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賞析】這篇文章感謝的是大自然中的動物,而不是較為常見的感謝大自然。從內容上看,文章分為頓悟、自省、感恩三部分。在行文中這三個部分轉換自如,一氣嗬成。這篇文章大量運用了擬人和排比這兩種修辭手法,有很多富有感染力的句子。如“可愛的生靈,可愛的山野上的智慧,你們無災無難吧,你們長生不老吧……”
滿分作文——小作文中的大手筆
2009年海南省高考作文題
閱讀下麵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一篇不少於800字的文章。
暑假裏,幾個高中生一塊兒回學校參加籃球訓練。他們看到有個女孩兒蹲在街邊,地上用白粉筆寫著:前來旅遊,錢包被偷,無錢吃飯和回家,求好心人幫幫我。
他們中的小趙動了心,在褲兜裏摸出10元錢,放在女孩麵前。
走過去之後,小錢說:“誰出來旅遊還帶粉筆?善良落入了不誠信的圈套。”
小孫說:“別因他人行騙,自己放棄行善。”
小李說:“誠信?善良?彭宇救人成了被告,誰還敢善良啊?”
小周說:“礦工聶清文去救人被困死井下,人們在他的遺體旁發現一頂安全帽,上麵用白粉筆寫著他欠人家多少錢。這是最善良的人留下的最誠信的遺言。”
小吳說:“我提議,咱們訓練後再回去看看,不管這個女孩兒說的是真是假,我們都得做些什麼。”大家都說好。
要求:選準角度,明確立意,自選文體,自擬標題;不要脫離材料內容及含意的範圍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襲。
·解題·
題目中提供了兩個故事,雖然未曾表明觀點,但故事寓意很明確。第一個故事表達了在現代社會中,人們對於善舉可能會受到欺騙的警惕,第二個故事表達了一個人至死對誠信的堅守。由此可以看出本題意圖在於引起關於誠信和善心的討論,而非簡單的歌頌。作者無論選擇歌頌誠信或是呼籲恢複誠信,抑或其他的觀點,都要記得盡量做到客觀和全麵。
茫茫的人海間,與我們認識的人很少,但無論熟稔還是陌生,總需要有“善良”溫暖我們的心。
古人說“人之初,性本善”;文學家莎士比亞說“善良的心地,就是黃金”;荀子說“君子養心,莫善於誠”;哲學家羅素則說“在一切道德品質中,善良的本性是世界上最需要的”。可見,善良是一個人心靈保持純潔的源頭活水,縱使世界喧囂複雜,唯有秉承一顆善心對待每一個人,對待每一件事,才可找到自己內心真正的自我。
時光總是如流沙一樣匆匆滑過,有的人貧困,甚至窮到連醫藥費也支付不起;然而有的人富庶,甚至用一次彎腰的時間就能夠創造很大的價值。比爾·蓋茨是這樣的人,他同時也用善心搭建起一座橋梁,讓貧苦的人們可以過得更好些。
比爾·蓋茨將自己多年創造的財富悉數捐獻給慈善事業,用來幫助社會底層的人們。那些人住在貧民窟,住在簡易棚,生活沒有保障,生命也常常被病魔纏繞。他們之中有的會頑強抗爭,盡全力去養活自己,養活家人,境況卻仍未有改觀;他們之中也有的並不去奮鬥拚搏,企圖用可憐的目光換取他人的憐憫與施舍。即便是這樣,一顆善良的心讓我們於心不忍,不願去眼睜睜觀望著,任他痛苦掙紮。
於是,善良的人們無私地付出了善心,每一個高尚的靈魂都不曾計較那一粒閃在陽光裏的沙子,或者也正因為有了它才將善的陽光折射得更加絢爛多姿。
“勿因善小而不為。”付出善心的人,內心總是澄澈如一汪碧水。他們不圖感恩與回報,隻求幫助他人,有益於社會。
我們又該如何做呢?勇敢坦誠地表達善心,從下一秒記得“施人玫瑰,手留餘香”。不必猶豫,用心底的那份坦然去填補人生的遺憾。
冰心老人說,走在生命路的兩旁,隨時撒種,隨時開花,將這一徑長途點綴得香花彌漫。
將善心播撒,給予所有渴望的人,不求結果,不圖回報。讓善良之花開遍世界,讓善良之雲掛滿天空。
莫讓善心等太久,讓我們懷著一顆善良的心上路,將它傳遞下去,讓它生生不息。世風裏,愛是信物;人海中,善乃航船。大度些,攜上一顆善心,立即啟程。
【總結點評】本文是一篇比較純粹的說理文,立意與文體均中規中矩,並無突破之處。但作者用詞考究,文筆純熟,大量的名人名言的引用也為文章增強了說服力。
