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玉不琢不成器(3 / 3)

本文必殺技:積累豐富,有所感悟。

實例二2008年山東省高考作文題

請以“春來草自青”為話題,寫一篇不少於800字的文章。

要求:(1)自擬題目;(2)自定立意;(3)除詩歌外,文體不限;(4)文體特征鮮明。

·解題·

凡是以詩句,格言為內容的考題,都可以劃入發散型考題的範圍。對於此類考題,考生要做到正確理解詩句的內涵,並從中挖掘出自己論點。這句詩通俗易懂:春天來了,草自然就青了。由此大部分考生第一感覺大概都會是“順其自然”,假如能由此思路繼續擴展,將思緒放在“相信未來”“不懼苦難”等更富啟迪的論點上,則會顯得立意更加深遠。

當寒風刺骨、雪花紛飛時,請等待春天;當草枯葉黃、一片蕭瑟時,請相信未來;當我們處在人生的冬天、希望渺茫時,一定要充滿希望地耐心等待,春天終會到來,草會變青,生活會自然而然地好起來。

相信春來草自青,讓安德烈·波切利由一個絕望的盲童變成世界著名歌唱家。

當其他孩子享受童年玩鬧的樂趣時,波切利沉浸在黑暗中落淚,一切對他來說都沒有了意義。他的父親走過來,輕輕拍著他的肩膀說:“你看不見整個世界,但你可以走到世界麵前,讓世界看見你。不要絕望,春天總會來的。”小波切利牢記這句話,潛心練習歌唱,麵對現實,相信未來,終於成為帕瓦羅蒂之後最偉大的男高音。

相信春來草自青,波切利樂觀地麵對苦難。他等到了自己的春天,讓自己變成一棵青草,沐浴著春風,盡情歌唱。

相信春來草自青,讓沙祖康由一個貧窮的少年變成外交強人。

貧窮在沙祖康心中烙上了不可磨滅的印記,童年最刻骨銘心的記憶是兄弟幾個爭著舔食盛過粥的容器。即便在這樣的環境中,他也沒有失去對未來的憧憬。“太陽總會從我家門口走過。”他常說。沙祖康一如既往地努力拚搏。他知道隻有拚搏才能改變自己的現狀,才能改變自己的貧窮,才能實現自己的夢想。懷著自己的夢想,沙祖康走完了艱難的高中生活,甚至在高考之後餓昏在街頭。但這些都沒有影響他的學習、他的成長,他終於成功了,他成功地走上了外交之路。

相信春來草自青,沙祖康樂觀地麵對貧窮。他等到了自己的春天,讓自己變成一棵青草,吸吮著春雨,茁壯成長。

我們也經曆過草枯葉黃的隆冬,我們也曾失望過,也曾痛苦過。但我們應該相信,春天在遠處向我們招手。我們現在要做的事就是努力拚搏,耐心等待屬於我們自己的春天。

春來草自青,當我們的春天來臨,冬日的苦等終會有回報。讓我們變成一棵青草,在春天的陽光雨露中盡情揮灑我們綠色的青春吧!

【總結點評】本文語言平實,並非炫技、炫博型的作文。但作者將文章的結構處理得十分清晰,行文緊扣主題;例證不多,但運用恰當,並且有一定的時事性,很有說服力。本文的成功告訴考生,想獲得高分,文字未必要華麗,知識未必要博雜,會取舍,善選材,文從字順,條理清晰,足矣。

本文必殺技:結構清晰,論點鮮明。

實例三2008年浙江省高考作文題

城市和鄉村,是我們棲居的空間,都市生活和鄉村生活,是我們平凡的生活,當我們從平凡的生活中回望時,每個人都會有不同的感觸和期待。請以“觸摸城市”或“感受鄉村”為題,寫一篇作文,可講述你自己或身邊的事,抒發你的真情實感,也可闡明思想觀點。

注意:(1)立意自定,角度自選;(2)除詩歌外,文體不限;(3)不少於800字;(4)不得抄襲。

·解題·

這個題目命題較為明確,不同背景的考生都不難找到下筆之處。可以從“城市”或“鄉村”中選定其一,然後生發出若幹關聯詞彙。鄉村的質樸、美麗、貧窮、變化、人情味,城市的多彩、便捷、冷漠、發展、快節奏……城市背景的考生如果寫城市生活會很得心應手,如果從城市人的角度寫對鄉村的感受則會提供一種旁觀者的新鮮視角。反之亦然。無論是選擇城市還是鄉村下筆,都有物質(高樓大廈,自然風光)、人文(都市文明、民風民俗)以及居住者(都市人與鄉村人)等多個角度可供選取。

初以為,鄉村便是童話的樂園。它褪去了城市的浮華,洗盡了塵世的繁雜。它也許是凡·高畫布上的阿爾,有明鏡般純粹的藍天,有油彩般絢爛的花海,那金黃的向日葵在陽光的哺育下長出希望的種子;它也許是陶潛詩中的田園,在霧氣迷蒙中演繹著仙侶的故事,斜斜的日光輕灑,便是悠然自得。

