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綠葉對根的情意(1 / 3)

——感

題記

知識告訴你,每一代人都有每一代人的苦難,麵對苦難,我們應學會抱有感恩的心。

——曹文軒

感恩是美好的品德

自古以來,人們都將感恩視為人格中最珍貴的品質。古人用最簡樸的語言告訴我們有關感恩的道理。中國人說: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英國人說:感恩是美德中最微小的,忘恩負義是惡習中最不好的。感恩讓施恩者獲得回報,讓獲助者得到釋然。感恩讓人與人的關係更加溫暖,讓世界變得更加美好。

感恩是智慧的體現

感恩是投之以桃報之以李的美好回饋,感恩是“吃水不忘挖井人,前人栽樹後人乘涼”的良性循環。正如希臘言語所說,忘恩的人落在困難之中,是不能得救的。生活需要一顆感恩的心來創造,一顆感恩的心需要生活來滋養。

感恩的方式很多

每個人感恩的方式各有不同。有人會因為偶爾的獲救後一生都積極地救助他人,有人會在獲得幫助後更多地回報幫助他的人;有人將恩情回報給恩人,有人將恩情回報給社會。獲得恩情是幸福的經曆,感恩的人又將它贈與他人。

感恩的能量很大

我們總提倡感恩,是因為一顆感恩的心懷有巨大的能量。海倫對生活的感恩讓無數盲童獲得教育,北美陸地的征服者對印第安人的感恩創造了感恩節。當人們問霍金為何能用三根手指創造科學奇跡的時候,他回答:因為我有一顆感恩的心。

幫助他人就是幫助自己

就像獅子和老鼠的故事那樣,強大的獅子一時仁慈,讓獲救的老鼠將它從獵人的繩索中救了出來。丘吉爾父親為了報恩將弗萊明送至醫學院接受教育,而後者發明的盤林西尼最終挽救了丘吉爾的生命。報恩是古老寓言中常見的話題,它告訴人們最最樸素的真理。每個人都有需要幫助的時候,如果每個人都熱心地幫助他人,那麼每個人都將在需要的時候獲得他人幫助。

正如盧梭所說:慈善的行為比金錢更能解除別人的痛苦。為了他人,更加為了自己,讓我們保持一顆感恩的心。

第一季:感謝親人

名家選文——大作家寫的小話題

虛歲十五那年,我從家鄉的岩國學校(高中的預備校)畢業,考入了山口高中的預科(高中當時是本科三年,預科兩年)。那時,每次放假回家,我總要去看望姑姑。忘了是哪一個假期,隻記得那一次姑姑特意為我做了艾窩窩。

姑姑知道我愛吃甜的,那次我一進門,姑姑就說,我給你做艾窩窩吃。說著就到沒鋪地板的灶間去淘江米,煮小豆,忙著為我做起艾窩窩來。當時,姑姑到那裏已經有好幾年了,完全變成了一個鄉下女人。那種艾窩窩雖然是特意為我做的,但全然是農村式的,根本不合我這個狂妄的學生的口味。她做的艾窩窩就像幹農活的莊稼人吃的米飯團那麼大,而且淨是米飯,豆沙不多,糖也很少。況且,那時我好像有點兒神經質似的,盡量不吃零食。所以,老實說,姑姑的好意,反倒成了我的負擔。不過,因為是特意為我趕製的,姑姑又在一旁不斷地勸讓,於是,我便吃了兩三個大大的艾窩窩,匆匆告別了姑姑回家來了。

我回到家的時候,接近傍晚時分,母親已經為我準備好了好吃的飯菜在等著我。但我因為吃了艾窩窩,肚子飽飽的,就沒有再吃。看到這情景,母親用帶有責備的口吻說,你也不能太重人情了,為什麼要硬著頭皮吃那樣的東西呢?然而,那艾窩窩,對我來說,是不能不飽餐一頓的。直到現在回想起來,我仍然認為那是屬於我一生中所得到的最寶貴的東西。

人是領受人情的動物。至少我是這樣的,在受到別人款待的時候,隨同食物一起,不可回避地嚐到了對方的感情。如果對方是盡力而為了,即使那東西再難吃,從我的心靈深處,也會以感激之情接受之。

我這個人就是這樣,已經過了半個世紀了,少年時代吃的艾窩窩的滋味兒,至今仍不能忘卻。那記憶,總要引起我對姑姑的懷念,甚而迫使我寫出這段回憶來。

【賞析】在作者的描述中,鄉下姑姑製作的艾窩窩反而成為我去姑姑家的一種負擔。然而,這樣一個稱不上愉快的回憶又是怎麼引起作者感恩的情懷呢?原來,作者感恩的是姑姑那一片濃濃的心意,姑姑在表達方式上的笨拙,淳樸,反而更加令我從心靈深處嚐到了對方的感情。作者在修辭上幾乎全用白描手法,真實、細膩地還原了當時的情景。用這種手法描述樸實的姑姑,表達一份平實的感動,恰如其分。

滿分作文——小作文中的大手筆

2009年福建省高考作文題

題目:這也是一種

請先在橫線上填上適當的詞語,形成完整的題目,然後寫一篇不少於800字的文章。

要求:立意自定,文體自選(詩歌除外),不得抄襲。

·解題·

審題時考生一定要注意題目是“這也是一種”而非“這是一種

”,一字之差說明題目的要求是以出人意料,非常規的角度解讀問題。比如歌頌慈善行為,假如說“這也是一種關懷”,顯然不夠妥當,因為慈善本來就是關懷。但假如立意在“這也是一種快樂”,就可以在感悟的基礎上大膽詮釋了。

