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章 交通大動脈——鐵路(2 / 3)

英國的斯托克頓—達靈頓鐵路,是世界上首條承載蒸汽機車的永久性公用運輸設施,於1825年9月27日,正式通車。通車典禮極為盛大,設計者斯蒂芬森親自駕駛著由機車、煤水車、32輛貨車和1輛客車組成的載重量約90噸的“旅行”號列車,於上午9點從伊庫拉因車站出發,在下午3點47分抵達斯托克頓,運行路程長為31.8千米。

世界第一條鐵路的正式開業與運營,是近代鐵路運輸業的開端。由於鐵路有很多優點(速度快、方便、經濟等),因此其發展極為迅速。在其發源地英國,修築鐵路是最熱門、最時髦的一件事。英國鐵路修建的高潮時期出現在19世紀50年代,1880年,基本完成主要的線路,1890年,已經形成全國性的鐵路網,路網總長為3.2萬千米。

近年來,全世界117個國家和地區擁有的鐵路裏程大約為120多萬千米,印度、加拿大的鐵路裏程達6萬多千米,我國鐵路裏程已突破7萬千米,俄羅斯鐵路裏程大約為10餘萬千米,而美國則多達20多萬千米;其他國家擁有的鐵路裏程相對較少,例如法國、德國隻有4萬多千米,阿根廷隻有大約為3萬多千米;日本、意大利、墨西哥、巴西、波蘭、南非等擁有鐵路更少,差不多都是2萬多千米;英國、西班牙、瑞典、羅馬尼亞等1萬多千米,而澳大利亞、匈牙利、新西蘭、奧地利、芬蘭、智利、古巴、挪威、保加利亞、比利時、巴基斯坦、土耳其、朝鮮、印度尼西亞、伊朗、埃及等國家大多超過4000千米。

鐵路在各大洲的分布比例大約為:美洲36.8%,歐洲34.2%,亞洲17.5%,非洲7.5%,大洋洲4.0%。

從上述數據可以看得出來,經濟越是發達的國家,擁有的鐵路也就越多,因此世界各個國家要想擁有更多的鐵路,隻有努力提高自己的經濟實力。

5.欲窮千裏目——鐵路的發展趨勢

對於未來鐵路的發展趨勢,生活在今天的人們是很難準確地說出來的,也不太可能說清楚。然而我們可以根據已有的科學原理,來設想我們可以通過努力能夠造出什麼樣的鐵軌來。

在長達一個世紀的時間裏,鐵路一直是陸上運輸的寵兒。然而,隨著汽車、航空和管道運輸的快速發展,鐵路的優勢地位便開始動搖了。

安全、準確、快速、方便、舒適是社會經濟發展的要求,為了更好地適應貨主和旅客這一需求,世界各國鐵路紛紛采用大規模的現代化技術,對其進行改造。與此同時,改革運輸組織工作,在重載、高速運輸和信息技術方麵取得了優秀的成績。另外,由於現代管理和優質服務以及鐵路的區域聯網、洲際聯網的快速發展,使得鐵路又添活力,因此仍然在陸上運輸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依據近年來的發展水平,世界各國鐵路客運發展的總趨勢是:高速、密度大,擴編或采用雙層客車。要想實現客運高速化,就必須采用動車組和電力機車牽引旅客列車,這是一個必不可少的重要條件。

輕軌交通的發展,不僅能夠改善城市交通環境,而且也是一種富有生命力的交通工具,因此會受到越來越多的觀注。世界各國解決人口密度相對較大地區的客運繁忙的有效措施就是:市郊鐵路與地下鐵道、輕軌鐵路緊密聯結,不僅共線,而且共站,共同構成大城市的快速運輸係統。隨著科技的發展,未來的大城市快速運輸係統將與全國鐵路網相連,共同合作,構成一個統一的客運運輸網。

集中化、單元化和大宗貨物運輸重載化,是世界各國鐵路發展在貨物運輸方麵的共同趨勢。現如今,列車性能已趨於維護費用和能源的極限。鐵路的軟件革命(即改進管理與控製),能夠使鐵路的技術設備的效能發揮得更充分。

能夠改變傳統通信、信號兩個領域關係的信息係統,通常是由電子計算機、光導纖維、數字技術構成的。其發展趨勢為:計算機聯鎖取代近年來的電氣—機械聯鎖。不僅如此,還可自動排列進路,能夠使密集列車運行作業達到最優化目標。這樣的話,能夠不受調度員的人腦速度和能力的約束。

通常情況下,電氣化鐵路上采用的是最高用電量控製技術。換言之,在峰值時,能夠自動采取措施短時間內切斷采暖等用電,隻有這樣,才能更好地保證正常牽引用電。近年來,日本以及西歐等國家大多數的電氣化鐵路采用的都是這一係統。這種係統的發展過程是這樣的:從有接點的繼電係統過渡到無接點的半導體電子係統,再從無接點的半導體電子係統到電子計算機控製係統。

