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泛舟心海之上(3 / 3)

如果我在風中歌唱,那歌聲也是為著你。

不要問我到哪裏去,我的路上充滿回憶。

請你祝福我,我也祝福你,

這是綠葉對根的情意!

根據歌詞所表達的主旨,結合自己的生活體驗與閱讀積累,寫一篇文章。可以寫自己的經曆、感受和見解,可以講述自己身邊的故事,也可以發表評論。

注意:(1)角度自選,立意自定,題目自擬;(2)除詩歌外,文體不限;(3)不少於800字;(4)不得抄襲。

·解題·

這首歌感情深重,很多考生的第一思路都是思鄉之情,由此聯係到台灣回歸。繼而也可以擴展到感謝恩情,感謝父母,感謝生命,感謝地球等等。此類題材特別適合情真意切的夾敘夾議,或者純記敘文。在感情類話題下,動人的故事永遠較之長篇大論的議論文更容易出彩。

沒有你,就不會有我的存在。你為我付出的太多,太多,多到我都不知如何償還你的恩情。但是,我知道,唯有將根深種在此,無論天涯海角,我都會歸來。

春日裏,濛濛細雨淅淅瀝瀝地落在眼前,我總會趴在窗台,透過細雨望著遠處漫山翠綠的身影,還有那連綿成片的油菜花地。流水小橋間,多少辛勞的背影一一在眼前浮現。曾經有多少英雄故事,在這裏傳誦。春耕秋收,故鄉的米粒喂養我成長。純純的笑容,鄉間那古樸的笑容,多少次迎接著我的歸來。

多年離家,漂泊在外,念念不忘那熟悉的地方。無論我身在何方,最終還是要回到那土生土長的地方。

有根方成樹,有樹才有葉;有了家鄉,方有養育我的家;有了家才有此刻的我。

不要問我到哪裏去,我的心依著你,因為,你才是我唯一的歸宿。

不要問我到哪裏去,我的情牽著你,因為,你才是養育我成長的地方。

我是你的一片綠葉,我的根在你的土地。今日告別了你,明日不知落在何處。但是,心心念念不忘故鄉情。這是一份遊子的心情,一份對故鄉如母親的眷戀。

天涯海角信音稀,遊子赤誠一顆心。無論身處世界哪個角落,每當花開花落之時,望著眼前陌生的景色,腦海中所回想的,依舊是昔年裏,你那熟悉的景色。

綠葉對根的情意,割舍不斷一如孩子與母親般。遠行的孩子,都希望得到母親的祝福。而遠方的孩子,亦念念不忘遠在他鄉的母親。不要問我到哪裏去,我的一顆心隻屬於你。不要問我到哪裏去,我將根留在故鄉的土地上。

有你,方有我。你將一切給了我,我也希望能夠奉獻自己的一切。但是,我知道,這樣不夠。憑借此時的我,所能為你做的太少。一次次的尋找,我踏上一條尋找的路途,隻希望,未來的某天能夠回報你的恩情。

有生之年,我都會回到我的故鄉,將我的一切灑在故鄉的土地,回到我的根的所在,我的心的最終的歸宿。

正如那首歌所唱:

不要問我到哪裏去,我的路上充滿回憶。

請你祝福我,我也祝福你,

這是綠葉對根的情意!

不要問我,你不要問我到哪裏去,

我是你的一片綠葉,我的根在你的土地……

【總結點評】本文形式類似散文,在情感類作文中有幾分冒險,不如故事類更能打動讀者。但作者詩化的語言,雋永的意境彌補了文體上的不足。結尾又將主題升華到了“在外漂泊是為了將來更好地為故鄉奉獻”這一主題,從而使文章的立意高於純粹的思鄉型散文。

本文必殺技:文筆優美,意境動人。

實例三2007年湖南省高考作文題

結合自己生活實際,以“詩意地生活”為題寫一篇不少於800字的文章。文體要求:議論文或記敘文。

·解題·

詩意,是個富有浪漫色彩的詞語。而生活,則有回歸平淡的含義。從這樣的題目可以看出,人文關懷、傳統文化、生活感悟都是出題者希望看到的思路,而重大時事、熱點新聞、特殊事件顯然並非最佳答案。一般來說,凡是有關人文的題目,返璞歸真的思路永遠是首選。

