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心是眼淚的碼頭(3 / 3)

【總結點評】本文最大的特點是以情動人。第二人稱敘述使抒情自然真切,小作者抓住了眾多看似平凡的細節,水滴石穿地積蓄情感的勢能,使最終的情感迸發水到渠成,震撼心靈。人物語言真實感人,敘述語言生動漂亮。

本文必殺技:感情飽滿,句式漂亮,文筆流暢。

實例二2009年安徽省高考作文題

閱讀下麵的文字,根據要求作文。

“彎道超越”本是賽車運動中的一個常見用語,意思是指車手利用彎道超越對手。彎道是每個車手都必須麵對的。相對於直道而言,彎道上困難大,變數多。過彎道時,原來領先的車手可能因為彎道而落後,而本來落後的車手也可能利用彎道超越對手。現在,這一用語已被賦予了新的內涵,並被廣泛借用到政治、經濟和社會生活的諸多方麵。其中的“彎道”一般被理解為社會進程中的某些變化超越人生道路上的一些關鍵點。這種特殊的階段充滿了各種變化的因素,極富風險與挑戰,更蘊含著超越對手、超越自我的種種機遇。

上麵的文字,引發了你怎樣的聯想或感悟?請根據你的聯想或感悟寫一篇文章,不少於800字。

注意:(1)不要脫離材料的含意;(2)立意自定,題目自擬,文體自選;(3)不得套作,不得抄襲;(4)不得透露個人相關信息;(5)書寫規範,正確使用標點符號。

·解題·

如材料所述,“過彎道時,原來領先的車手可能因彎道而落後,而本來落後的車手可能利用彎道超越對手”,正因為彎道充滿變數,所以才成為賽車手超車的機會。而直道行駛時大家都一往無前油門到底,各自達到極限速度,很難改變排名。因此本題已經為考生點明了文章思路:特殊階段帶來的機遇和挑戰並存。考生可從挑戰、機遇出發,升華至領悟、感動、蛻變等主題。本題是啟悟型的作文題,切忌就事論事,拘泥材料;亦不要天馬行空,無所拘束。一句話,萬變不離其宗。

我從混沌中醒來,喚醒我的是手中溫暖的紅色——一閃一閃的,明明滅滅的,藏在茴香枝中的,微弱的火星。

普羅米修斯盜來了天火,點燃了人類的文明。憤怒的天神降下懲罰,潘多拉的魔盒鎖住了希望。

龐貝城中,炙熱的岩漿徐徐推進,吞噬著奔逃的人群。

印尼海岸,十數米高的巨浪遮天蔽日,轟鳴著淹沒一切絕望的呐喊。

四川境內,龐大的石塊四散滾落,重重地碾碎無數脆弱的心靈。

還有——陽光下被黑暗占據的瞳仁;花叢間被鮮血汙染的雙手;飛馳的列車下,林立的高樓間,一躍而逝的生命……

狂風中身不由己的蘆葦,瑟瑟顫抖。酸澀從柔軟的心底湧出,脹痛了雙眼。我用孱弱的雙臂小心翼翼地捧起火星,慢慢靠近。

連這最初的火也來自天上啊!

可是,不論人類起源何處,進化至今,每個腳步都是一生的付出,足跡中浸透了鮮血、汗水和生命!

當火炬承載著夢想傳遍七大洲四大洋,高舉的手是在向天神挑戰!

更快!弗拉朗在修好競爭對手的自行車後,飛轉的輪盤依舊第一個衝過終點線!昂起頭,我們驕傲地向天地宣布:憑借著我們無盡的智慧,人類比岩漿更快!

更高!奧斯丁矯健的身體彎成優美的弧線,躍過2.39米標杆!昂起頭,我們驕傲地向天地宣布:駕馭著我們騰飛的夢想,人類比海浪更高!

更強!洛佩斯以2小時9分的成績完成42.195公裏的路程,高強度的運動依舊抹不去他唇邊的微笑。昂起頭,我們驕傲地向天地宣布:堅持著我們不屈的信念,人類比岩石更強!

沒有不可能!

當心係孩子安危的89歲老嫗徒手抬起2噸重的汽車;當被掩埋在廢墟下的人們在黑暗與寂靜中熬過一百多個小時;當一袋稀有的血漿在僅僅66小時後就從荊州送到恩施——我們已證明,極限可以被超越,奇跡可以被創造!

生命,不隻是輪回。即使一切人類活動隻是憑著“無限的積聚‘零’以達到‘一’的衝動”,將守恒的能量往複地運來轉去,但,那一個又一個的夢想,一次又一次的努力,通過薪火相傳、愚公移山般地實踐著“無限”,終將使生命螺旋上升,慢慢地,卻不停歇地,向“一”逼近。

我癡癡地凝望著火星,火星映著我閃光的眼睛。我微笑著將它移到胸前,完完全全融入我的心裏。

用蘆竿般瘦弱的雙腳支撐起身體,我一步一步向前邁進。每一步的踏出,我的身體都在成長。腳下的步伐越來越快,我跑了起來。向前,不回頭,不停歇,向前!

