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世界(3 / 3)

千年萬載,華夏一直在吟嘯著,那吟嘯聲便回蕩在千般丘壑,萬斤巨瀾,億萬個炎黃子孫的心中!古老蒼勁的民族啊,曆經多少個春霹秋霜,那嘯聲已是那麼滄桑。現在,我要擷取你殘留的嫋嫋餘音,來窺得你的全部……

在那荒無人煙的西北邊塞,陽關一直靜默著,那是一種無言的哀悼,或許它腳下的萬千墳塋中的枯骨也在靜默吧,他們沒有烏紗封妻的奢望,隻是一介布衣養家糊口的企盼。然而他們走到了這裏,在中原慈母的白發中,在江南春閨的遙望中,在湖湘稚兒的夜哭中,走到了這裏!為的就是一個完整的疆場,為的就是一方子孫們的淨土,為的就是一個昂然挺立的民族!他們甘願終身抗夷,甘願暴骨沙礫。在這裏,我看到了華夏你的慘烈決絕與剛強。

悠悠,不盡長江滾滾流。是的,長江一直在流淌著,如此之長,橫亙著中原。然而,在時間上,它似乎更長,貫穿著整個曆史。在長江的上遊,有劉備白帝托孤的眼淚,也有李白揚帆蕩槳的身影。或許,劉備與李白完全是兩類人,一位是爭逐天下的君主,一位則是周遊天下的詩人。帝王將相自成其蓋世偉業,賢士詩人自成其千古文章。然而,長江以它的廣博容納了這一切,在清晨迎接李白嘹亮的吟唱,在傍晚又迎接劉備疲憊的馬蹄。在這裏軍事與文辭交融,征服與解脫交融!在這裏,我看到了華夏你的寬容與博大。

最後,我漫步走在江南的古鎮,蓴鱸之思和那個桃花流水的童話,或許已成為每個華夏兒女的情結,在這裏,有人選擇了隱逸。“大隱隱於市”,於是,就把自己完全銷融於鍋碗叮當聲中,把自己完全銷融於雜貨俗物叫賣聲中,而這裏溫柔的小橋流水,溫柔的炊煙老屋,這裏淳樸的鄉親鄰裏,也都欣然接受你的到來。然而,古鎮,也有難以捉摸的一麵,便如白發蘇州的那個複社,以及那篇膾炙人口的《五人墓碑記》。在這裏,我看到了華夏你最深處的溫柔忍讓與爆發!

華夏大地山川秀美,人文醇美,在這小小的一山一川、一人情一風俗間便倒映著華夏的全貌,讓我們透過山水人文,去窺得華夏母親的容顏。

【總結點評】本文主題宏大,在高考作文的短時間內本是較難把握的題材。但小作者收放自如,立足於祖國幾個著名的山水景觀,展開了對豐富多彩的華夏文明的歌頌。以點帶麵,詳略得當。

本文必殺技:言辭優美,語彙豐富。

實例二2007年湖北省高考作文題

閱讀下麵的文字,根據要求作文。

母語是一個人最初學會的一種語言,人人都有自己的母語。母語是民族文化的載體,是民族生存發展之根。在當今世界多元文化競爭與交彙的時代,母語越來越受到普遍關注,我們交流思想感情,欣賞文學作品,掌握科學文化知識等,都離不開母語。可以說,我們每天都在感受母語,學習母語,運用母語。

請根據你對以上材料的理解和體會,自選角度,寫一篇作文。

要求:自定立意,自選文體,自擬題目,不少於800字。

·解題·

傳統文化和現代文明如何融合是永遠的話題,題目中既肯定母語的重要性,也承認當今世界是個多元文化競爭和交彙的時代。角度全麵,思維辯證,令人讀來信服。

家裏的電腦不幸染上病毒。母親對著黑屏上一個個冷僻的英文字母直瞪著眼。我回家修好電腦後,她還一直抱怨:淨是些ABCD,難道就沒有全中文的電腦嗎?