本文必殺技:名人名言的靈活運用。
實例一2006年安徽省高考作文題
閱讀下麵的文字,根據要求作文。
自然是一本書,社會是一本書,父母是一本書,老師是一本書,同學是一本書,自己是一書本……
人生經曆中,各種接觸、交流的過程都是“讀”的過程。讀是麵對,讀是探索,讀是求解,讀是感悟,讀是品味,讀是溝通,讀是超越……
請以“讀”為話題,寫一篇不少於800字的文章。
注意:(1)所寫內容必須在話題範圍之內;(2)立意自定;(3)文體自選;(4)題目自擬;(5)書寫規範,正確使用標點符號;(6)不得抄襲。
·解題·
第一步,我們將注意力鎖定在“接觸”“交流”“麵對”“探索”“感悟”“品味”“溝通”“超越”……這一係列動詞上,所謂讀,就是“理解”二字。第二步是尋找素材,每個人都有很多有關理解的體會和經曆,這樣的素材應該不難找。第三步則是選定題材,既然本題立意和文體都可以自選,這種生活中事例較多的題材,選擇記敘文是比較省力的方法。
人的生活離不開書,書的種類成千上萬。有的易懂,有的難懂。有的書讀一遍就行,有的需要讀上四五遍。有的書讀不懂還要請教老師。有兩本書十分難讀懂,我們要用一生的時間去讀,並且不能請教老師,隻能靠自己去理解,而每個人對這兩本書的理解都不同。
第一本是母親寫的《母愛》。這是一本散文集,這本書會讓讀者感到十分舒服,每當讀到行雲流水般的句子時,就會覺得幸福流遍全身。讀者很少會主動翻開這本書,總是她自己主動出現在讀者麵前,有意讓讀者去感受這種幸福。也許讀者會漸漸厭倦了這種感覺,當這本書主動出現時便假裝看不見,可就算是讀者對她的態度冷淡了,她還是會不厭其煩地頻頻出現。不知過了多久當讀者再次翻開這本書時,又會覺得幸福流遍了全身,並覺得對她有一絲歉意。讀者不知道作者的寫作目的是什麼,他隻知道她是用這種方法讓他幸福的。
第二本是父親寫的《父愛》。這是一本哲理性很強的書。每次讀這本書的時候都會讓讀者頗受教育,他會在讀者失落的時候幫你打氣,瘋狂的時候警告你不要過火,成功的時候祝賀你並告誡你驕兵必敗,失敗的時候安慰你並告誡你失敗是成功之母。許多為人處世的方法、交朋友的原則、公共場合的禮節、堅忍不拔的意誌、永不言棄的精神和怎樣尊敬長輩,如何愛護家人,都是讀者從這本書裏學來的。這本書的作者就像一個巨人,讀者是踩在巨人肩膀上的人。如果說人生是一個複雜的大迷宮,隻有從正確的道路走出去才能有所成就,那麼這本書就是一隻能引導讀者從正確的道路走出迷宮的蜜蜂,書的作者自然就是養蜂人。讀者也不知道這位作者的寫作目的,他隻知道他是以這種方法讓他成就一番事業的。
這兩本書我隻讀了十幾年,我的理解還很淺薄,在有三四十年閱曆的前輩們麵前,可說是班門弄斧了。這兩本書不是很簡單就能讀懂的,隻有隨著年齡的增長才會漸漸地明白,隻有當讀者也成為作者時才能真正讀懂《母愛》和《父愛》這兩本深奧的書。
【總結點評】這篇《讀》勝在角度新穎,手法獨特,將對父母的理解比喻為對兩本書的解讀。考題中有“父母是一本書”這句話,但又有幾個考生敢於真的將父母比喻為兩本書呢?小作者卻很好地利用了這個思路。本文結構清晰,結尾幹淨利落,最後一句頗有名言警句的深度。作者將比喻和擬物這兩個修辭手法運用得很精彩,將母親比喻為“散文書”,將父親比喻為“哲學書”,既生動又貼切。
本文必殺技:比喻新奇,手法獨特。
實例二2004年湖南省高考作文題
現在在中國,家長和孩子的地位是平等的,但是,中國現代的家庭教育還存在不少問題。請以家庭教育為話題,從各個角度進行論述。寫一篇自命題作文,體裁不限(1000字左右)。
·解題·
本考題對內容要求很確定,不用過多揣測究竟怎樣才算扣題,但同時也使得脫穎而出有一定的難度。感恩是最為穩妥的一種思路,即使不出奇製勝,靠感情真摯也能獲得不錯的成績。而誤解、期待、委屈等較為另類的思路,處理得好固然能獨樹一幟,但處理不好則容易被認為思想不夠正麵。所以這種題型,應該致力於在文體、風格、手法等方麵求新求變,內容上不宜過於追求與眾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