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你快樂所以我快樂(1 / 3)

——關懷

題記

好的文學書起碼要有這樣的基本品質:有強烈的道義感;有審美功能;有讓讀者感動的悲憫精神;有智慧有幽默感而不僅僅搞笑;語言質地要好,有豐富的詞彙、優美的意境等等。

——曹文軒

我們都需要被關懷

沒有人能夠生來就強大,沒有人能擺脫生老病死,沒有人能說自己永遠不需要關懷。繈褓中的嬰兒需要關懷,因為還沒有生存的能力。職場上的強者需要關懷,因為要麵對巨大的壓力。失去關懷,光鮮亮麗的明星居然選擇了結生命。失去關懷,曾經熱愛藝術的少年成長為世界級戰犯。關懷是一道心靈雞湯,滋補我們脆弱的靈魂。

我們有能力去關懷

關懷不一定是熊熊烈火,也許隻是黑暗中的一絲光亮。對於口渴的人,一杯水就是關懷。對於寒冷的人,一件冬衣就是關懷。對於寂寞的人,一句話就是關懷。對於迷茫的人,一個建議就是關懷。關懷是給失業者就業的機會,關懷是給病痛者一次正確的治療,關懷是給歌唱者一個鼓勵的掌聲,關懷是給貧困者一點經濟的援助。關懷,是為需要的人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可以很大,也可以很小。

關懷改變自己

泰戈爾說:埋在地下的樹根使樹枝產生果實,卻並不要求什麼報酬。夜把花悄悄地開放了,卻讓白日去領受謝詞。隻有心存關懷之心,你才會了解自己有多大的能力,才知道自己能擔當多少責任。關懷是美好的情感,它會改變你的內心,讓你獲得真正的滿足。關懷讓你為他人送去溫暖,同時也溫暖了自己的心靈。

關懷改變世界

讓世界充滿愛是所有人的美好願望,因為每個人都在內心深處渴望被關懷。對失學兒童的關懷有了希望工程,更多的孩子得以走進教室。對災區的關懷讓大家伸出援手,幫助更多的家庭盡快恢複。對社會的關懷讓人們重視教育,從而改善了人與人的關係。對自然的關懷讓我們保護環境,地球日益惡化的環境才能得以緩解。關懷會改變世界,最終為我們自己帶來更好的明天。

善人者,人亦善之。關懷是精彩的樂曲,為自己和他人帶來美好的感受。

第一季:內心的力量

名家選文——大作家寫的小話題

穀爹的兩個女兒都外出了,家裏隻留下“滿姨”——這是當地人對最小女兒的稱呼。可憐滿姨幾年前在一場大病中瞎了雙眼,留下兩個空洞的眼窩子,至今沒法上學讀書。但家住學校附近,她常常摸到學校裏去,隔著窗子聽老師們上課。

我隻到她家去過一次,但後來有一天經過那裏,發現她站在門口,遠遠地把眼窩朝向我,嘟噥出一句:“韓少功!”

小孩對我直呼其名,聽上去有點怪怪的。

旁邊一位正在破竹的老人逗她:“喊錯了不是?韓少功在哪裏?”

“就是韓少功!”她仍然望著我。

我也想逗逗她,故意別著嗓門:“我是龍老師啊!”

她搖搖頭。

“你怎麼知道不是?”

“我記得你走路的聲音。”

穀爹走出大門大聲嗬斥:“沒大沒細,討打嗎?大人的名字是你喊的?喊‘韓爹’,聽見沒有?”然後對我綻開一臉笑,“她呀,長一雙狗耳朵。你還隻走到校門那邊,她就聽出來了。”

在旁邊破竹的老頭還說:“她連過路的牛是哪一頭,都聽得出來。”

這當然令我吃驚。既然她聽得出過路的牛是哪一頭,那麼她想必也能聽出過路的狗是哪一隻,過路的雞是哪一隻,或許也能聽出飛過的是哪一隻鳥和哪一隻蜜蜂。她是否能在深夜聽到這山峒裏各種人的秘密、動物的秘密、植物的秘密、泥土和流水的秘密……乃至我深夜裏一聲歎息?

