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歲月留痕(2 / 3)

我最厭聽許多人說,“我國開化最早”“我祖先文明什麼樣”。開化的早,或古時有過一點文明,原是好的。但何必那樣崇拜,仿佛人的一生事業,除恭維我祖先之外,別無一事似的。譬如我們走路,目的是在前進。過去的這幾步,原是我們前進的始基,但總不必站住了,回過頭去,指點著說好,反誤了前進的正事。因為再走幾步,還有更好的正在前頭呢!有了古時的文化,才有現在的文化,有了祖先,才有我們。但倘如古時文化永遠不變,祖先永遠存在,那便不能有現在的文化和我們了。所以我們所感謝的,正因為古時文化來了又去,祖先生了又死,能夠留下現在的文化和我們——現在的文化,將來也是來了又去,我們也是生了又死,能夠留下比現時更好的文化和比我們更好的人。

我們切不可崇拜祖先,也切不可望子孫崇拜我們。

尼采說:“你們不要愛祖先的國,應該愛你們子孫的國。……你們應該將你們的子孫,來補救你們自己為祖先的子孫的不幸。你們應該這樣救濟一切的過去。”所以我們不可不廢去祖先崇拜,改為自己崇拜——子孫崇拜。(本文有刪節)

【賞析】不盲從、不迷信,對待曆史遺產披沙揀金、去蕪存菁,是這篇文章給我們的最大啟示。駁論的技巧之一就是先豎起靶子——將被駁對象的邏輯分別擺出,然後再逐一駁倒。本文中間三段分別駁斥了祖先崇拜者的三個邏輯,且呈逐層深入的遞進關係,線索清晰,說理透徹。周作人的文風少鋪張淩厲之氣,多理性平和之風。即使寫作雜文這種批評性文體時,也多調動生物學、倫理學等知識,條分縷析,達到以理服人,而非以氣勢奪人的效果。

滿分作文——小作文中的大手筆

2005年廣東省高考作文題

紀念是用一定的方式對人對事進行懷念。它既可以是國家民族對過去榮譽的回憶,對過去痛苦的祭奠,也可以是個人對事對親朋的懷念。形式或許不同,意義同樣真切。真正的紀念是心靈的回響,曆史的回音。它堅守信念,傳遞勇氣;它珍藏感動,分享幸福;它審視過去,啟迪未來。請以“紀念”為話題,寫一篇文章。

注意:(1)所寫內容必須在話題範圍內;(2)立意自定;(3)文體自選;(4)題目自擬;(5)800字以上;(6)不得抄襲。

·解題·

題目帶有鮮明而濃重的感情色彩,選擇抒情文體和記敘文體會比較討巧。“紀念”的對象既可以界定為國家、民族乃至整個世界的某一曆史事件或曆史人物,從中汲取動力、收獲教益;又可以界定為個人生活中的某一事件或人物,如對逝去親朋的懷念,或對某段人生經曆的追憶。要注意兩點:題目限定“真正的紀念”,因此選材要有代表性、有深度;“紀念”的目的不是為了過去,而是為了現在和將來,這一點一定要點出。

六十多年前,法國,諾曼底,猶他海灘,一隊又一隊的美國與英國士兵冒著槍林彈雨向前方的碉堡衝去,一個接著一個的戰士倒下了,仍然有人呐喊著向前奔跑,片刻,鮮血染紅了整個海灘……

六十多年前,蘇聯,斯大林格勒,前線,一輛又一輛的卡車載著剛從訓練營裏出來的新兵,軍官在車上喊著:“我們不需要活著的逃兵!”話音剛落,就有一枚彈片擊穿他的頭顱。新兵們被趕下車,有的人拿到槍支,有的人則隻拿著子彈,擴音器裏不斷地重複一句話:“沒有拿到槍的,跟在有槍的後麵,有槍的同誌犧牲了,沒有槍的同誌就拿起他的槍,繼續衝鋒……”

六十多年前,中國,東北,某個村莊,晚上,一名光著膀子的中年人扶正了掛著一把寒光閃閃的大刀的帶子,轉過身對著一群村民,其中有十幾歲的小夥子,也有頭發斑白的老者,他們同樣背著大刀。那中年人說:“都沒讓家裏人知道吧?”眾人都沉默不語,中年人把手一揮,“那走吧。”半個時辰後,日軍基地裏慘叫聲、槍炮聲和金屬碰撞的聲音接連不斷,月光映在刀刃上也有了悲憤的色彩,隨著刀的揮動不停地閃耀。隨著最後一聲槍響,再也找不到地麵上的月光……

戰爭,除了死亡和毀滅,什麼都不能帶給我們。戰爭給我們留下了慘痛的記憶,也造就了英雄,為了正義與和平而獻身的英雄,我們無法忘記,忘記戰爭,忘記死亡與毀滅,更不能、不應忘記戰爭中的英雄們,是他們結束了戰爭,停止了毀滅,用他們的死亡,代替了別人的死亡。戰爭結束了,就讓我們來紀念沉睡的英雄。

六十多年後的今天,法國,諾曼底,猶他海灘,當年在此浴血奮戰的老兵,穿上了掛滿勳章的軍裝,走在路上,人們向他們喝彩,為他們歡呼,同時他們也發現,老兵們的笑容如此沉重……

六十多年後的今天,俄羅斯,莫斯科紅場,這裏是慶祝,或許應該說紀念二戰勝利六十周年的主要場所,來自全世界的英雄們,受到各國領導人尊敬、讚頌。

六十多年後的今天,中國,東北,某個小鎮,一個班的學生,在一位八十多歲的老人的帶領下,來到了一座紀念碑下,老人講述了當年自己殺敵、幸存、逃脫的經曆,依然是激動不已,他唱起了那首令他熱血沸騰的歌:“大刀向敵人頭上砍去……”學生們流淚了……