爺爺老了,七十多快八十歲了,奶奶呢,也六十歲了。他們生活的年代裏,男子比女子大十來歲也屬正常,總之,他們是到一起了,然後就有了爸爸,再然後就有了我們,一戶生活在農村裏的平凡家庭。

好像從我記事起,爺爺就一直是忙碌的。他扛著鋤頭出去侍弄他的農田、土地;他在園子裏種菜,栽果樹;他去給人家幫一點力所能及的忙……很健康很快樂很自在地活著。奶奶呢,就在家裏喂她的那群雞,吆喝著那兩隻狗,洗幹淨爺爺的衣裳,一邊等著爺爺多年不變的“命令”:“老婆子,在幹什麼?快煎茶吃!”奶奶就放下手中的活計,假裝埋怨地說:“這麼快就回來休息啦。”然後很認真地去為爺爺煎茶,端送到爺爺手中,與他坐著一邊喝茶一邊閑談。

奶奶一直都勤儉樸素地操持著她跟爺爺的家。雖然兒女們都早已長大成家,她不必再為吃穿而省吃儉用,可是她依舊用著最原始的柴灶。她說煤火隻用來煮飯太浪費,氣又太貴,所以還是燒柴好。於是,在那些野草瘋長的季節裏,我和妹妹就跟著爺爺的斧頭活躍在山野間,砍倒、捆紮,背回家、排開、曬幹,一捆捆的柴草就進了柴房。於是,無數個炊煙嫋嫋的時刻,我和妹妹就可以在奶奶的灶堂裏看到畢畢剝剝的聲響裏奶奶通紅的笑臉。特別是在冬日,爺爺燒火,奶奶做菜,我和妹妹則搶著依偎在爺爺身邊取暖。一串串歡聲笑語隨著炊煙升上天空,訴說著冬日的溫暖。

我不知道,爺爺奶奶是否也有愛情,也懂得愛情。奶奶曾告訴我,她是別人介紹給爺爺的。也許一開始,他們之間是什麼也沒有的。可是在時間的磨礪下,在相互的依賴與信任裏,他們之間的感情卻是超越了愛情的。有一次,爺爺突然病了,病得很重,奶奶背著爺爺偷偷流淚,我安慰她沒事的,爺爺會好的。可是她說了一句話,讓我幾乎熱淚盈眶。她說:“要是你爺爺死了,那我就隨他一起去。”從那次以後,奶奶對爺爺就更是照顧得無微不至。我從那時起,才知道,原來這世間真有永恒愛情的存在。

望著爺爺奶奶夫唱婦隨的身影想,我想,真正詩意的生活,就該是這樣的吧,詩意,就在最平凡的生活裏呀!

【總結點評】這篇作文記敘了幾件爺爺奶奶的生活瑣事,讓讀者從中看到爺爺奶奶之間那深厚的感情。“詩意就在平凡的生活裏”的立意角度合理而獨特,以情動人的風格也很適合高考作文。本文語言真摯動人,爺爺奶奶的語言簡潔而富有生活氣息。如:“老婆子,在幹什麼?快煎茶吃!”這樣的對話生動有趣。

本文必殺技:以情動人,觀察細膩,細節描寫出眾。

1.新聞中的素材:情到深處

45年堅持在家中升國旗的藏族老人

次仁曲珍,一位深深熱愛祖國、熱愛中國共產黨的藏族老人。雖然文化不高,卻處處體現出了一個老共產黨員的風範,幾十年如一日地真心用實際行動詮釋共產黨員標準。

邦村,位於喜馬拉雅山南麓,山高崖深,是聶拉木縣樟木鎮的一個小村。舊時代,這個地方的人們主要靠交換土特產品和出賣苦力為生,山路的崎嶇和險峻,常常使許多苦力倒斃中途,因此這一帶有著“地獄之路”的惡名。1910年,次仁曲珍就出生在這裏。在苦難中煎熬了一個又一個的年頭,直到五星紅旗插上喜馬拉雅山的那一天,這個處在共和國邊境線上、和鄰國相望的小山村中,開始了次仁曲珍老人與國旗的故事。