我與她玩過一次從五個手指中猜出中指的遊戲,也就是那麼一次,我早就差不多忘記了。我吃驚地得知,從那以後,我的一線腳步聲就永遠留在那裏了,作為我生命的一部分,在一個小盲女的黑暗裏永遠收藏。(本文有刪節)

【賞析】這篇文章用一連串的排比句引領讀者走進小盲女的內心世界。作者讓我們感受到的不是小盲女的不幸,而是她獨特的、豐富的精神世界。到文章結尾處,作者才告訴大家,“我”與小盲女隻有過一次接觸。這就使小盲女對“我”腳步聲的記憶顯得更為特殊,也使這個故事更讓人回味無窮。

滿分作文——小作文中的大手筆

2007年上海市高考作文題

以“必須跨過這道坎”為題,寫一篇文章。

要求:(1)不少於800字;(2)不要寫成詩歌;(3)不得透露個人相關信息。

·解題·

“坎”可以理解為難關、挫折、挑戰、機遇。值得一提的是,“這道坎”可小可大。成長道路上一定有挫折坎坷,一定有內心充滿矛盾掙紮的時刻,以個人的經曆寫成一篇記敘文,很容易寫出真情實感,但要注意選取的“坎”一定是對人生意義重大的。如果跳出個人的經曆,那麼一個城市、一個社會、一個民族、一個種群都有它們要跨過的“坎”。打開思路,從抗震救災,到環境危機……將眼光投向整個社會,文章一下子就會厚重起來。

一聲沉悶的巨響,大地還在顫抖;一陣驚慌的叫喊,我陷入一片黑暗……

恐懼在我周身蔓延,我知道,我終究被困在了這漆黑的礦道。瓦斯在漸漸積聚,氧氣已越來越稀薄,我趴在地上,失去了前行的氣力。

我必須跨過這道坎!必須再見到初升的太陽!

我必須跨過這道坎,不然誰會知道我們礦工的艱苦!

問問兄弟們,在我們這裏,八小時工作製是不是天方夜譚?誰不是頂著星星下礦再迎著月亮出來?你們隻看到成噸成噸的煤被裝上卡車運出去,但有誰知道每塊煤上有我們礦工的多少血、多少汗?你們說煤礦是國有壟斷行業,說工作人員高工資高福利,那你們誰來看看發到我們手裏的錢究竟有多少?看看我們工資討得有多辛苦?再看看我們和家人到底過的是什麼日子!

我必須跨過這道坎,不然誰會知道我們礦工的辛酸!

我們也有生命,也有思想,也想活著。每天頂著劣質安全帽,看著有些變形的礦道頂梁我們也會不寒而栗。可一次次反映的結果不是一遍遍的應付就是工頭的一個個白眼。盼星星、盼月亮,終於盼到領導來視察,心想總算能排查安全隱患了,可負責人卻讓我們停工休息半個月,等檢查組走了再回來繼續生產……

我必須跨過這道坎,不然誰會知道我們礦工的無奈!

我們也有家,也要吃飯,不在黑礦幹活兒我們去哪兒?現在的大學畢業生不是也找不到工作嗎?更何況我們這些沒什麼文化的工人!我們也不想打黑工,我們也知道這要冒生命危險,可是……

山西省政府還出台規定說不再維護給不法礦主打工的農民工權益,難道小煤窯的存在是我們的錯?我們不工作,那孩子拿什麼吃飯,又拿什麼上學?我們苦點兒無所謂,隻要孩子有書念,有出息……

我必須跨過這道坎。

我不知道有多少弟兄像我一樣被困在這井下,我也不知道自己還能堅持多久。我隻知道,我得等到救援人員,我得再看到孩子明亮的笑臉,我得……

我必須跨過這道坎!