昏暗的燈火下一對父子正在吃飯,安靜的飯桌上父親麵無表情,靜靜地吃著碗裏的飯。兒子小心翼翼地觀察著自己的父親,不遠處的書包裏靜靜地躺著這次測驗的卷子。79分的卷子既不算好也不算太差,但是對一向成績優秀的兒子來說,就有點失水準了。

“這次考得怎麼樣啊?”良久,沉默是金的父親終於發話了。

“7……79分。”無法從父親的語氣中感受到任何感情的兒子小心回答了父親的提問,並緊緊盯著父親那張好像盤石般堅毅的臉。

沒有表情!即使是聽到兒子成績下降的時候,那張熟悉的臉龐就像一潭死水一樣波瀾不驚。看到這裏,兒子有些失望地低下了頭,默默吃著碗裏的飯。

曾幾何時,父親會對自己的成功感到欣慰,會為自己的失敗而感到可惜,父子倆一起高興一起傷心,可是現在的父親……臉上麻木的表情,沒有絲毫的感情,兒子的成敗仿佛跟他沒有關係一樣。

多少次兒子拿著第一的成績在父親麵前炫耀,父親也僅僅隻有一聲簡簡單單的回應。同學們所說的進步的獎勵、成功的慶祝,這一切兒子都不曾擁有。同時,同學們所說的父母對成績下降的怒火、嚴厲的嗬責,到了父親這裏連一個簡單的表情也換不到。想到這裏,兒子不禁有些神傷。

又是一陣無言的沉默,隻有咀嚼下咽的聲音。

忽然父親放下碗筷,兒子有些驚喜地抬頭。“你想吃些什麼?我明天去買。”父親沒頭沒尾的話語讓兒子有些驚訝,木然的回答之後,又是一陣可怕的沉默。

兒子低頭細想父親剛才的話:這是在關心我嗎?如此簡單的話語讓兒子難以抓住其中的意義。

望著父親起身離去的背影,兒子有些茫然。看著洗碗池前父親忙碌的背影,兒子忽然覺得有種想哭的衝動,眼淚在眼眶中直打轉。也許吧,這就是父親關心人的方式!雖然很簡單,也很容易傷人,但這也是一種愛吧!兒子忽然覺得父親的表情不再木訥了,像死水一樣的父親仿佛又增添了新的活力。兒子趕緊上前與父親並肩站在一起,幫他洗碗。忽然兒子好像看到父親笑了,笑得像鐵樹開花一樣燦爛。

這也是一種愛,飯桌上無言的愛。

【總結點評】本文以細節見長,父子之間的感情通過一件小事呈現在讀者麵前。這種以小見大的題材很適合高考,考生應注重學習這種從小事中升華出主題的能力。

本文必殺技:描寫細膩,升華得當。

第二季:善莫大焉

名家選文——大作家寫的小話題

我明白我在這山雨中的激動到底意味著什麼,相信它是人類反省的一部分。我在請求大山的諒解和同情。人隻有走到大自然中才會知道自己是多麼渺小、多麼孤單。要解除這些心理障礙,也隻有和周圍的一切平等相處。人在人群中常常有恃無恐,在大樓中更是神氣活現。如果他有機會支配同伴,也就變得更加傲慢和愚蠢。同樣的一個人,他走到茫無邊際的草原上,呆在雷聲滾滾的夜晚的大山裏,就會發出哀憐的呻吟。這時候你能區分人是可憐的還是驕橫的嗎?都是,又都不是。他的一切毛病,實在是與周圍的世界割斷了聯係的緣故。平心靜氣地想一想,高樓比起雄偉的群山就好比一處處蟻台;而人本身比起大地和海洋中的無數生命也僅僅是那麼一點點。隻相信自己、隻依靠自己,事實證明就不能生存——不是不能很好地生存,而是絕對不能生存。危險的訊號不是一次又一次地發出來了嗎?我們仍然視而不見。邢台地震,唐山地震,一座城一座城地毀滅,千千萬萬的生命一瞬間全部喪失,慘不忍睹。而在這之前就有那麼些善良而敏感的小生命——它們中包括我們嘲笑過的“蠢驢”和一貫輕視的小鳥、任意宰殺的牛羊,向我們一再地發出呼號,預示那巨大的毀滅即將來臨。它們仰天長嘯,麵對木然不覺的人類而痛心疾首、熱淚滾滾。它們悲傷得不思茶飯。結果災難很快就像它們預言過的那樣來臨了。一切在它們看來都是自然而然的。它們的呼叫對於一切不懂這類語言的人來說等於沒有。人從來就認為它們沒有語言。他自己這一類生命才有語言,可悲的是人的語言更多地用來稱謂油鹽醬醋,而不是預言災難。動物從與人相處的那一刻開始,就開始了對人的勸慰和幫助。我寧可相信是這樣。可愛的生靈,可愛的山野上的智慧,你們無災無難吧,你們長生不老吧,你們仍然一如既往地提醒著人類吧,他們終有一天會聽得懂你們的語言,並永久永久地感激你們的存在……我不知道這大山裏生活了多少我熟悉和不熟悉的家族,我相信我會理解你們。我願意在一生中去和你們不斷結識。我將告訴我的女兒,讓她也學會尊重你們、愛戴你們,我明白教育下一代有多麼重要。我此刻還是真誠地懇求你們幫助人,一如既往,拋棄前嫌。我在這兒替所有的人懇求了,並在這大雨中為你們祝福了。我不知道這會兒有多少家族在山中避雨,狼、山兔、小草獾,大雨都淋濕了你們漂亮的衣衫吧?還有滿山的花草樹木,你們在接受著大雨的沐浴,洗去了一身塵埃。哦,我知道你們都在這雨中沉思,像我一樣。我多麼想知道此刻你們沉思了些什麼?(本文有刪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