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斯特是荷蘭北部哈拉姆城一個小旅店的老板。他是個很善於動腦的人,為人也仁慈,小孩子們都喜歡他。有一次,科斯特帶著一群孩子去森林玩,為了討孩子們喜歡,他在一些小塊木頭上麵刻字,然後從口袋裏找出一點紙來,給每個小孩印一張。回來時,他觸發了靈感,產生了如同畢昇發明活字版一樣的想法。他想:為什麼不可以用活字呢?把一麵字排好,印刷起來,然後再排一麵,這樣就可以連續做下去。那些刻字工人想用他們刻出的字版來超過那些抄寫經典的僧侶們,但他們要費很多工夫才能刻出一麵稿子來,這太費時間了!而且用完以後就不能再用了,隻好燒掉。這麼慢的速度,每麵都要重新刻。要是用能隨意移動的字該多好啊!
沿著這個思路,他繼續想下去:如果能把每個字用木頭分開,刻得平整又清楚,大大小小的成排成列,這是可以辦到的。但還可以更簡化一點兒,用硬一點的金屬熔化後鑄成模型。把字母刻在鋼頭上,然後打在較軟金屬鑄成的模型上,這就可以製成一個活字了。每打一次就是一個模型,每一個鋼頭就可以打出許多活字模來。這樣,科斯特抱著試試看的想法造出了許多活字,他用鋼頭刻字母,然後鑄出活字來,排成一段段文章,合並成一麵。就這樣,他印出了一頁頁的書。
科斯特成功了,他印出了歐洲第一部活字印刷的書。這個日期現在已經說得不太準確了,有人說是1420年,也有人說是1428年,還有人說是1440年。不管怎樣,活字印刷總算在歐洲出現,並得到了飛速的發展。
關於歐洲活字印刷的發明者,另外一種說法是德國的約翰內斯·古騰堡。傳說,歐洲在15世紀以前是沒有撲克的。15世紀時,到中國旅行的歐洲人把中國的骨牌遊戲帶回了歐洲。當時骨牌在歐洲風靡一時,而製造骨牌也成為了一個重要產業。歐洲製的骨牌,最初完全是用手工,雕刻之後,塗上顏色。
後來知道用印刷的方法,先把模樣刻在薄金屬板上,然後用有顏色的墨水印在紙片上。再以後便用木板代替金屬板,工作效率更高了。據說古騰堡有一天晚飯後和他的妻子玩骨牌,他手中摸著骨牌,心裏想:這牌我也會做!第二天,他照骨牌的樣子刻了塊木片,再用墨水印出骨牌來。同時,他把妻子的名字也用同樣的方法印出來,這使他的妻子喜出望外。
有了這小小的成功,古騰堡進而刻印較複雜的東西。他又印了些聖像,掛在店門口,惹得行人紛紛爭購,這給他帶來了意外的收入。他更熱心於印刷的研究了,在獲得修道院的允許後,他刊印了《貧者的聖書》。
在實踐中,他逐漸體會到,在一塊木板上刻上字,比起用獨立的字模拚版來要困難得多。於是他開始用木頭刻字模,然後創造出排列用的字框,活字印刷終於獲得了成功。這時是1445年,古騰堡覺得非常高興。
洗澡時發現的秘密
阿基米得博學多才、智慧過人,他用他的發明創造為自己的祖國作出了許多傑出貢獻,備受希倫國王的信任。國王曾訓諭他的臣民們說:“無論阿基米得講什麼,都要相信他。”
有一次,國王做了一隻純金的冠冕,他懷疑工匠用其他的金屬混雜在王冠裏,但又找不出確鑿的證據和方法來檢驗。於是,他想到了才智過人的阿基米得,要求他想辦法檢驗一下。阿基米得被難住了,他苦思冥想,但一直想不出辦法。這天,他去洗澡。他剛站進澡盆的時候,水就往上升起來,他坐了下去,水就溢到盆外來了;同時,他感覺到身體在水中的重量減輕了許多。他恍然大悟,忙從澡盆裏跳出來,高興得忘乎所以,大聲喊著跑出去:“我知道了!我知道了!”周圍的人莫名其妙,以為他得了神經病,原來他發現了檢驗國王冠冕的辦法。
他找了一個剛好能包容下王冠的水罐,將裏麵注滿水,又向國王要了一塊跟給工匠做王冠用的一樣重量和大小的純金。檢驗開始了,他分別將王冠和純金放入水罐裏。結果發現放王冠時水罐裏溢出的水要比放純金塊所溢出的水要多。於是阿基米得據此指出,王冠裏一定混雜了比純金比重小的其他金屬。
人人都知道,如果洗澡時鑽進澡盆裏,澡盆的水必然上升,由於水的浮力,身體的重量也必然減輕。阿基米得察覺出,如果王冠放入水後,所排出的水量沒有跟同樣大小的純金所排出的水量一樣多,則金匠替國王所製的王冠一定夾雜了其他金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