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3章 自己動手學科學(5)(3 / 3)

“達爾文先生,我們在野地裏捉到了這隻從沒見過的蟲子。您是生物學家,能告訴我們它的名字嗎?”孩子們說。

達爾文望了望盒中不動的“蟲子”,心中立刻明白了孩子們的來意。他不動聲色地笑了笑,對他們說:“很好,你們在捉蟲子時,是否注意到了它在嗡嗡地叫呢?”

“是的,它在嗡嗡叫。”孩子們彼此的肘輕輕碰了一下,搶著回答。

“那麼,孩子們,它的名字叫嗡嗡蟲,對不對?”達爾文友好地說。

望著達爾文那和藹可親的樣子,孩子們的臉紅了。他們不好意思再打擾科學家的工作,捧著盒子告別了。

追索陽光的秘密

丹麥醫學家奈爾斯·賴伯格·芬生一生致力於研究陽光對人體健康的影響,先後發表過關於紅光治療天花、關於化學光線在醫學中的應用,光線治療等論文專著,找到了治療天花、狼瘡病的方法,並開創了日光浴治療疾病的先河。

奈爾斯從小個子矮、性格內向。上小學時,他常受到一些身體強壯、個子高大的調皮搗蛋學生的取笑與侮辱。奈爾斯慢慢地變孤僻了。他常常一個人活動,到大自然中去尋找自己的小天地。

平時一有空閑時間,他就在樹林中追逐鬆鼠、捕捉蝴蝶、挖小蟲子;累了就躺在鬆軟的草地上,聽百鳥歡唱,享受陽光暖洋洋地擁抱,還放聲唱歌,真是成了另一個人。

到了暑假,他就到海邊住上一段時間。他住在漁民家,幫助漁民駕船、拉網、取魚,真是開心極了。在遼闊無邊的海洋中,他看到漁民在風浪中、在陽光下,勤勞勇敢地生活。毒辣辣的太陽光曬在小奈爾斯身上,他的臉曬黑了,胳膊和腿也曬黑了,他感到很舒服,對陽光產生了越來越強烈的感情和興趣。

為什麼太陽曬在身上會這樣舒服?太陽光中是不是有特殊的東西?太陽光可能會殺死身上的病菌,不然漁民為什麼不愛生病?

一個個暑假過去了,小奈爾斯的身體也在陽光的照射下變得強壯起來。一個個問號,使他開動了腦筋,萌發了研究陽光的理想。最終,他成為用光線治病的神醫,保住了成千上萬人的生命。

李比希研究炸彈

李比希是德國化學家。他少年時為藥劑師當過學徒,大學畢業後曾赴巴黎留學。他發現了異氰酸的異構體雷酸,改進了有機物中碳、氫元素定量分析法,創造了三氯甲烷、三氯乙醛、肌酸等,並與維勒合作提出了“基團論”等。他的重要成就還有把化學應用到農業生產上。

李比希的父親是德國達姆施塔特城的一名藥劑師,家中有6個小孩,隻靠父親的微薄收入艱難度日。為了幫助父親承擔養家糊口的責任,李比希從小就經常幫助父親在藥店裏忙這忙那。父親經常在藥房裏調製各種藥物、顏料、油漆,這些神秘的化學品的變化多端,激起了小李比希的無限想象力,使他從小立誌要當化學家。

李比希聰明過人,在藥店幫忙時,偷偷學會了不少製造化學品的本事。他最喜歡研究的是炸藥,還學會了製造雷管。他自製了一些逼真的玩具“炸彈”,賣給當地有錢人家的小孩,掙來的錢好貼補家用。唯恐出事的父親警告他多次,他隻好轉入“地下生產”。

有一次,一個同學又向他買玩具“炸彈”。這次他小心翼翼地把“小炸彈”帶進學校,誰知上課時不知怎麼搞的竟然爆炸了。巨大的轟響震驚了全校,師生們紛紛跑向走廊。雖無傷亡,學校查明情況後,還是把李比希開除了。

一心盼望兒子學有所成的父親傷心極了,隻好送他到外地一家藥房當學徒。李比希記住了父親的教導,以勤奮和能幹很快成為店老板的得力助手。老板允許他業餘時間在自己住的閣樓上擺弄各種化學藥品。於是,他“舊情不忘”,又開始研製炸藥了。誰知好景不長,正當他在研製炸藥的興頭上時,不小心又發生了爆炸,把老板家的閣樓房頂炸出了一個大洞,他自己被氣浪衝到一邊摔了跟頭,竟沒有受傷。闖下了如此大禍,李比希隻好卷行李回家了,那年他正好15歲。

正是這種對化學的赤誠熱愛,使得李比希成了一名偉大的化學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