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會當淩絕頂(3 / 3)

後來,我竟鬼使神差參加了學校組織的演講比賽。我沒有想過自己在比賽中能怎麼樣,在那樣抑鬱的心境下,與其說是參加一場比賽,倒不如說是給了自己一個宣泄感情的機會。

原本定在星期天的賽程由於時間關係沒有進行完,餘下的十幾名選手在周二的班會課及放學後完成剩餘的賽程,我是其中之一。在班會課的下課鈴聲響過之後,絕大部分同學離開了,剩下的連評委、選手在內不過二三十人,稀稀落落坐在報告廳的前幾排。我看著,心裏有點兒空蕩蕩的,心想,完成一個程序罷了,至於比賽的結果也就沒必要去想了。

我開始了演講,不知不覺陷入一場感動之中。隨著我演講的一步步進行,我察覺到,原先有些疲倦的評委老師振作起來,原先交頭接耳的同學安靜下來。除了我的聲音在回蕩,大廳裏的一切都顯得那麼寂靜!我的心中是萬分的專注,我不再緊張,心中的感動有如漣漪般層層蕩開。我很投入,因為,在我看來,這不再是一場比賽,而是我心中埋藏了多年的感動的覺醒!

演講結束了,掌聲響起,雖然沒有雷鳴般震耳,卻分外地簡潔有力。我願意相信,那是每個聆聽者發自內心的稱許而並非敷衍。在掌聲中,我走下台來。大家對我笑著,我也對大家笑著。大家對我笑,是對我的認同;我對大家笑,是因這種認同而感動。久違了,那種真誠的笑;久違了,那份被我忘卻的感動!

正是那一晚的感動,讓我重新點燃了自信,一直以來陰鬱的心情好了很多。我不知道那晚的聆聽者都有誰,也不知道他們是否都記得我演講的內容。但是,我時常在心底重溫著那份感動:感動於他們的認真與專注,感動於他們給我的眼神與笑容,感動於他們所營造的鼓舞人心的氣氛。

帶著這份感動,我向新的生活出發。我走進同學中,和他們一同創造著快樂的生活;我回到了父母的身邊,牽起了他們的手——一個懂事的兒子,也讓他們感動,讓他們盡釋前嫌,破鏡重圓。我感到生活中不全是詩,也不全是淚,我們就是在這種創造感動與品味感動中行進在歲月的河流裏。

【總結點評】這是一篇欲揚先抑的作文。作者先是訴說自己的抑鬱,然後提到演講比賽中的不利條件。但由於自己全心投入比賽,精彩的演講感動了大家。“我”也從此點燃自信,開始新的生活。本文結構為三部分:困境,比賽,收獲。整篇文章因而顯得一波三折,避免了平鋪直敘的枯燥。

本文必殺技:感情豐富,語言流暢。

實例三2005年山東省高考作文題

閱讀下麵的文字,根據要求作文。

皇帝造屋,百工齊集。木匠、石匠暗暗競賽。一天,木工師傅求勝心切,重責小徒弟。徒弟為了泄憤,把師傅的木尺偷偷銼短了一分。結果,根據木尺做成的木柱都短了一分。而那些稀有木材是遠方進貢來的,無法在當地補充,皇帝必然為此震怒。木工師傅知道自己死亡臨頭而大哭,這時,石匠想出了一個辦法,他把承托長柱的石礅的平坦礅麵改為微微隆起,補足了木柱短缺的部分。這樣,不但宮室如期落成,木工全家得救,也改善了石礅設計,為中國建築多增一份風采。

這則故事寓有中國人處世的哲理:別人的短處可以彰顯我們的長處,我們的長處也可以“承托”別人的短處,這樣彼此都有好處。推而廣之,這是一種競爭中“雙贏”的智慧,而這在現代社會中尤為重要。

請以“雙贏的智慧”為話題,自定立意,自選文體,自擬題目,寫一篇不少於800字的文章。所寫內容必須在話題範圍之內。

·解題·

石匠和木匠先惡性競爭後又被迫合作,使得故事有了一個很好的結局。而題目又已經限定為“雙贏的智慧”,思路已然劃定範圍。這樣的限定型題目若要創新,可以從文體、比喻、題材上下工夫。

有如青翠高大的鬆柏,有如玲瓏芬芳的野花,高與低、綠與紅,點染完美的畫卷;有如雲朵飄飄的風帆,有如赤鱗翔浪的木船,枝與木,動與靜,成就遠航的輕騎。燦爛的陽光下,有“萬類霜天競自由”,也正是魚與鳥、人與獸、雷與電、風與雨,補起乾坤中萬象爭榮的麗景。讓參差咬合,長短互補,在競爭的天地間,讓前進的齒輪運轉!

