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思
題記
時至今日,大工業轟轟隆隆,商業化鋪天蓋地,自由主義無節製張揚,現代情緒漫延滋長,人雖日益感到孤獨,卻又在眾人吵嚷中心神不定,陷入了更大的浮躁。如此情狀,人深感不安,從心底深處渴求寧靜的綠蔭。
——曹文軒
哲思是對世界的思考
人類和世界的奇妙關係,就注定了哲思的內容永遠離不開世界。我們究竟是世界的主人,還是世界的兒女?我們為世界帶來的究竟是飛速的發展,還是無情的破壞?是這個世界需要我們來主宰,還是我們需要世界來生存?我們究竟是天之驕子,還是地球之癌?文學作品,藝術創作,不斷對人類和世界的關係發出思考。也許這個問題永遠沒有答案,但是隻要人類仍然在探尋,就表示人類還在進步。
哲思是對內心的探尋
人類最豐富的財富,不在外在,而在內心。在沒有自由的囚禁歲月,薩米耶·德梅斯特進行了一次在自己房間裏的旅行,為文學史留下一本經典的文學作品。達尼爾·笛福在現實中為生意奔忙,卻根據一名蘇格蘭水手的傳奇經曆留下了不朽名著《魯賓遜漂流記》。傳說達摩麵壁十年,隻為感悟佛法真諦。蘇格拉底被視為西方最偉大的哲學先哲,他的名言卻是“我隻知道我一無所知”。哲思究竟是什麼,這個問題答案很多,卻又似乎沒有答案。但我們幾乎可以確定,哲思令人類將思維的觸角,不斷伸向自己靈魂的深處。
哲思是人類社會的成果
原始社會的人類已經開始思考人與人的關係,由嚴峻的生存條件引發關於獨占和分享的哲學思考。隨著社會的發展,哲學思考的範圍越來越大,種類日益增多。百家爭鳴,文藝複興,哲學思想一直在引領著人們的進步,牽動著社會關係的變化。從最初的絕對公平,到自由競爭,到現在的實現雙贏,人類一直思考資源配比的最合理方式。從一視同仁,到階級建立,而今人們又開始追求世界大同。也許我們並不能真正獲得真理,所以有人說:人類一思考,上帝就發笑。但在追求真理的過程中,重要的是途中的收獲,而不是最終的結果。
哲思是個人體會的升華
每個人的經曆都是獨一無二的,因此每個人都有自己與眾不同的世界觀。盡管身處同一個時代,接受相似的教育,但具體境遇的不同還是會讓人們的行為各不相同。麵對災難,既有落荒而逃後大言不慚的範跑跑,也有勇敢返回廢墟救助同學卻靦腆一笑的9歲小英雄。有人為了蠅頭小利殺人越貨,有人麵對巨大利益保持原則。我們麵對大千世界中的人生百態,在感慨和經曆的同時也或多或少地進行哲學反思。
每個問題都能讓人思考,哲思不是高高在上艱辛晦澀的理論,它隻是一個人對問題的本質探尋。
第一季:個性
名家選文——大作家寫的小話題
英國當代詩人西格夫裏·薩鬆曾寫過一行不朽的警句:“我心裏有猛虎在細嗅薔薇。”
我說這行詩是象征詩派的代表,因為它具體而又微妙地表現出許多哲學家所無法說清的話;它表現出人性裏兩種相對的本質,但同時更表現出那兩種相對的本質的調和。
