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賞析】本文既介紹了日本房屋特點,又借此表達了作者對於生活的態度。文章的結構簡單明了,語言古樸文雅,表述形式與表現內容間有著巧妙的呼應。
滿分作文——小作文中的大手筆
2008年浙江省高考作文題
閱讀下麵的文字,根據要求作文。
都巿和鄉村,是我們棲居的空間;都巿生活和鄉村生活,是我們平凡的生活。當我們從平凡中回望時,每個人都會有不同的感觸和期待。
請以“觸摸都巿”或“感受鄉村”為題,寫一篇作文,可講述你自己或身邊的故事,抒發你的真情實感,也可闡明你的思想觀點。
注意:(1)立意自定,角度自選;(2)除詩歌外,文體不限;(3)不少於800字;(4)不得抄襲。
·解題·
題目雖然寫的是“觸摸都市”與“感受鄉村”,但無論是都市還是鄉村,都是人類文明的產物,因此都應該由表及裏,引申到對人類文明的感悟上。都市繁華但嘈雜,鄉村淳樸但閉塞,每一種文化都是兩麵的,在感悟的時候一定要注意辯證思維,最好不要出現過於批判的觀點。
站在塞納河畔,可以觸摸巴黎時尚而又典雅的脈搏;身處第五大道,可以感受紐約華麗而又絢爛的氣息;漫步銀座街頭,可以領略東京古老而又現代的文化;停留黃浦江邊,可以體味上海兼容而又獨特的精神……
風情各異的城市,是人類曆史進程的結晶,彰顯出古今中外超凡而不朽的智慧,見證與記錄著文明社會的興衰起落——一個個曾經盛極一時的王朝在各自都市中留下永恒的印記。雄偉的羅馬城至今依然屹立在亞平寧半島的中部,用它那精妙絕倫的建築與令人驚歎的壁畫,訴說著古羅馬帝國曾經稱霸地中海的輝煌。還有壯麗的長安城、幽雅的京都城、神秘的開羅城……哪一件不是鬼斧神工的傑作,又有哪一樣不會令我們感歎古今、追憶昔日的古文明的燦爛?
個性迥異的城市,是平凡人生活態度與情趣的反映,表現出與眾不同的曆史與文化。北京人憂國憂民的大氣,成都人自給自足的閑適,廣州人兼收並蓄的開放,西安人安土重遷的保守,他們都有著長期形成的生活方式,這些都市人精彩而多元化的生活構成華夏大地上絕美的交響曲,交彙成華夏文明和而不同、千姿百態的美麗畫卷,既沉澱著五千年來厚重的文明曆史,也蘊藏著麵向21世紀走進新時代的開拓進取的精神。
都市無疑是美麗的,然而它卻並不完美,透過燈紅酒綠和華燈彩照的外表,我們也時常可以見到都市人浮躁而空虛的內心。快節奏的生活壓彎了城市人的脊梁,扭曲了城市人的心靈,人們習慣於將自己束縛在鋼筋水泥圍成的狹小空間裏,抑或是沉湎於紙醉金迷與醉生夢死的夜生活中。無盡的物質享受衝擊著幾千年來穩定的文明秩序,歐美的“強勢文化”正以勢不可擋的力量席卷全球。激進的現代意識正隨之膨脹,恬靜的古典氣息已無處尋覓。都市人的耳中早已不再是大唐的幽遠歌聲與兩宋的淺斟低唱,取而代之的是節奏明快的迪斯科、搖滾、饒舌;都市人的口中早已不再是口味清雅、益於修身的綠茶,穿著金屬外殼的可樂、雪碧正大行其道。
或許人類文明本就應是不斷改變的,都市的生活也應如此。但每當我透過城市那火熱的外表去觸及冰冷的內心時,不由總會生出一絲悲涼。
一個在物質上日漸富足,精神上卻失去方向的城市,這真的是我們想要的嗎?望著幾千年來都市一路走來的方向,摸著它們不斷演化的軌跡,我追憶著那些遺失的美好,同時又擔憂著:作為人類文化核心的都市文化,究竟應何去何從?是在無盡的物欲中毀滅,還是在精神的涅槃中重獲新生?