在鐵路硬件方麵,世界各國都在進一步加強鐵路機車車輛的技術改造。由於出現了內燃機車的代用燃料,所以重新優化傳統內燃機車發動機,已勢在必行。近年來,大多數的電力機車采用直流串勵電動機,雖然此電機牽引特性良好,但非常容易發生空轉現象。因此,采用交流電力機車,也是未來鐵路的發展趨勢。

對於貨物車輛而言,不僅要采用大型貨車,同時也要在降低貨車自重、提高軸重或增加軸數等方麵進行技術改造。然而客車的目標,是能夠達到高速化,以發展輕型化車輛的重要條件。對於那些轉向架的結構、車體的結構等,其發展方向為輕量化。

由於科技的不斷發展,出現了越來越多的新材料,例如耐大氣腐蝕的耐候鋼、熱鍍鋅鋼板等金屬材料,玻璃鋼、泡沫聚氨酯、合成纖維布等聚合材料以及精密陶瓷材料,還有光導纖維、超導材料以及接觸網等各方麵正在為人們服務。

由此看來,由於高新技術的進一步發展和應用,鐵路將不斷向優質、實用,現代化方麵發展。

6.鐵路之最——以最聞名的鐵路

對於鐵路,我們每個人並不陌生。可是,如果問你一些與鐵路相關的知識,可能知道的人就不多了。下麵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些與鐵路有關的知識!

英國,是現代鐵路的發源地。世界上鐵路線路最長的國家是美國,若按人口平均來計算的話,全球鐵路密度最大的是國家應該是加拿大;若按國土麵積來計算的話,全世界鐵路密度最大的國家應該是比利時。

俄國的第一條西伯利亞大鐵路,是世界上最長的鐵路,全長為7416千米。位於意大利和梵蒂岡邊境之上的梵蒂岡教皇國鐵路,全長不及1千米,是世界上最短的鐵路,隻有兩扇電動的活動鐵門作為分界線,全線職工僅有10名。

美國擁有世界上最寬的鐵路,其軌道的軌距寬為5米。行駛在這條鐵路上的車輛寬有7米之餘,橫向可裝載汽車12輛,每小時運行200千米。

中國的鷹廈鐵路,是世界上最長的海上鐵路,以江西鷹潭為起點,途經福建邵武、漳平,抵達廈門,全程長為694千米,其中穿過廈門海峽的鐵路段就有5千米。當時,為了修築這條海上鐵路,從距離廈門不遠處的高山和島嶼開采了很多花崗石,全部用來填海,才有了今天的“十裏長堤”。

瑞士,是世界上最早實現鐵路電氣化的國家。第一條民用電氣化鐵路於1894年開始運營,直到1895年,大多數鐵路已實現電氣化。

美國建立的太平洋鐵路,在世界上是最早建立計算機網絡係統的鐵路。1972年,建成了這一計算機網絡係統,鐵路運營管理因此更為準確、迅速和機動。自此,美國實現了在管理上的科學化和現代化。

成昆鐵路——從四川省成都經西昌到雲南省昆明,全長為1085千米,沿線一共經過427個隧道,653座橋梁,也就是說平均每2.5千米就有一條隧道,每1千米就有一座橋梁。這在世界鐵路建築史上,可以稱之為一大奇跡。因此中國的成昆鐵路,被稱為是世界上隧道和橋梁最多的鐵路。

7.最長的“凍土隧道”——青藏鐵路

想知道全球海拔最高又最讓人期待的一條幹線是哪一條嗎?那就是修建在“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上的青藏鐵路。

修建青藏鐵路是黨中央、國務院在進入新世紀之際做出的具有重大戰略意義的決策之一,是我國“十五”四大標誌性工程之一,是西部大開發的重點工程之首。

此鐵路沿線海拔大約為3000米上下,其中最高的為5000米,是中國首條高原鐵路,同時也是世界上迄今為止海拔最高的鐵路。與成昆線比起來,雖然工程量不比成昆線大,由於高原氣候惡劣,自然條件差等因素,使得修築難度增大。此外,由於該條鐵路的建成會大大降低進出西藏的難度以及路費,所以藏區人民強烈盼望能夠盡早建成該條鐵路。

2007年7月1日,青藏鐵路已正式運行。全程長為1956千米,其中有960千米的海拔高度大約超過了4000米,不僅如此,還有550千米地段穿越高原常年凍土地帶。唐古拉山埡口終年白雪皚皚,被人們稱為“離天最近的鐵路”和“世界上最高的鐵路”,其最高點位於海拔5072米之處。

1984年,西寧至格爾路段建成,長大約為846千米。該鐵路北起青海省西寧市,南到西藏自治區拉薩市。青藏鐵路格爾木至拉薩這一路段,起點為青海省西部重鎮格爾木市火車站,經過南山口,再上青藏高原腹地,然後越過唐古拉山,直接進入西藏自治區,最後到達西藏自治區首府拉薩市。其線路走向,與青藏公路基本並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