上蒼造就鴻蒙之初的太陽與星鬥,於是我們有光明的白晝和燦爛的星空。大鵬飛過天際時,小小的雀在簷頭戲耍,因著小雀,我愛大鵬的淩雲之誌,因著大鵬,我愛小雀的溫順可人。競爭中沒有永遠的勝負,隻是這充滿意義的過程中,有許許多多的長長短短。時間為你記下,回首時,是緊緊咬合的齒輪。推進長與短的互補,閃爍著雙贏的智慧。

時鍾一下一下走過,每一步都有齒輪的轉動,每一步都寫下長與短的補合。愛因斯坦這科學之壇的巨匠,在太長的生命路途中,寫下玻爾的名字。也許是麵紅耳赤的唇槍舌劍,也許是互不相讓的據理力爭。競爭中,兩位科學家的長長短短補出了偉大的友誼,補出了人類世界的科學,補出了永遠閃爍光芒的智慧。雙贏是合作的雙手種下的果實,這果實屬於雙方,這果實又豈限於雙方?牛頓與伽利略,開普勒與第穀,一對對智慧的星辰在相互映照下,照徹了整個的人類原本蒙昧、無知的夜。前進的齒輪,一次次長與短的咬合,推進著文明的腳步。競爭中的雙贏是和諧的象征。春花與秋月共同詮釋的是古典文化的馨香;詩詞與歌賦共同點綴了華夏青銅般的滄桑藝韻。鼓角與絲竹,各自有著不同的音韻,然而各異的聲響,不隻為著其自身存在的價值,還應有合奏鳳鳴凰吟般悠遠樂曲的意義。競爭中的雙贏,為著創造一片共同的藍天和一盤有力的齒輪。

有青鬆翠柏的高大挺拔,才有無名花草的別有馨香;有如雲飛飄的風帆,於是更顯赤鱗翔浪的輕舟。喜翼可蔽空的大鵬,更愛簷頭私語的麻雀;慕步行萬裏的風,更羨瀟灑的雨。長短咬合,有一輪推進文明的齒輪!

【總結點評】本文立意著眼於“長短互補”,對競爭中的優勢劣勢有了新的解讀,並用齒輪這一巧妙新奇的比喻,輔以大量古往今來的事例,使文章生動而富有哲理。小作者擅用節奏感強的對偶句式,如“推進長與短的互補,閃爍著雙贏的智慧”。

本文必殺技:文采斐然,語彙豐富,文筆富有哲理性。

1.新聞中的素材:競爭是進步的動力

深圳女工登上美國時代周刊成中國工人代表

2009年12月16日,最新一期的《時代》周刊評出了2009年度人物。讓人眼前一亮的是,除了像美聯儲主席伯南克和中國人民銀行行長周小川這樣的“權勢人物”之外,平民味兒十足的“中國工人”作為唯一上榜的群體人物位居亞軍。

在介紹“中國工人”這一群體時,《時代》周刊這樣描述:“在深圳一家LED工廠,《時代》周刊的記者遇到了一群年輕的男女,他們都是外地來深圳的務工人員,同時也是推動中國經濟快速增長的動力……”文章配發了7名來深建設者的照片和他們簡短的故事。

肖紅霞、彭春霞、黃冬豔、邱小院、李春英、鄧濤、曹彬……這群來自深圳的普通工人成為千千萬萬勤勞堅韌的中國工人的代表,一夜之間,他們的笑容傳遍了世界。從他們的故事中,我們真切地感受到中國經濟快速發展的一個側影。

2.時事裏的啟示:競爭不該不擇手段

低碳經濟

隨著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在哥本哈根的召開,“低碳經濟”這個詞彙成為熱門話題,實施低碳經濟,倡導低碳生活成為大家達成共識的生產生活方式。

氣候變化問題是全人類麵臨的挑戰。中國政府宣布了2020年單位GDP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到45%的目標。作為一個發展中大國,中國堅持“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原則,近年在節能減排方麵采取了一係列重大舉措,為全球應對氣候變化作出了巨大貢獻。

當前世界新技術變革初露端倪,低碳經濟發展漸成趨勢。中國如果在這一輪發展中占得先機,將會迎來更加健康、更加充滿活力的新一輪增長。

3.時事中的爭議:競爭帶來的問題

穀歌圖書館侵權案

【事件】:穀歌數字圖書館不打招呼收錄圖書引發爭議

截止2009年,短短的五年當中,全世界近千萬種圖書被收錄到穀歌的數字圖書館當中,僅僅在中國就至少有570位中國作家的17922種作品在他們毫不知情的情況下被收錄,而且這個數字還在不斷地擴大。麵對作家們的集體聲討,穀歌在近期提出了一個和解方案,但是這個方案一出台就引發了眾多爭議。

【背景】中國1?郾8萬部圖書被“悄悄”侵權

根據中國文字著作權協會的抽樣調查,至少有570位中國權利人的17922部圖書在穀歌的數字圖書館計劃之內(僅對美國境內網民開放),其中有75名為中國文字著作權協會會員,涉及圖書1961部。除了國家領導人著作之外,涉及作家包括胡適、巴金、錢鍾書、王蒙等。此外,還有社會科學與自然科學領域的論著,僅中國社會科學院就有132名學者的1000多部圖書被收錄。

【侵權作家】張抗抗:著作權理應得到尊重

穀歌在掃描之前完全沒有經過我的同意,事後也從來沒有跟我接觸過。盡管文化資源共享,是讓更多的人得到知識和文化。這個並沒有錯,但是有一個前提,就是一個法律意識的前提,就是著作權應當得到尊重的一個前提。

【穀歌創始人】不要讓書籍消失在圖書館的黑洞裏

更重要的是,即使我們的文化遺產在世界最一流的圖書館保存得完好無損,但是如果不能讓人們輕易讀到,那也形同虛設。很多公司、圖書館和組織在保存、提供20世紀藏書的工作中都發揮了作用。圖書作者、出版商以及穀歌,他們共同朝著這個目標邁出了僅僅一步,但卻是非常重要的一步。讓我們抓住這次機遇,不要錯過!

在現代商業社會中,商家的行為越來越出乎人們的想象。穀歌此舉究竟是為了擴大自己的競爭力,還是為了保存文化遺產,相信世人自有公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