原來人性含有兩麵:其一是男性的,其一是女性的。其一如蒼鷹,如飛瀑,如怒馬;其一如夜鶯,如靜池,如馴羊。所謂雄偉和秀美,所謂外向和內向,所謂戲劇型的和圖畫型的,所謂戴奧尼蘇斯藝術和阿波羅藝術,所謂“金剛怒目,菩薩低眉”,所謂“靜如處女,動如脫兔”,所謂“駿馬秋風冀北,杏花春雨江南”,所謂“楊柳岸,曉風殘月”和“大江東去”,一句話,姚姬傳所謂的陽剛和陰柔,都無非是這兩種氣質的注腳。兩者粗看若相反,實則乃相成。實際上每個人多多少少都兼有這兩種氣質,隻是比例不同而已。
東坡有幕士,嚐謂柳永詞隻合十七八女郎,執紅牙板,歌“楊柳岸,曉風殘月”;東坡詞須關西大漢,銅琵琶,鐵綽板,唱“大江東去”。東坡為之“絕倒”。他顯然因此種陽剛和陰柔之分而感到自豪。其實東坡之詞何嚐都是“大江東去”?“笑漸不聞聲漸杳,多情卻被無情惱”;“繡簾開,一點明月窺人”;這些詞句,恐怕也隻合十七八女郎曼聲低唱吧?而柳永的詞句:“長安古道馬遲遲,高柳亂蟬嘶”,以及“渡萬壑千岩,越溪深處。怒濤漸息,樵風乍起;更聞商旅相呼,片帆高舉”又是何等境界!就是曉風殘月的上半闋那一句“暮靄沉沉楚天闊”,誰能說它竟是陰柔?他如王維以清淡勝,卻寫過“一身轉戰三千裏,一劍曾當百萬師”的詩句;辛棄疾以沉雄勝,卻寫過“羅帳燈昏,哽咽夢中語”的詞句。
但是平時為什麼我們提起一個人,就覺得他是陽剛,而提起另一個人,又覺得他是陰柔呢?這是因為各人心裏的猛虎和薔薇所成的形勢不同。有人的心原是虎穴,穴口的幾朵薔薇免不了猛虎的踐踏;有人的心原是花園,園中的猛虎不免給那一片香潮醉倒。所以前者氣質近於陽剛,而後者氣質近於陰柔。然而踏碎了的薔薇猶能盛開,醉倒了的猛虎有時醒來。所以霸王有時悲歌,弱女有時殺賊。
“我心裏有猛虎在細嗅薔薇。”人生原是戰場,有猛虎才能在逆流裏立定腳跟,在逆風裏把握方向。在人性的國度裏,一隻真正的猛虎應該能充分地欣賞薔薇,而一朵真正的薔薇也應該能充分地尊敬猛虎;微薔薇,猛虎變成了菲力斯旦,微猛虎,薔薇變成了懦夫。韓黎詩:“受盡了命運那巨棒的痛打,我的頭在流血,但不曾垂下!”華茲華斯詩:“最微小的花朵對於我,能激起非淚水所能表現的深思。”完整的人生應該兼有這兩種至高的境界。一個人到了這種境界,他能動也能靜,能屈也能伸,能微笑也能痛哭,能像20世紀人一樣的複雜,也能像亞當夏娃一樣的純真,一句話,他心裏已有猛虎在細嗅薔薇。
【賞析】這段文字由英國當代詩人西格裏夫·薩鬆的一段警句開展了關於“陽強與柔弱”的哲思,結論是完整的人生應該既不乏猛虎的陽剛,也不乏薔薇的陰柔。本文用詞典雅,擅用富有哲理的名人名言。作者運用很多對仗工整的句子,將觀點表達得更明確。如:微薔薇,猛虎變成了菲力斯旦;微猛虎,薔薇變成了懦夫。
滿分作文——小作文中的大手筆
2009年全國高考作文題
閱讀下麵材料,根據要求寫一篇不少於800字的文章。
兔子是曆屆小動物運動會的短跑冠軍,可是不會遊泳。一次兔子被狼追到河邊,差點被抓住。動物管理局為了小動物的全麵發展,將小兔子送進遊泳培訓班,同班的還有小狗、小龜和小鬆鼠等。小狗、小龜學會遊泳,又多了一種本領,心裏很高興;小兔子和小鬆鼠花了好長時間都沒學會,很苦惱。培訓班教練野鴨說:“我兩條腿都能遊,你們四條腿還不能遊?成功的90%來自於汗水。加油!呷呷!”
