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個夜晚。月色還是那麼的好。羊群還是那樣恬靜。麵對死亡,這群羊表現出了可貴的節製。它們在楝樹下,平心靜氣地去接受著隨時都可能再也見不到的月亮。它們沒有閉上眼睛,而用殘存的生命觀望著這即將見不到的夜色,聆聽著萬物的細語。它們似乎忘記了饑餓。天空是那樣的迷人,清風是那樣的涼爽,湖水的波浪聲又是那樣的動聽。它們全體都在靜聽大自然的呼吸。
“種不一樣。”明子還記得那個船主的話。
兩天後,當夕陽沉墜在草灘盡頭時,除了“黑點兒”還站立在楝樹下,整個羊群都倒了下去。草灘上,是一大片安靜而神聖的白色。
當明子看到羊死亡的姿態時,他再次想起船主的話:“種不一樣。”這群山羊死去的姿態,沒有一隻讓人覺得難看的。它們沒有使人想起死屍的形象。它們或側臥著,或屈著前腿伏著,溫柔,安靜,沒有苦痛,像是在做一場夢。(本文有刪節)
【賞析】這段文字描寫了一個帶有神秘色彩的場景:羊群不知何故拒絕吃美麗的天堂草,在月光下相繼倒下死去。羊群的氣節讓牧羊人驚歎,從而表達了一種信仰的力量。天堂草原的美景、羊群的堅持、牧羊人的詫異和絕望循環出現,使故事顯得寓意豐富,內涵深遠。
滿分作文——小作文中的大手筆
2005年全國高考卷Ⅲ作文題
閱讀下麵的文字,根據要求作文。
甲乙兩個好朋友吵架,乙打了甲一拳,甲在沙地上寫了“今天我的好朋友打了我一拳”。又一次外出時,甲不小心掉進河裏,乙把他救了上來,甲在石頭上刻了“今天我的好朋友救了我一命”。乙問甲為什麼要這樣記錄,甲說:“寫在沙地上,是希望大風幫助我忘記;刻在石頭上,是希望刻痕幫助我銘記。”
生活中,有許多事情是可以忘記的,有許多事情又是需要銘記的。請以“忘記和銘記”為話題,寫一篇不少於800字的文章。自定立意,自選文體,自擬標題。所寫內容必須在話題範圍之內。
·解題·
忘記和銘刻是一對反義詞,但其本身是沒有褒貶傾向的,凡此類題材,可以分為兩種標準思路。一為辯證型,即論述二者之間的有機聯係,結論是二者互為補充,缺一不可。另一種是側重型,論述在某種情況下,應選擇其中一種。議論型、寓言型都是比較適當的文體。
揮一揮羊鞭,錦帽貂裘,他將其扔進雲霄深處;弄一支禿筆,矮紙斜行,他鐫刻出對大漢最深切的眷顧。一邊是高官厚祿,一邊是赤膽忠心:站在忘卻與銘記之間,站在逸豫與憂勞之間,他選擇了忘卻富貴,選擇了銘記忠心,給人性塗上最濃重的一筆。
擎一支旌節,他懷抱漢匈和睦的夙願,奔走於茫茫大漠;扶一陣駝鈴,他闊別長安的歌舞升平,遊蕩於寒沙裹草;他要用挺直的脊梁,駕起橫亙天山、溝通中原的飛虹。
哀歎,當漢使謀反事敗;正氣,當蘇武拒絕折節叛敵;驚詫,當單於麵對這個寧死不屈、不為富貴所動的鐵血男兒;執著,蘇武舉起羊鞭,選擇作高山雪蓮那執著而聖潔的守望。
朔風凜冽,他與冷月做伴,北顧中原,將“生是大漢人,死是大漢臣”的高貴銘記在心靈深處。胡笳幽怨,他與孤塚為伍,悵望大漠飛雪,將“榮華富貴,千金封侯”的許諾忘卻得一幹二淨。地窖冰冷,他將滿口氈毛與草皮一塊兒咽下,渾身的熱血卻沸騰著一個至死不渝的信念——銘記祖國,精忠報國。冰雪飄零,他用至情睥睨佳肴美酒,錚錚傲骨卻敲響千秋的絕唱——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富貴猶能忘。
好一個永遠的蘇武,他用睿智,銘記下對大漢忠貞不渝的信念,在漫天風雪中且行且歌,把那光禿禿的旌節升華為一段千古的驚奇,書寫了一段銘傳千古的悲歌。
好一個永遠的蘇武,他用勇氣,忘卻了單於榮華富貴的引誘,在大漠黃沙中漸行漸遠,把那群枯瘦的羊群定格為一段不朽的曆史,揮灑了一首可歌可泣的壯麗詩篇。
曆史不能忘記,在浮華與堅守之間,北海的蘇武,那流放於荒山野原的鐵血男兒,用不屈與錚錚傲骨做出了最完美的詮釋:忘卻富足,成就氣節;銘記祖國,造就偉大。
我明白了,在忘卻與銘記之間,在享受與堅忍之間,那行於枯草寒冰之上的蘇武,用執著與信念做出了最美好的回答:富貴,隻不過是過眼雲煙,忘卻,便是它的最好歸宿;忠心,方才是曆史永恒,銘記,是它的精神家園。
壯哉,那永遠的蘇武!偉哉,那震撼人心的忘記!奇哉,那驚天動地的銘記!雄哉,那一段忘記與銘記的千載頌歌!