我心中一慟,是啊,為什麼我們有方正,有聯想,卻沒有全中文的電腦?僅僅是因為電腦不是中國發明的嗎?我認為,我們正在喪失些什麼,等到它悄悄地消逝了,我們就將陷入恐慌與失落。

推開門,我想到樓下書店去買本書。映入眼簾的是鄰人的大門。兩個小天使牢牢地釘在門板上,手中握著的木牌上是英文書寫的welcome(歡迎)。我看著木牌,久久地感覺不到鄰人熱心真誠的好客,仿佛隻是19世紀某位英國紳士的禮節性問候,與那冷冰冰的拒絕卻有幾分相似。

鄰人的門口隱隱有些動靜,門把緩緩變動了方向,我逃難似的下了樓。母語是生存、交流的重要工具,誰說不是呢?麵對金色的welcome,我什麼也說不出來。這裏不是倫敦,也不是紐約,這裏隻是中國一個普通的居民區,是一個孕育了屈子、生養了昭君的地方。下樓,我一步一步走得艱辛。我覺得有什麼和我一樣,緩慢而無知覺地在下樓,下樓。

進了書店才發現一本宋詞也如此難尋。《教你如何學英語》之類的書籍卻讓人眼花繚亂。我看著冷漠的店員卻開不了口。失語,失語。我倉皇地在一片文明中尋找“紅了櫻桃,綠了芭蕉”的低吟淺唱,“把吳鉤看了,欄杆拍遍”的壯誌。那個不起眼的角落裏,終於,發現有些年頭的詞集。微卷的邊緣好似是被人翻過了。我想笑一笑,卻還是勉強,這個角落的灰塵與蛛網集體失語,冷冰冰地看著中華文化的失落。

結賬的時候看見出了門的鄰人在和別人打招呼。用時下的話說,這是一種禮貌,一種氣質。可是這種外語的招呼聲是英國的禮貌,香奈兒的氣質,不是“你好”的溫文與謙恭。我張張口,卻什麼也說不出來。拿著書,我飛奔回家。

歐陽修在《玉樓春》裏寫道:“未語春容先慘咽。”以前不懂,隻是閑閑地認定不過是春風吹出的愁,秋水灌出的怨,不想得真有一天,未語春容先慘咽。

母親笑說,等我長大了要給她做一台全中文的電腦。我以為,我們要做的,還有很多。

【總結點評】本文構思巧妙,將生活中一個小小的場景用對比,比擬等方式敘述出來,使之引人深思。對母語失落的同時亦提出將來要為母親做一台“全中文的電腦”,“我們要做的,還有很多”,使文章立意得到了升華。本文文筆流暢,語彙豐富,運用大量有符號性的詞語,如“倫敦紐約”對應“生養了昭君的地方”,“教你學英語”對應“紅了櫻桃,綠了芭蕉”。

本文必殺技:談論時事,不偏不倚

1.新聞中的素材:發揚中國文化

法蘭克福書展上的“中國力量”

2009年10月,第61屆德國法蘭克福書展拉開帷幕,中國作為主賓國活動是繼北京奧運會之後我國最重要的對外文化展示活動,也是新中國成立60年來中國出版業在國外舉辦的規模最大、影響最大的一次出版文化交流活動,是中國出版業對外開放、融入世界出版業的重要標誌。中國展團組織了100多位作家的代表團,以一種平等交流的心態,向世界展示了5000年中華文明的燦爛輝煌,述說了當代中國日新月異的發展變遷,中國元素在書展上大放異彩。

法蘭克福書展引來了全世界對中國的關注,麵對中國在書展上所引發的“動靜”,一些國家深感“不習慣”,但法蘭克福書展無疑讓全世界看到了“中國的力量”。

2.時事裏的啟示:時代文化現象

文化打假

一係列文化打假事件也在2009年被媒體推至輿論的風口浪尖,最具代表性的便是假唱、假票房和假學術明星。文化部一紙“禁假令”,給濫竽充數的“南郭先生”們敲響了警鍾,假唱這個頑疾,終於可以在法律的規範下通過市場監管來逐步解決。票房造假在2009年讓中國電影蒙羞。電影《阿童木》在上映之後,出品方宣稱首周票房突破4000萬元,遭遇質疑後縮水至1700萬元,媒體毫不留情地戳穿了一些電影票房注水的謊言。有評論人士認為,中國電影是做大的而不是吹大的,靠吹牛中國電影將不會走遠。而被冠以“國學大師”“活屈原”等光環的百歲老人文懷沙也在2009年“晚節不保”,當學者李輝就年齡、經曆、學識“三疑”文懷沙的文章經媒體刊登後,學術界一片嘩然,網絡上更是掀起了一場“打假”的狂潮。