評論家青蛙大發感慨:“兔子擅長的是奔跑!為什麼隻是針對弱點訓練而不發展特長呢?”思想家仙鶴說:“生存需要的本領不止一種呀!兔子學不了遊泳就學打洞,鬆鼠學不了遊泳就學爬樹嘛。”
要求:選準角度,明確立意,自選文體,自擬標題,不要脫離材料內容及含意的範圍作文,不得套作,不得抄襲。
·解題·
這個題目非常開放,用一個寓言式的小故事表達了幾種不同的觀點。無論是鴨子教練主張的成功來自於汗水,還是評論家青蛙感慨的應該揚長避短,抑或是思想家仙鶴支持的另辟蹊徑,本身都是正確的思維方式。但究竟如何解讀,在具體情況下應采取哪種法則,就要看考生自己的思想傾向了。
本文適合寫成用實例證明的論述文,而續寫寓言也是一個容易出彩的思路。
讓兔子下水,讓走獸高飛,這是多麼樸素而美好的理想。然而,走獸沒有羽翅,兔子沒有鰭尾,這樣強迫走獸飛翔、兔子跳水,要求“個個全才”,便是孟子所謂“求全之毀”。“君子不器”的通才大概是最長也是最遠的夢。鱗片與歌喉兼得的,古今中外好像隻屬於那個化為泡沫的小美人魚。
孟子說得好:“二者不可得兼。”
我們總是希望將所有的美好加於一個人身上,就像我們希望李煜可以上書韜略,下寫愁情;希望趙佶可以左手國策,右手花鳥:希望納蘭可以口吟《飲水詞》,手斬胡虜頭……思及此,原來我們也是逼兔子下水的“罪人”。
青史竹帛總是事與願違:李煜獻城,趙佶喪誌,納蘭心事無人知。雖然如此,李煜難道就不是“變伶工之詞為士大夫之詞”的一代詞宗了嗎?趙佶就沒有一幅花鳥價值連城的無限才情了嗎?納蘭的《飲水詞》就不被爭相傳唱了嗎?
不是的,如果你還驚豔“一江春水”,如果你還珍視花鳥如生,如果你還牽念“人生若隻如初見”,那麼,請高抬貴手。
請放兔子一條生路,留給魚一個特長吧。放兔子一條生路,既然兔非魚,又何必強求呢?
西方有句諺語:上帝關上一扇門的時候,總會打開一扇窗。中國有同樣的名言:失之東隅,收之桑榆。
古有琴師師曠,辨音第一,而目不能視。對於師曠來說,能夠將一件事做到極致,自毀雙目,何足道哉!清有康熙大帝,文韜武略,略遜詩文,然而一國之君,能治國有道,諸國來朝,難道還不能得到世人的褒獎嗎?
不是全才又何妨?不十全十美有何錯?管仲愛財,難道就不是賢相?孫子臏腳,難道就不勝龐涓?漢武專製,難道就不是英主?
生而為人,就接受自己不是一個全才;生而為人,就要寬容別人不能十全十美;生而為人,就要欣然去發現這個世界不僅有天空、海洋,還有陸地。
韓愈說:“古之君子,其責己也重以周,其待人也輕以約。”我們何不能以古之君子之心,看待他人、自己和世界?
子非魚,何必曳尾?
子非鳥,何必高飛?
子生斯世,何不樂見有兔非魚,而欣然享此“和而不同”之美?
【總結點評】這篇文章文字簡潔有力,行文流暢,節奏明快。雖然運用了大量的例證和引用,但毫無拖遝之感。風格文雅而略帶古意,頗有春秋時期的論述文之遺風。
本文必殺技:語言精練,用詞文雅。
第二季:和諧
名家選文——大作家寫的小話題
我,你,他,這是人人皆知的三個人稱代詞。在一定的語境中,它們被用在不同的人身上。有的作家喜歡用不同的人稱來敘述同一個主人公,不斷變換視角,使得人物的形象富有立體感。我覺得,我們每一個人也可以用這種方式來看自己。
涉及到自己,使用第一人稱是習慣成自然的事情了,好像無須多說。我是誰,我要什麼,我做了什麼,我愛某某,我恨某某,如此等等,似乎一目了然。然而,真正做自己,行己胸臆,表裏一致,敢作敢當,並不是容易的事。正因為如此,許多哲人把“成為你自己”看作一個很高的人生目標。另一方麵呢,一個人如果隻是我行我素,從來不跳出來從別的角度看一看自己,他又是活得很盲目的。所以,其他兩個人稱的視角也是不可缺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