我在無限的思考中麵對都市,觸摸它的外殼,也渴望觸摸它的靈魂。但願有朝一日它的內質可以像外表一樣美麗動人,但願有朝一日那些虛假與輕浮都會變為真實與穩健,但願是“雲銷雨霽,彩徹區明”,但願我們可以重新觸摸都市那由內而外的如花般綻放的美麗。
【總結點評】本文由對都市文明的思考,進入反省人類文明的主題。作者非常明智地選擇了具有亮色的結尾,較之哀歎到底更穩妥、闊達。文章結構為遞進式,循序漸進地揭示主題。
本文必殺技:文筆優美,辭藻華麗而無堆砌之感。
第三季:身邊的講述
名家選文——大作家寫的小話題
你銀嬌奶奶這一輩子就做一件事:給人家幫哭。這幾年,幫哭的事淡了。放在十年前,誰家辦喪事,總要請人幫哭的。辦喪事的人家,總想把喪事辦好。這喪事要辦得讓前村後舍的人都說體麵,一是要排場,二是要讓人覺得苦、傷心。辦喪事那天,從早到晚,都有很多人來看。奶奶就喜歡看,還喜歡跟著人家掉眼淚,掉了眼淚,心裏就好過些。誰家的喪事辦得不好,誰家就要遭人議論:“他家裏的人都傷心不起來,一群沒良心的。”其實呀,也不一定是不傷心,隻是那一家子沒有一個會哭的。要讓人覺得傷心,就得一邊哭一邊數落。有人就不會數落,光知道哭。還有一些不知事理的人,平素就不太會說話,一哭起來,就瞎哭了,哭了不該哭的事情。好幾年前,西王莊周家姑娘死了,是瞞住人打胎死的,是件醜事,是不好張揚的。嫂子是半癡人,卻當了那麼多人的麵,一把眼淚一把鼻涕地數落:“我的親妹妹哎,人家打胎怎麼一個個都不死呢,怎麼你一打胎就死呢?我的苦妹子……”被小叔子一巴掌打出一丈遠:“死開去吧,你!”有人倒不至於把事情哭糟了,但哭的樣子不好看,怪,醜,聲音也不對頭,讓人發笑,這就把喪事的喪給破了。這哭喪怎麼那樣要緊,還有一點你曉得嗎?你小孩子家是不曉得的。奶奶告訴你:說是哭死人呀,實是為了活人的。人死了,可不能就讓他這麼白白地死呀,得會哭,會數落死人一生的功德。許多好人死了,就缺個會數落的,他一生的功德,別人也記不起來了。就這麼不聲不響地死了,活人沒得到一點好處,多可惜!如果能有個會哭的,會數落的,把他一輩子的好事一一地擺出來,這個好人就讓人敬重了,他家裏的人,也就跟著讓人敬重了。碰到死去的是個壞人、惡人,就更要會哭、會數落了。誰也不會一輩子全做缺德事的,總會有些善行的。把他的好事都說出來,人心一軟,再一想人都死了,就不再計較了,還會有點傷心他死呢,覺得他也不是個多麼壞的人,他家裏的人,也就從此抬起頭來了。
就這麼著,一些會哭的人,就常被人家請去幫哭。你銀嬌奶奶哭得最好,誰家辦喪事,總得請她。村裏人知道她會哭,是在她十六歲的時候。她十三歲那年秋天,到處是瘟疫。那天,早上剛抬走她老子,晚上她媽就去了。苦兮兮地長到十六歲,這年春末,村西頭五奶奶死了。下葬這一天,兒女一趟,都跪在地上哭。人就裏三層外三層地圍著望哭,指指點點地說誰誰哭得最傷心,誰誰肚裏苦水多。你銀嬌奶奶就打老遠處站著。這五奶奶心慈,把你沒依靠的銀嬌奶奶當自己的孫女待。在你銀嬌奶奶心中,五奶奶是個大恩人。這時,五奶奶家的人哭得沒力氣了,你銀嬌奶奶過來了。她“撲通”一聲在五奶奶棺材前跪下了,先是不出聲地流淚,接著就是小聲哭,到了後來,聲越哭越大。她一件一件地數落著五奶奶的善行,哭得比五奶奶的兒子、兒媳婦、孫子、孫媳婦都傷心。她趴在五奶奶的棺材上哭成個淚人,誰都勸不起她來。哭到後來,她哭不出聲來了,可還是哭。在場的人也都跟著她哭起來。打那以後,誰都知道你銀嬌奶奶哭得好。誰家再有喪事,必請你銀嬌奶奶幫哭。不過,沒有幾個人能知道你銀嬌奶奶怎麼哭得那麼好。她心裏有苦,是個苦人……(選自曹文軒《藍花》)
【賞析】對幫哭奇人銀嬌奶奶的回憶將讀者帶入了鄉村那淳樸寬容的氛圍之中,文章以老人的口氣娓娓道來,讓故事像傳說般優美動人。文章前張後馳的節奏令這個普普通通的故事毫無枯燥平淡之感。