紀念,為了不能忘記的過去。

【總結點評】從對英雄的紀念,升華出對戰爭的憎、對和平的愛。時值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60周年,小作者的選材已經為這篇作文奠定了成功的基礎。本文既有橫向的並陳(法國、蘇聯、中國),又有縱向的對比(六十多年前、六十多年後),整個結構緊湊而整齊。蒙太奇手法的運用頗為成功。仿佛電影劇本一樣簡潔地交代時間、地點之後,場景的表現極富畫麵感,使讀者如身臨其境,情緒受到極大的感染和調動。

本文必殺技:呼應時事,蒙太奇手法運用得當。

實例一2009年山東省高考作文題

見證是一種經曆,也是人生、社會記憶的凝聚。在生命曆程中,我們見證了人生的悲喜社會的變遷;在曆史長河中,許多人或事物又成為曆史的見證。

請以“見證”為題,寫一篇不少於800字的文章。

要求:(1)自選角度;(2)自定立意;(3)除詩歌外,文體不限;(4)文體特征鮮明。

·解題·

本題思路既可以是個人成長經曆的回顧,也可以是曆史事件的反思。隻需體現出“經曆證明”的含義即可。結合當年時事進行發揮會是比較普遍的思路,但切忌一窩蜂選擇某個熱門話題,反而容易流於平庸。

發黃的線裝書,留下點點智慧的墨跡;孤單的建築,彌散著故事的氣息;浩渺的星空,透出了遼遠的神奇……我們手觸的,眼望的,腳下的,抬頭的,都是曆史的見證。站在這塊見證的石壁前,我首先看到的是片片傷痕:南京大屠殺、《馬關條約》、珍珠港……撫摸著曆史的痛,我回到了那個空間、那個時間……

圓明園

高大的石柱,裂開著疼痛的傷口;荒草蔓蔓,蔓延開心酸的情緒……

我不知該用怎樣的目光凝望圓明園。眼前,是一年又一年的荒草,見證冬夏交替。可我分明透過荒涼看到了絲竹飄飄,錦衣如織的盛景。我也透過橫躺在地上的殘垣,看到了那些所謂的“文明人”的貪婪嘴臉:英法聯軍來了,攜帶著槍炮,搶走了珍寶,推倒了人類藝術花園裏的最美的那朵奇花,奪去了無數善良的中國人民的生命……別以為那一切的一切都被曆史衝刷得了無蹤跡。圓明園記得,它是美和惡的見證者,它就像一位老者用它的痕跡向後人們娓娓道來。於是,來圓明園的人們記起了輝煌,記起了傷痛,更記起了我們的責任——重現輝煌的文明,保衛我們的文明。

奧斯維辛集中營

“猶太人的靈魂永葬於奧斯維辛。”

奧斯維辛,那是猶太人無法忘懷的傷痛之地。身上的傷會結疤,心中的隱痛卻會在黑暗孤寂的時候流遍全身……冰冷的鐵絲網、刺耳的槍聲、鮮血、喊叫、哭泣……納粹在奧斯維辛犯下的罪行,給人們心中留下的傷痛,豈是可以忘卻的?奧斯維辛那排排平房是那如墨般黑暗的見證;斯皮爾伯格用《辛德勒的名單》把奧斯維辛展現給了更多人……這些見證黑暗的事物,也見證著黑暗中的不屈、勇氣,告訴我們如何去回避這種黑暗。

諾曼底海灘

陽光依舊如那時一樣,而戰爭的濃煙轉淡,終於消散不見。今日,諾曼底海灘寧靜平和,但那12萬年輕的生命將永鑄於那一年、那一刻。沙子帶著陽光的溫度,握起來,似乎能感受到多年前戰士的鮮血融入其中的溫度。今天,人們站在海邊,靜聽海風傳來久遠的炮火聲,衝鋒向前的怒吼聲。諾曼底,見證一場戰爭之地,以12萬士兵的長眠,見證了扭轉曆史的神話。

對於傷痕與鮮血的見證,不僅僅是為了銘記,不單單是紀念,更是對後世的警示:直視那黑暗,才能擺脫它的深淵,跳過它的天塹。讓我們體會、感受並去保護那來之不易的光明,珍惜這來之不易的和平吧!

【總結點評】本文選取了三個戰爭的場景來表達“經曆”之意,而結尾處升華主題,體現出“見證”的意義。小作者對素材選取得當,語氣深情,內涵厚重,清晰的結構有利於論述觀點。

本文必殺技:文筆優美,結構清晰。

實例二2007年山東省高考作文題

請以“時間不會使記憶風化”為話題,寫一篇不少於800字的文章。

要求:(1)自擬題目;(2)自定立意;(3)自選文體,且文體特征鮮明。

·解題·

“風化”即遺忘,“不會使記憶風化”就是讓我們不要遺忘。作文時不僅要指出“不遺忘”,還要給出“不遺忘”的原因。“記憶”可以是一個個體的記憶,不遺忘可以是對離開的人的感恩。“記憶”更可以是時代的、國家的、民族的,甚至整個人類的記憶;記憶可以是光榮的、快樂的,也可以是屈辱的、痛苦的。對一年前的抗震救災不遺忘,是為了讓感動延續;對一百年前的喪權辱國不遺忘,是為了讓警鍾長鳴;對一千年前的盛唐之治不遺忘,是為了培實民族文化的土壤。將“記憶”讀解為“曆史”,這篇作文將會獲得更廣闊的空間和更厚重的內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