從看到國旗到決定選擇國旗,次仁曲珍老人不間斷地、執著地將五星紅旗在自己的院中掛起來。取旗——掛旗——收旗,就是這麼簡單的三組動作,老人重複了45年。45年的時間跨度,使老人掛旗的節奏定格並充滿神韻,45年的時間跨度,使老人掛旗的信念愈益堅定並傳揚開來。老人院子裏飄揚的五星紅旗,成為邊陲山村一道美麗的風景。

2.時事裏的啟示:人間有情

柔情辦鐵案

楊竹芳,一個43歲的中年女子,一個把自己深埋在卷宗裏21年的西山區檢察院偵監科女檢察官。在並不寬敞的辦公室裏,看著卷宗裏那些或悲傷或灰暗的故事,她神情凝重。

21年來,她“批捕”的1800多個案子,全部實現了無錯案、無超時限案、無違法違紀案、無被投訴的紀錄。平凡中,孕育出一個石破天驚的奇跡。

會見少年犯時,她時常眼中含淚,用她自己的話說:“那些拿著刀砍砍殺殺的孩子,畢竟還是孩子。”多年來,那些鐵窗裏的失足少年,都會親切地稱她為“檢察官媽媽”。

與楊竹芳接觸的一周裏,記者感覺到,她是一個外表樸實、波瀾不驚的女檢察官。然而,每一個走近她的人,都能感覺到,她心裏燃燒著一把火。

這把火,燃燒著對公平和正義的執著追求和不悔信念,燃燒著一位中國母親對失足孩子深沉的愛。

時事中的爭議:理智與情感

重慶一中學校長當著上千人給母親下跪洗腳

2010年,重慶市豐都縣城的人們紛紛議論著這樣一件事:位於豐都縣城丁莊碼頭的星火學校校長,在全校的家長會上,當著1200名教師、學生和家長的麵,給母親下跪洗腳。有人認為,該校長純屬作秀;有人覺得,校長為人師表,以身示範教育學生孝敬父母,學會感恩,值得稱道。

星火學校高一一班班主任範嵐嵐向記者講述了2009年12月31日事件發生的那一幕:“當時,學校正舉行一年一度的家長大會。校長鄭天雲總結發言。在說了學生管理、家庭教育等問題後,他話鋒一轉,談到一些學生不懂孝順的事情……”

突然,一位農村老太太登上了講台。“她是我的母親!”鄭天雲將老人扶到台上的椅子上坐下,問大家:“2010年到了,你們送給父母什麼新年禮物呢?”

“我的禮物是今天為母親洗一次腳!”突然,鄭天雲跪在母親跟前,將水緩緩倒入腳盆,輕輕地脫下母親的襪子,探了探水溫後,開始給母親洗腳……

台下,一片寂靜。校長突如其來的舉動讓大家為之一愣。伴隨著歌曲《母親》動人的旋律,鄭天雲的雙手不停揉捏、撫摸著母親的腳。看著兒子,老人慈祥地笑了。

“父母為了我們成長日夜操勞,他們的頭發白了,臉有皺紋了,甚至還衣衫襤褸,我們有的人看不起父母了,不願他們出現在同學麵前,不願同他們說話。其實,他們也想穿好、吃好,可這一切都是為了我們能吃好、穿好,學習好啊……”鄭天雲一邊為母親洗腳,一邊通過麥克風告訴學生們。

台下,高一年級八班的胡維維落淚了,有學生臉紅了,低下了頭。

相關鏈接:

評論:校長下跪給母親洗腳,作秀還是感恩?

校長當眾給母親下跪洗腳有何不可?—觀點—人民網

豐都校長給母親洗腳中被忽視的主角—新聞—國際在線

校長給母親洗腳,一次“感動”還不夠

校長為母親洗腳何須“廣而告之”?

校長為母親洗腳實則給家長洗腦

校長當眾下跪為母洗腳稱學生感恩之心淡薄

可以看出,當感情在公眾麵前展示的時候,就要接受公眾的質疑。為年邁的母親洗腳本身是無可厚非令人感動的,但是否應該在千餘師生麵前進行,每個人就會有不同的觀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