滿分作文——小作文中的大手筆
2009年重慶市高考作文題
生活中有許多故事,你也許是故事的親曆者,也許是故事的聆聽者,也許是故事的評說者……故事讓你感動,故事讓你啟迪,你在故事中思考,在故事中成長。請用“我與故事”為題作文。
要求:(1)立意自定;(2)除詩歌外,文體不限;(3)不少於800字;(4)不要套作,不得抄襲。
·解題·
本題範圍非常寬泛,但切記題目是“我與故事”而非“故事”。因此,無論你選擇何等題材,一定要將該題材與自己的成長,感悟等聯係起來,才能做到真正的扣題。
和所有的三峽人一樣。我的故事紮根於那山清水秀的天上人間,紮根於那清冽冽的三峽水,紮根於祖祖輩輩對這片土地的眷戀與深情。
門前叮咚流淌的小溪是三峽水的分支,兒時的小腳丫曾經在這裏濺起朵朵水花。滴滴水珠中有我的故事,有燦爛的微笑與美好的回憶。
屋頂的炊煙彌漫在小小的村落,炊煙裏有母親的呼喚,有飯菜的濃香。玩耍的孩子迫不及待地起身,擦擦滿手的三峽土,向家的方向奔跑。
而今的我,卻隨著滾滾的人流,不情願地一步步離開這裏——生我養我的三峽。
依舊是叮當作響的小溪,你是否在與我告別?我丟下水珠裏的歡笑,卻不得不在與你的故事後畫上句號。
依舊是土房瓦頂的房屋,卻再也看不到熟悉的炊煙。灶膛裏火早已經熄了,在沒有炊煙的空氣中,我聞到淚水鹹鹹的味道,家鄉與我的故事就這樣完結。
同千千萬萬的三峽人一樣,聽從祖國的召喚,我走在背井離鄉的道路上,用不舍的淚水寫千千萬萬移民的故事。
你可曾看見白發蒼蒼的老者,扶著同樣滄桑的老樹,哭泣跪拜不能起身;你可曾看見頂天立地的三峽漢子,如孩子般眷戀地吻著厚實的黃土;你可曾看見剛直爽快的三峽妹子,一步三回頭的留戀與不舍?移民的故事是一個讓經曆者和旁觀者都淚如雨下的告別。
這告別中的我,也是千千萬萬主人公中的一個。平凡而渺小得同他們一樣,我留戀日迫峰間的寧靜和諧,月影銜山的淒清哀愁,落淚於兩岸猿聲的孤獨悲切,不舍三峽生生世世相依相傍的山山水水。
別了,我的三峽。這告別的故事,總得有人為它畫上句號。我害怕他們太用力了,用筆尖深深刺透我們相連的血脈。這一筆請讓我來畫下,我會輕輕地,小心翼翼地,生怕弄疼我們的離殤。
太多的不舍與哀愁,請你們不要再送,停步吧,接下來的路,我得自己走。
新的城市,新的土地,我會在那裏紮根,生活。千千萬萬的移民會擦去睫毛上的三峽霧晶,微笑著合上告別三峽的故事,翻開曆史新的篇章。
三峽,我的故事就到此結束了嗎?
沒有結束,也不會結束。三峽的水在我的血脈中奔騰洶湧,三峽的山在我的骨骼中伸展挺立。
新的故事,仍是三峽人的故事。那碧水青山,仍是紮根於那割不斷的血脈,仍是紮根於祖祖輩輩的眷戀與深情。我的故事,同千千萬萬的三峽人一樣,永遠彌漫著濃濃的三峽味道,鋪天蓋地,揮之不去。
【總結點評】本文情真意切,描寫了三峽居民麵對遷徙時的留戀,傷感,以及對新生活的向往和期待。整體結構詳略得當,順暢自如。
本文必殺技:情感細膩,催人淚下,卻又引人奮發。
實例一2005年浙江省高考作文題
閱讀下麵的文字,根據要求作文。
唐詩曰:“一葉落知天下秋。”宋詩雲:“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牆來。”
一葉飄零而知秋,一枝勃發而見春。尋常細微之物常常是大千世界的縮影,無限往往收藏於有限中。
請以“一枝一葉一世界”為話題,自擬標題,寫一篇文章。
注意:(1)所寫內容必須在話題範圍之內;(2)立意自定,角度自選;(3)除詩歌外,文體不限;(4)不少於800字;(5)不得抄襲。
·解題·
題目看似開敞,實則範圍明確:“尋常事物往往是大千世界的縮影,無限往往收藏在有限中”。適合“以小見大”“以點帶麵”一類的構思角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