2009年儼然是中國文壇的一個“多事之秋”,各種鬧劇和官方或民間的榜單也層出不窮。昨日,由網友選出的“2009年中國十大文化人物”揭曉,鐵凝、賈平凹、鄭淵潔、文懷沙等十人最終入選,而在這一年曝光率頗高的武俠作家金庸和明星學者餘秋雨卻雙雙意外落選,從而使這一評選結果一經揭曉便遭到一些業內人士的質疑。85歲高齡的著名武俠作家金庸加入中國作協並當選名譽副主席,明星學者餘秋雨頻現“詐捐門”和“關博門”,這些無疑都可算作是2009年的文壇大事件,對於兩位當事人金庸和餘秋雨的落選,一些業內人士紛紛表示“很難理解”,並對這一民間評選結果的客觀性提出質疑。而資深網友“不是我不明白”則分析指出,金庸和餘秋雨雖然知名度都夠高,在2009年度也都炙手可熱,但“他們渾身上下都充滿著一股銅臭味,漸已喪失掉一個文化人應有的追求和理想,已算不得是嚴格意義上的文化人,把他們排除在‘十大文化人物’之外理所當然,無可厚非”。

3.時事中的爭議:解讀文化事件

撲朔迷離的曹操墓

中國廣播網2009年12月27日報道

據中國之聲《央廣新聞》10時52分報道,河南省文物局剛剛在北京向新聞媒體公布一項重大考古成果。河南省文物局副局長新聞發言人孫英民宣布重大考古發現,曹操高陵在河南得到考古確認。

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在安陽縣安豐鄉西高穴村搶救性發掘一座東漢大墓,獲得重大考古發現,經權威考古學家和曆史學家根據古資料現場考證研究,認定這座東漢大墓為文獻記載中的曹操高陵。

這座大墓在河南省安陽縣安豐鄉西高穴村南,曾多次被盜,為了及時有效地予以保護,2008年12月經報國家文物局批準,河南省文物局組織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開始對這座墓葬進行搶救性的考古發掘。

此新聞一出,國內考古界就引發了熱烈的反響甚至爭議。某門戶網相關專題文章標題如下:

專家稱曹操墓薄葬開發潛力不足(07日10∶22)

專家稱曹操墓名牌是薄葬表現(07日10∶19)

質疑者稱曹操墓墓主身份證明缺少科學性(07日10∶17)

四川學者稱安陽曹操墓可能為大臣常林墓(07日05∶10)

曹操墓考古工作因氣溫太低暫停(07日02∶15)

專家回應對曹操墓質疑稱猜想不等於判斷(06日23∶54)

曹操墓遭民間質疑隻因證據缺少科學性(06日23∶53)

專家稱曹操墓開發為時太早,應繼續尋被盜文物(06日23∶50)

三國名將祠廟多身首異處,馬超墓正在開發中(06日23∶48)

考古隊領隊親述發掘曹操墓魏武王石牌詳情(06日16∶08)

專家稱DNA鑒定不能完全判定曹操墓主真實性(06日15∶15)

考古工作者曾在河北臨漳鄴城探尋曹操墓多年(06日12∶03)

曹操高陵論證過程被指過於草率(06日03∶54)

河南安陽官員否認曹操墓帶來4億元效益(06日00∶07)

河南安陽官員:曹操高陵認定經得起曆史檢驗(05日16∶37)

曹操墓吸引力凸顯,民眾及“後人”紛遝而至(05日16∶30)

專家稱江西有曹操後裔,多由安徽遷徙而來(05日12∶52)

教授建議邯鄲與安陽聯手打造曹操旅遊文化區(05日04∶48)

多名網友自稱曹操後人願進行DNA鑒定(05日03∶30)

重慶疑似曹操後人希望被正式確認(05日02∶45)

曹植遺骨下落不明,DNA鑒定曹操墓設想落空(05日02∶29)

從曹操墓所帶來的一係列新聞熱點中,我們可以感受到人類文化遺產對於社會的影響力。對於考古學家來說,曹操墓的發現是成果;對於地方政府來說,曹操墓的發現是政績;對於當地居民來說,曹操墓的發現是機遇;對於民間學者來說,質疑曹操墓是眼球;對於普通網民來說,質疑曹操墓是習慣;對於曹操後裔來說,做DNA鑒定是榮耀……

你可以從中選擇一個視角展開議論,也可以就“曹操墓帶來的爭議現象”本身表達自己的想法。每一則社會新聞的背後都有其複雜而深刻的社會原因,捕捉到其中的信息,就可以很好地運用時事這一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