那隻是詩中畫中的鄉村,當我們真實地走進鄉村,用心去感知鄉村,便會發現,我們的鄉村在經曆著苦痛。那裏也有陽光,那陽光不是溫暖而是毒辣地炙烤著這片土地。遠望去,土地上那個佝僂的背影,在朝夕間,在春秋中,在這片土地上耗盡心力。他在這片土地上成長,他的汗水滋養了這片土地;他在這片土地上學會堅強,他的腳步堅實了這片土地;他生於黃土又歸於黃土,世世代代,生生不息。風暴來了,他的心如那田間搖曳的莊稼般顫動,他的淚水在他滿是溝壑的臉頰上縱橫,如那淹沒田間的水,層層漫過他的心田,浸沒他的呼吸。幹旱來了,莊稼如他枯瘦的身體一般搖墜,他看不到希望,看不到豐收,他混沌的眼幹涸空洞。

他們也有快樂的時候,隻是這種幸福仿佛如此卑微。他們最大的幸福就是豐收,飽滿的穀粒仿佛是一粒粒珠寶,他們的眼角笑成了月牙。他們最渴望的生活便是風調雨順,他們隻想也隻要這樣平凡的生活。

這樣的鄉村會不會讓我們感到失望,當我們麵對這樣的圖景?而其實,鄉村正因這份殘酷的美麗而更見真實。感受鄉村,別總是做一個悠閑的觀光者,在體味它的寧靜與純淨的同時,給它的苦痛多一點兒目光,給它的辛苦多一點兒理解與悲憫。感受鄉村,感受農耕文明跳動的脈搏,感受中國最渾厚的呐喊;感受那片土地的厚重,感受那片土地浸潤的血汗;感受中國農民最淳樸的執著與堅忍,感受中國農民所經曆的苦痛與無奈。

當我們用鄙夷的目光看著他們,我們是否想過是他們用血汗帶給了我們生的希望。看,中國的農民用最卑微的姿勢在中國的曆史上站成了永恒,也且讓我們用心去感受鄉村!

【總結點評】小作者沒有讚美鄉村的詩情畫意,而是選擇了一個非常具有現實感的角度——正視鄉村的貧窮和苦難。對於鄉村的苦難,文章的態度不是簡單的否定,而是從中“感受到那片土地的厚重”。這份理性和關懷對於中學生來說難能可貴。排比句的運用將結尾的情感推向高潮。“感受中國最渾厚的呐喊”“中國的農民用最卑微的姿勢在中國的曆史上站成了永恒”等句子顯示出小作者遣詞造句的不俗功底。

本文必殺技:詩情畫意中蘊藏深深的力量。

1.新聞中的素材:大地上的苦難

潘基文:已有83名聯合國工作人員在海地地震中遇難

新華網聯合國2010年1月27日電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27日說,目前已確認至少83名聯合國工作人員在海地地震中遇難。

地震發生後,聯合國積極協調各國在海地開展了救援行動,國際救援隊從廢墟中先後救出130餘名幸存者。搜救階段結束後,工作重心轉為人道救援和災後重建,聯合國等牽頭組織的海地地震聯合行動與任務中心26日起在海地開始運作,全天候協調海地救援工作。

2.時事裏的啟示:苦難中的感動

被學生救助的豆洪波

2001年,剛剛畢業的豆洪波主動要求到重慶市偏遠的鹿箐小學任教。鹿箐小學距離桑拓鎮11公裏,交通極為不便。他在這裏,既當語文老師、體育老師,又當自然課老師和思想品德課老師,每周有24課時的工作量,編寫的教案有2尺多高。月收入僅700多元的他,卻每年拿出近千元資助學生。

由於過度勞累和營養不良,他患上了重症貧血。2006年底和2007年1月,他兩次吐血暈倒在課堂上,醫生診斷為腎衰竭,在有合適腎源的前提下,腎移植需要40萬元。這是一筆巨款,50個孩子和家長們紛紛自發行動了起來,賣糧賣雞賣蛋,賣豬賣牛賣羊,一毛一毛地為他籌集醫藥費。於是一點一滴的愛彙成了浩浩蕩蕩的汪洋大海。2007年春天,山城重慶發動了一場“拯救山村老師行動”,中央媒體及京、津、滬等13個省市的新聞媒體也共同參與,最終籌集到捐款,2007年,手術成功完成。

2008年2月,豆洪波便出院返回彭水工作崗位。身體狀況基本康複。豆洪波說:我和我的家人永遠銘記我的生命是社會愛心拯救的,是我們這個社會和諧的大家庭給了我第二次生命。

3?郾時事中的啟示:如何麵對苦難

熊丹桂:貧困女大學生帶表妹上大學

22歲的熊丹桂身兼多種角色:她是鹹寧學院2008級工商管理專業的大二學生,她是一名高二學生的家庭老師,她是學校圖書館的學生助管員,她還是8歲女孩汪茜的表姐——更形象地說,她是汪茜的半個媽媽。

她要上學,要養活自己。她還要供表妹上學,要養活表妹。

她帶著表妹一起上大學,她感動著校園眾多師生,被鹹寧學院推薦參評“天翼之星”2009年湖北大學生年度人物。

麵對苦難,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選擇。這位女大學生的感人之處就在於,在苦難中,她表現出了樂觀,堅持,努力,責任,堅韌以及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