【總結點評】文章選取的視角頗為新穎。相信一定會使看多了描寫成長苦惱、人生奮鬥題材的閱卷老師眼前一亮。選擇身陷礦難中的礦工這樣一個特殊的時刻、特殊的群體,“坎”不再是一個小小的困難,而是生與死的選擇。極端環境中強烈感情的抒發,帶領我們走進了一名礦工的內心世界。沒有一句多餘的話,開篇就把讀者拉入一個極端的環境當中,緊緊抓住閱卷老師的眼睛。每段後的點題如緊鑼密鼓,層層推進,既使文章層次分明,又能有效地掀起情感的波瀾。

本文必殺技:文字質樸,以情動人。

第二季:弱勢的呼聲

名家選文——大作家寫的小話題

我今天要講一種天真無邪的娛樂。

在一條大道旁,有一座花園,裏邊矗立著一座美麗的白色古堡,沐浴在陽光下。在花園柵欄的後麵,站著一個俊俏的孩子,穿著一件鄉下式樣但又十分嬌美的衣服。榮華富貴,無憂無慮和習慣性的豪華奢侈,使這個孩子顯得如此俊俏。人們會覺得,他與貧苦人家和小康人家的孩子比較起來,像是用另—種材料製成的。

在那孩子身邊的草地上,躺著一個特別漂亮的小布娃娃,上著漆、鍍著金,穿著一件絳紅色的裙子,頭上戴著玻璃彩珠和飾著羽毛的小帽子,也像它的主人一樣俊美,可是,那孩子並不去理會他所喜愛的玩具,而是向另一麵看著……

在柵欄的另一邊的路上,一叢叢蒺藜和蕁麻草中間,也有一個孩子。他肮髒、瘦弱,生著一副煙灰色的臉孔。但公正的人一眼便可以從他身上發現一種美,就像一個行家從一個汽車製造工身上的油漆中可以悟到一幅理想的畫一樣,把他從貧困的令人厭惡的銅鏽中清理出來。

那個窮孩子,隔著這些立在大路和城堡之間的,象征著兩個世界分界線的欄杆,向這個富孩子擺弄著自己的玩意兒。同時富孩子也像看一個稀奇的、沒見過的東西一樣,盯著那個玩意兒。

那髒小孩逗弄著的玩意兒正在一個小籠子裏上躥下跳。原來,那是一隻活老鼠!他的父母,準是出於節省,早就把玩具從生活中除掉了。

然而,兩個孩子兄弟般地互相對笑著,露出“同樣白”的牙齒!(選自《巴黎的憂鬱》,本文有刪節)

【賞析】穿著華美的衣服,擁有精致玩具的富人孩子卻羨慕著一個窮孩子手中逗弄的一隻活老鼠——這場景中蘊含的荒謬本身就是一種無言的諷刺和批判,同樣也蘊含著作者對19世紀巴黎底層人民的同情與關懷。波德萊爾是一位深諳諷刺藝術的作家。在文章結尾處,擁有“同樣白”的牙齒的兩個孩子“兄弟般”對笑著,但他們卻注定分屬於不同的社會階層,擁有不同的命運。這一場景與現實之間形成的鮮明對比使之充滿了諷刺與批判的力度。

滿分作文——小作文中的大手筆

2008年上海市高考作文題

平常大家關注更多的也許是“我們”,如果把視線轉向“他們”,你會看到什麼?又會想到什麼?

請以“他們”為題寫一篇文章。

要求:不少於800字,不得寫成詩歌,不得透露個人信息。

·解題·

首先要明確“他們”是誰。“他們”一定是一個群體,一個與“我們”有著明顯區別的群體。“他們”可以是與我們有代際、性別差異者,因此,考生可以寫自己的家長,或者寫異性群體。如果將眼光放寬闊一些,離開身邊的人事,“他們”就有了更廣闊的外延。從社會弱勢群體的角度出發,試著體會他們的生活和感受,會使作文獲得更深的社會意義。

這是一所普通的農村學校,規模不算小,容納著1000多學生。在這些學生中,有80%以上的人的父母雙方或一方去城市打工了,他們則自己在家或由爺爺奶奶照顧,我們習慣上叫他們“留守兒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