻是闡述夢想與現實之間的差距,隻能說是解釋這首詩。要做到“聯想”“感悟”,還應該升華出諸如“了解夢想與現實的差距才能實現夢想”“沒有現實基礎的夢想隻能是空想”“複雜的現實和美好的夢想同樣美麗”等相關主題。
相遇在夢想與現實的軌跡中。
古往今來,人類生生世世在編織著夢想與希冀。遙望蒼穹,星空閃爍著,訴說著先人祈福的呢喃和虔誠的禱告;那夢想是如此真實,又如此遙遠,因為那是心中不滅的追求,是浮於現實的繁華與幻想。
學鳩的現實是“決起而飛,槍榆枋而止”;溪流的現實是在石縫間淺吟低唱著“靡靡之音”;老馬的現實是“眼前飄過一陣鞭影,我隻低頭瞧著腳下”。它們早已身陷於現實的泥潭而不能自拔,麻木的心靈早已放棄了擁有夢想、遙望天邊的權利。於是夢想的翅膀飄然而去,現實的枷鎖架在脖項。
收回遐想的思緒,我才發現夢想就是天邊的星辰,永不熄滅地照亮匆匆的人生;現實就是腳下的土地,踏實而厚重地記錄行路人的足跡。人,既不能活於華而不實的夢想裏,也不要沉湎於現實的喧囂中。在人生的道路上,應是左邊種植夢想,右邊種植真實,隨時采擷,收獲希望。
循著古人的來路,我聽到了杜工部“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風雨不動安如山”的呼喚,這是憂國憂民的呐喊,是杜甫心中最大的夢想。收回目光,我聽到了魯迅先生仰望星空的感歎:“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薦軒轅”,“心事浩茫連廣宇,於無聲處聽驚雷”。這是先生“用筆救國”的夢想,他縱然對現實失望,但沒有絕望,彷徨中的呐喊喚起了國人的奮起和努力,
追溯著世界的旅途,我看到了麥哲倫環遊世界的夢想,他用廣闊的胸懷麵對大海的驚濤駭浪,用夢想書寫著生命的厚重與責任。縱使行程中的他遭到土著人的屠戮,現實的殘酷卻沒有將他的夢想抹殺削弱。後人沿著他夢想的軌跡,走向世界。收回目光,我看到了馬丁·路德金的夢想,醜陋而頑固的現實一次又一次打擊著這位“追夢者”,但他的夢想凝集了所有黑人的正義和力量,現實,終於因他的執著而跪拜在這一偉大民族戰士的腳下。我又看到了徐本禹樸實無華的笑容,他沒有像自己的同學一樣追求花前月下、香車寶馬,更沒有因現實的殘缺而逃遁,而是傾自己的夢想於偏遠支教之中。他們,都是現實中堅強的追夢者!
尋著古往今來的道路,我探頭仰望天邊的星空。夢想與現實交軌在人的生命中,讓我們用胸懷天地的淩雲壯誌擁抱夢想,用虛懷若穀的情懷書寫現實中人生華美的篇章吧!