星火在我心中燃燒,火光漸盛……

【總結點評】這是一篇詩化的散文,象征手法貫穿整個文章。大量的修辭手法和抒情描寫為本文帶來強烈的情感體驗,舉重若輕的資料羅列則表明小作者平時豐富的素材積累。

本文必殺技:擅用象征手法,大量抒情詠歎富有激情。

1.新聞中的素材:感動就在你我身邊

呂希慶:8年堅持背殘疾同學上學

在青縣曹寺中學校園裏,有這樣的一道風景:一個同學背著另一個下肢殘疾的同學,形影不離,他們已經走過了8年的時光。略顯稚氣的同學叫呂希慶,今年15歲,他背上的同學叫劉曉,今年17歲。

8年前,來自前呂召村7歲的呂希慶和後呂召村9歲的劉曉成為小學一年級同學。一入學,殘疾的劉曉就引起了呂希慶的深深同情:因為患有先天性脊柱裂,劉曉雙下肢殘疾(當時他的腿還能艱難地挪動,幾年後病情越來越重,漸漸失去行走能力了),下課了,同學們都小鳥一樣到校園裏撒歡,而他卻隻能孤單地呆坐在教室裏。天性善良的呂希慶就主動湊過來陪劉曉說話,兩個原本陌生的孩子很快就熟起來了,劉曉要挪動著上廁所,呂希慶說:“我扶著你去。”

呂希慶和劉嘵已經升上了初三,還是同桌。以後考同一所高中、上同一所大學、然後到一個單位工作,永遠在一起是他們不變的約定。呂希慶說,要一直背著劉曉,當他的“腿”。而學習成績一直名列前茅的劉曉自信地說,要帶著呂希慶一起上大學。

2.時事裏的啟示:點滴之愛感動人生

湖南“拾荒老人”朱自明捐學26年不求回報

據新華社長沙2009年7月23日電(記者蘇曉洲)

在湖南省瀏陽市張坊鎮茶林村,七旬老翁朱自明每天清晨散步5公裏,邊走邊拾廢紙、舊瓶瓶罐罐。就是這個“拾荒老人”,從上個世紀80年代初開始,26年來從微薄收入中拿出約16.69萬元幫61個窮孩子圓了求學夢。朱老助學,隻求受助對象“有出息”,絕“不要回報”,甚至要求“不要往來”。

朱自明捐資助學,不拘一格。第一批受資助的,是張坊鎮6名品學兼優家境卻一貧如洗的學生,朱自明在期末考試後為他們發“獎學金”。對有的學生,光有學費還不夠,朱學明就“授權”他們隨時可以來朱家米桶中“量米”度饑荒。“我祖上三代沒有進過學堂門,自己也隻讀了四年半書,希望孩子們能多讀點書,多為社會做貢獻。”朱自明說。

隨著工資的提高,朱自明每年助學捐款也同步增加,沒有一年中斷。據瀏陽市張坊鎮政府部門統計,截至目前,朱自明捐款助學累計已達到16.69萬元,共資助了61人。受助者中,除了十幾名在校生外,其餘的多已走向社會,很多人事業有成。

3.時事中的爭議:解讀感動事件

互聯網是一柄雙刃劍

中新網2009年10月28日電:10月24日下午,湖北荊州10多位大學生手拉手結成人梯營救落水的兩名少年,其中有3名大學生獻出了年輕寶貴的生命。今日上午,3位舍己救人的大學生追悼會在荊州市殯儀館舉行。此事件在全國各地引起強烈反響,大學生們的義舉在感動了無數國人的同時,也再次引發了“價值觀”和“道德觀”之爭。

10月24日,長江大學文理學院廣電5091班、5092班的40多名同學,在長江幹堤沙市段的寶塔河沙灘上秋遊野炊。下午2點15分,在離大學生活動的地方約10米遠的沙灘上玩耍的兩名七八歲少年,不慎落入江中。聽到呼救聲,在場的十幾名同學立刻向少年落水處衝去。

寶塔河段看上去比較平靜,其實危機四伏,水下漩渦洶湧,沙灘邊緣全是陡坎。10多位同學毫不猶豫地手拉著手,迅速向江中延伸,用這種方法拯救落水者。突然,一名同學因體力不支,手從相鄰同學的手中滑落,前端的9名同學頃刻落入江中。

頓時,第二場大營救迅即展開。這時,正在寶塔河100米以外的冬泳隊隊員聞聲趕來施救,陸續從水中救起6名大學生。

事發後,長江大學領導迅速趕到現場,獲救的兩名少年已經各自回家。當地消防、海事部門也相繼趕到組織搜救。由於該處地處江水回流區域,水流湍急,淺處有四五米,最深處達十幾米,經過1個多小時搜尋,至下午5時50分許,3名大學生的遺體被打撈上岸。

英勇獻身的3位大學生,分別是19歲的陳及時,湖北通山縣人,長江大學城建學院土木工程專業大一學生;19歲的何東旭,湖北枝江市人,長江大學文理學院廣播電視學專業大一學生;19歲的方招,湖北羅田縣人,長江大學文理學院廣播電視學專業大一學生。

事件發生後,湖北荊州市26日授予了10月24日在長江荊州寶塔河段救起兩名落水少年的17名大學生和市民舍己為人見義勇為英雄群體。這17人當中包括14名長江大學的學生和3名沙市冬泳隊的老人。

長江大學3名學子的英雄壯舉感動著全國人民,社會各界紛紛悼念3名舍己救人大學生。

相關新聞標題鏈接:

大學生救人犧牲“值不值”再次引發爭論:90後形象得到提升

見義勇為頻釀悲劇事後反思:呼籲生存教育自救知識的普及

救命,不應該爭議

大學生救人犧牲引發撫恤討論:社會不能止於感動

大學生搶救落水少年英勇獻身:救命無需爭議

網友盛讚90後救人大學生:中華美德代代傳承

大學生救人無疑是令人感動的,但感動之餘,也有人為之扼腕歎息:是否值得,是否公平,是否應該被繼續?但感動的榜樣力量恰在於此,感動會讓社會關注、反思,最終公眾會有更為成熟的結論。而社會,就在一次次感動中升華和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