永遠的蘇武。
【總結點評】本文為“側重型”論述文,在想象中再現了蘇武牧羊的故事,歌頌了蘇武那種“忘記富貴,銘記祖國”的高貴品格。本文語言華麗,氣勢恢弘,擅用排比、對偶,如文中的第二段。
本文必殺技:氣勢恢弘,修辭精彩。
實例一2009年湖北省高考作文題
請以“站在的門口”為題寫一篇文章。
要求:(1)請先將題目補充完整,並寫在答題卡上,然後作文;(2)立意自定;(3)文體不限,可以記敘經曆,抒發感情,發表議論,展開想象,等等;(4)不少於800字。
·解題·
無論從思路還是文體的角度看,這都是一個開放度相當高的題目。考生可以補充日常生活中的具體事物,或帶有強烈感情色彩的詞彙,寫成記敘或敘事中抒情的文體。如:“站在機遇的門口”“站在考場的門口”“站在幸福的門口”,或抒發對未來的憧憬和期待。如:“站在大學的門口”“站在十八歲的門口”等等……除了寫回憶,寫憧憬,還可以寫站在門裏門外的抉擇,寫站在曆史遺跡前的反思,為文章增添思想的深度。
清宣統三年三月二十九日(公元1911年4月27日),廣州起義爆發。起義之軍百二十人持槍械攻入廣州督府衙門,兩廣總督張鳴歧聞風而逃。然義軍終因寡不敵眾,數百清軍圍之,起義軍多戰死。旋革命黨人潘達微見而憐之,收烈士之骸,隻得七十二具,葬於白雲山麓之黃花崗。九十七年之後,時值臘月,會天大雪,餘滯於廣州,遂至黃花崗七十二烈士之陵。止於其門,百感並至,賦詩一首,詩曰:
赤焰難明赤縣天,百年群魔舞翩躚。
國土已破何人見,金甌早缺有誰憐?
皇祚不複天威去,天朝迷夢化為煙。
五口通商香港失,斷鴻聲中夷艦現。
圓明園中盡烈火,太和殿裏無君顏。
水師已覆巨艦沉,黃海之水腥且鹹。
春帆樓上條約訂,馬關之約逆臣簽。
大沽台上炮聲隆,將士陳屍國門前。
新鬼啾啾舊鬼哭,京窪難日見炊煙。
宣戰詔書何處尋?言說帝後西秋獮。
辛醜條約庚子恨,落日秋風哭寶劍。
六十年來傷國步,八千裏外吊民殘。
空向長河咒逝川,不盡國愁在斯年。
四萬萬人齊下淚,天涯何處是神州?
民窮國敝割土地,償銀賠款年複年。
可憐越女夜夜哭,半國殖民半封建。
檀香山上聚義士,興中會中複青天。
烈火已燃錘與鐮,今將炮火滅清廷。
槍聲驚破五羊城,英雄無懼揮寶劍。
提攜玉泉為國死,何得英名在人間。
悲歌一曲從天落,壯士不再歌易水。
曉見江山有炊煙,烈士之魂已沉泉。
人生百年能幾何,荒草斜陽土坯間。
白雲片片魂悠悠,黃花遍野使人愁。
義軍已覆化碧土,留得精神載史書。
黃花崗上土一抔,埋沒荒煙蔓草間。
起事何知一死難,的盧青驄勞鞍韉。
青天白日滿地紅,鑲開碑上覆墓間。
行人往往悲舊事,含憤長憶孫逸仙。
無量頭顱無量血,可憐換得假共和。
皇冠已覆君前落,不見人間少帝製。
百越之人總不忘,秋風秋雨濕黃花。
愁看長江東逝去,卻有青史映君前。
莫悲往事憤鉤沉,但看祖國煥新顏。
滄桑浮沉憶浮生,吾輩發奮應向前。
歲月如潮歌似夢,百年彈指一揮間。
紅塵夢裏憶壯舉,烈士陵前有愧顏。
吾儕不曾曆戰火,無複見此漫硝煙。
和平歲月憶往事,史海滄茫不親見。
今春南嶺雪滿天,雪映梅花忠魂骨。
碧血橫飛四塞驚,草木含情風雲悲。
隻因烈士血如海,才使日月換新天。
英雄何隻黃花崗,無數忠魂紅旗間。
百兆國子懷先輩,萬裏江山動後人。
召公甘為社稷死,感君總能多奉獻。
至今天下傳英名,不使君沒蔓草間。
今之河山多錦繡,不複沉淪如從前。
工廠遍地多鐵馬,信息時代在眼前。
民眾康樂少悲苦,難以再見愁容顏。
吾今立於陵門口,思緒紛飛感萬千。
聊謅一詩悼君魂,勿怪字拙人不見。
後記:今日之生活,皆先輩流血而成,今中國多烈士之陵,何止黃花崗耶?然吾平生隻至黃花崗,愧矣。今年之秋,料黃花崗之黃花,應於秋風之中透香中華乎?
【總結點評】敢於在高考作文中寫詩需要極強的勇氣和信心,小作者的才華由此可見一斑。看得出作者古文功底深厚,選擇古體詩而非律詩,一來避免了過於考究的格律,二來也更符合悲壯的主題。雖然全文並無太精妙的句子,但總體氣勢恢弘,敘事順暢,大體韻律感尚可,已經是一篇難得的另類高考佳作。
本文必殺技:文體獨特,敢於挑戰古詩。
實例二2007年廣東省高考作文題
請以“傳遞”為話題,寫一篇話題作文,800字,除詩歌外,體裁不限。
·解題·
本題思路十分開闊,為考生留下了足夠的聯想空間。傳遞的近義詞很多:傳達、傳承、延續、發揚等等。而傳遞的內容也很多,如希望、文明、信念、感情等等。這種題目比較平淡,會讓考生覺得出奇製勝有一定難度。但高考作文中切忌盲目冒險,對於這種比較“穩”的題目,考生可以穩中求變,如主題穩而範例新,內容穩而手法新,思路穩而解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