【總結點評】本文立足於“人既不能因為現實而磨滅夢想,也不能隻有夢想而不顧現實”的辯證道理,謳歌了各種追尋夢想獲得現實中成功的人物,很好地解讀了考題並有所升華。本文善用例證,使每個論點觀點清晰,論據充足。行文中對各種成語名句運用熟練,可見作者平時積累豐富,方能如此信手拈來。
本文必殺技:文字優美,暗喻精彩。
1.新聞中的素材:夢想成真
48歲無名歌手蘇珊演唱《我曾有夢》感動世界
2009年48歲的蘇珊登上《英國達人》舞台時,沒有人會看好她。她身材臃腫、相貌普通、語無倫次。但當她開口演唱音樂劇《我曾有夢》的刹那,所有人立刻被她的天籟之音震撼了。這段視頻登上了YouTube,點擊率超過了奧巴馬的就職演說。名利紛至遝來。《我曾有夢》專輯首周銷量突破了41萬張,成為英國曆史上賣得最快的專輯,奧巴馬的夫人米歇爾打算在明年生日時請她到白宮獻唱。蘇珊的成名史是一部醜女變鳳凰的傳奇,或許在這樣一個缺乏超級大師的年代,大眾需要蘇珊這樣的奇跡帶來一絲喜悅和慰藉。
2.時事裏的啟示:永不放棄
四川老人試飛自製飛機失敗稱不會放棄夢想
本報訊(見習記者薛小龍見習攝影呂甲)2009年12月30日下午5點半,成都聖燈鄉四新橋機車廠外的空地裏裏外外圍了數十人,被圍觀人群包圍住的,是一架簡易的“直升飛機”,而正在調試這架“飛機”的,是一名64歲的老者。
隨著一聲“要飛了,要飛了”的聲音傳出,周圍的人瞬間散開,“飛機”中的駕駛員緊張地開始發動機器。隨著發動機“噠噠噠”的聲音響起,螺旋槳開始轉動,圍觀人群發出一片驚呼聲。但就在大家準備為駕駛員即將騰空而慶祝時,發動機卻熄了火,螺旋槳也慢悠悠地停了下來,駕駛員鄧先生隻得無奈地從“駕駛艙”出來,繼續調試自己的“飛機”。鄧先生以前是飛行部隊的一名機械師,他說,自從他進入飛行部隊開始,就有了造飛機、開飛機的夢想。
失落是短暫的,在夢想的支撐下,鄧先生決定從頭開始,再造一架“飛機”!如今的這架飛機的8支螺旋槳由鋼材打造,據說造價約2萬。“飛機”的動力裝置則是兩台摩托車的發動機,這兩台發動機的造價約有3000多元。鄧先生的侄子說,其實鄧先生花在“飛機”上的錢遠遠不止這點,前前後後報廢的零件都值好幾萬,但是因為這是老人的夢想,所以他們也很支持。
從中午開始,鄧先生便帶“飛機”來到了試飛點,期間試飛十數次。但是一直到晚上7點,“飛機”也未能升空。鄧先生說,這次的主要問題是軸承變了形,供油係統還有待完善,加上右側的發動機還有點故障。“但是我不會放棄,把故障排除後我還要繼續飛,因為這是我一生的夢想。”
時事中的感觸:偉大的夢想
黃秀英夫婦
拉板車、住工棚……從沒上過一天學的文盲黃秀英用柔弱的肩膀為丈夫修起夢中的學校,也為9000多名貧困孩子托起未來的夢想。
1960年,家住重慶巫山老縣城郊區的黃秀英到江邊挑水,救起了一位跳江自殺的男子。被救的男子,就是後來成為她丈夫的張發田。當時,24歲的張發田剛從師範畢業,一直夢想著能成為真正的人民教師。在丈夫病中,黃秀英握著丈夫的手鄭重承諾:“你好好養病,等你病好了,我一定給你修所學校!”
為了這句承諾,柔弱的黃秀英買來板車,從此開始了在縣城拉板車的經曆。
石頭、沙子、煤炭,隻要有活,她就接。50公斤2角錢,一車貨拉下來能掙1元錢。血泡起了又破、破了又起……一個女人和板車的身影,在巫山老縣城行走了20多個春秋。
雖省吃儉用,但拉板車畢竟掙不了多少錢。到1988年,黃秀英為丈夫修學校的心願還沒能實現。此時,張發田已經平反,在一所小學教書。當時,初中畢業生能繼續升學的不到50%,眼見不少少年失學後四處遊蕩,黃秀英和丈夫商量後,拿出拉板車的所有積蓄6000多元錢,先辦起了補習班。
兩年後,前來補習的學生越來越多,黃秀英不得不舉債擴大規模,在自家房屋基礎上修起3層樓房辦起中學。
到1998年,隨著教育改革,初中畢業生升學已經不再是難題。而進城的農民工子女卻越來越多,他們入學成為一大難題。
黃秀英和已經退休的丈夫商量後,停下辦得好好的中學,創辦起巫山流動少兒小學。“最初辦學校,隻是為了兌現自己對丈夫的承諾。但後來,卻覺得這已經是自己一輩子沒法停下的事了。”黃秀英說。
每個人都有夢想,而有的人卻以他人的幸福為夢想,並為之付出艱苦的努力。這樣的夢想,帶給人的感動是多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