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斯的作為震動了老師的心,從此他知道這些窮人的孩子有了不起的才能,應該認真教育他們。老師特意從漢堡買來了書送給高斯。在以後的學習中,高斯對算術更加感興趣了。
找不到家庭教師
馮·諾伊曼是美籍匈牙利數學家。他自幼就顯示出數學才能,獲博士學位後移居美國,成為普林斯頓大學的數學明星,在算子理論、量子理論和集論等方麵都取得了重大成果。二戰期間,他為研製原子彈作了重要貢獻。戰後,他被譽為“電子計算機之父”,並當選為美國全國科學院院士。
馮·諾伊曼出身於貴族家庭,他的父親家財萬貫,是匈牙利首都布達佩斯有名的銀行家。父親馬克斯先生十分喜愛兒子,在他還不會走路時,便將他抱在膝蓋上算賬。
有一天,馬克斯先生正在算賬,突然聽見兒子在背賬簿上的數字,當時馮·諾伊曼僅3歲。馬克斯十分驚喜,又翻過幾頁,讓兒子識記,結果他一字不差地背出這頁上的全部數字。馮·諾伊曼6歲時已能用心算做8位數的除法算題了,他8歲時已能掌握微積分了。
1913年的夏天,報紙上的一則招聘啟事,在布達佩斯城引起轟動:馬克斯先生願以高於一般家庭教師10倍的高薪,為11歲的兒子請家庭教師。一個月過去了,仍不見有人應聘。原來這位“數學神童”的非凡智力,驚人的記憶力、心算能力、理解力及語言表達能力幾乎傾城皆知。
父親失望地把兒子送進當地學校讀書。在馮·諾伊曼12歲時,便能讀《函數論》了。他從不隨意浪費每一分鍾時間,對學習精益求精。23歲那年,他獲得物理、數學博士學位。之後,他先後研究了許多學科,成為著名的“科學全才”。
叮嚀自己的信
德國著名醫學家歐立希為研製新藥,夜以繼日地在實驗室裏忙碌。一天郵遞員送來一封信,信的內容是:
親愛的歐立希:
7月8日是你父親的生日,可別忘了給他送去一塊大蛋糕,慶祝壽辰。
歐立希
1907年7月4日
他為什麼要給自己寫信呢?重視生日慶賀是德國人的風俗,尤其是老人的壽辰親人是必到場的。當時歐立希和他的助手為了治療非洲肆虐的一種流行病,正在試製一種新藥。他們餓了就簡單吃點麵包之類的便餐,困了就以厚書為枕在長椅上休息片刻。為了拯救非洲的患者,他們幾乎將一切置之度外。深恐自己忘記了父親的生日,他想出了這個好辦法。
19世紀初,德國的郵電事業還不太發達。即使是本埠的信件,也需幾天後方可收到。歐立希事先寫好信投入郵筒,第三天他收到了信。收到信後,他放下工作,趕緊到商店買生日蛋糕,趕去給父親祝壽。生日慶典熱鬧非凡,親朋好友見歐立希趕來了,高興地鼓起掌來。隻見他手捧蛋糕,給父親深深鞠了躬,又匆匆忙忙和大家告別回實驗室了。父親十分理解兒子的心情,不但沒有抱怨,反而鼓勵他專心去工作。
歐立希和他的助手付出了艱苦的勞動,經過600多次的反複試製,新藥終於麵世了。
醫生眼中的國王
羅伯特·柯赫是普魯士德國的微生物學家和著名醫生,由於他的勤奮和努力,在醫學上曾有多種發現和高超的醫術,當時在國內外名氣很大。
得知非洲流行一種昏睡病,病人整日昏昏欲睡、神誌不清,直至死亡,到處人心惶惶,柯赫專程去考察、研究這種病。回國後,他被邀請到國會去等待有關高級官員的接見。
柯赫在認真做了準備之後,趕到國會大廈等候接見。哪知他偶然發現大廳裏正在開著一個重要會議,台上講話的人振振有詞,台下許多昏庸的官員卻在睡大覺,並能時而聽到他們打呼嚕的聲音。他諷刺地說:“現在我才知道,我千辛萬苦地到非洲去考察是完全沒有必要的,眼前的豐富昏睡病材料足夠了……”
回去之後,柯赫心情久久難以平靜。他把所見的高級官員的昏庸行為,上書給普魯士國王,並提出了醫治這種“政治病”的意見和“藥方”。普魯士國王非但沒有重視和采納著名醫生的忠告,反而聽信某些人的讒言,認為他是誣陷,出於愛才之心才沒有追究他的“罪名”。
一次國王病了,想起了柯赫,請他到宮中來,並對他說:“希望你為我治病比為其他病人治得更好些。”柯赫問他為什麼。國王接著說:“因為你是國內最有名的醫生,而我是最有權勢的國王。”
“請原諒,陛下。您的要求我不可能做到。在我眼裏,任何病人都是我的國王,所以我才成為一名最有聲譽的醫生。”柯赫邊給國王看病邊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