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5章 軍用飛機大全(4)(3 / 3)

同年秋季,麥克阿瑟與尼米茲率領兩支勁旅逼近戰略要地菲律賓,日軍決定孤注一擲,背水一戰。10月20日,爆發了曆史上規模壯觀的萊特灣海空大戰,以30架戰鬥機飛行隊為核心的300餘架疾風實際上是被當做攻擊機出海阻擊美海軍艦隻攻勢的。為了維持最起碼的行動半徑和攻擊力度,飛機不得不在左右翼下分別掛上炸彈和副油箱,飛行員為保持飛行平衡和準確投彈,真是費煞了苦心。這些飛機從納格羅斯島上起飛,一邊與美國的海軍飛機苦鬥,一邊還得設法將目標炸沉。當時,疾風還輪番攻擊了敵方前沿機場、並為自己的補給船隊提供過空中掩護。也許大家都沒有料到,疾風的拿手好戲是俯衝轟炸。它們常掛上30-250千克不等的大小炸彈2枚,在600米低空、以550千米/小時的速度轉入俯衝,且投彈效果良好。特別是在那次超低空襲擊衝繩機場的戰鬥中,獲得了一時的勝利。

可以說,疾風戰鬥機應是戰時日本陸航最好的輕型戰鬥機。在平飛速度、海平麵爬升率和轉彎機動性諸方麵均已接近當時的世界先進水平。戰後,美軍利用繳獲而來的疾風,改為使用美國自產的優質汽油,在6100米中等作戰高度上竟飛出了689千米/小時的速度記錄,僅次於當時美軍第一流的P-51H和P-47N戰鬥機。同時,又被證明在中、低空高度,其爬升性能和操縱靈活性甚至優於P-47和P-51,被試飛組人員喻為是“一個可怕的事實”。

被美軍俘獲的Ki-84

由於疾風戰鬥機是日本在航空機械製造工藝上,第一個實施先進的“基孔製”的飛機型號,所以單機製造總工時已從“隼”的25000降至僅僅4000。1944年底,太田製作所的月產量已高達518架之多,正是這種極易生產的作戰飛機順應了戰爭之需要。

而疾風的致命弱點,是因為工人素質低下造成的零部件加工精度差、起落架支柱等關鍵部件鋼材質量的不過關、燃料性能的低劣、ハ45發動機因技術不過關而令事故率高居不下以及機載無線電設備的落後等原因,導致前線備件不足、飛行事故時有發生,甚至嚴重影響戰鬥原有性能和戰鬥力的正常發揮(其出勤率甚至低於キ-100“五式戰”)。特別是當後期的主要產生場地武藏製作所在美軍B-29的大舉空襲之下連遭破壞後,疾風的生產更是陷於日夜突擊、疲於奔命的掙紮狀態。

戰後,美軍接收大員在美國對疾風戰鬥機進行了綜合飛行測試,不僅飛出了前麵說到的高速性能,而且證明,隻要采用優質汽油,ハ45發動機本身的技術性能還是不錯的。作為二戰後期日本的一個主戰機種,能夠同時兼備速力、機動性和火力三大指標已屬不易。所以,在日本才獲得了“飛得最快的戰鬥機”之美稱,它也是中島飛機廠所生產的最後一種作戰飛機。

F家庭戰鬥機

F-86是美國原北美航空公司研製的美國第一種後掠翼噴氣式戰鬥機,是美國的第一代噴氣式戰鬥機的代表,是美國、北約集團及日本在上世紀50年代使用最多的戰鬥機,美國和其他一些國家共生產了11400架左右。1945年5月開始設計,1947年10月原型機試飛,1949年5月開始裝備部隊。

F-86曾在朝鮮戰場上與前蘇聯的第一代噴氣式戰鬥機米格-15戰鬥機進行過較量。結果F-86稍遜一籌。

F-86有A、D、F、H、K、L等型。使用的國家和地區有美國、加拿大、意大利、前南斯拉夫、土耳其、日本、泰國、菲律賓和韓國等。F-86早已退出現役,現存美國海軍武器研究中心已修改成無人駕駛靶機,用於作戰訓練。

F-4“鬼怪”式戰鬥機

F-4“鬼怪”是美國原麥克唐納公司(現並入波音公司)為海軍研製的雙座雙發艦隊重型防空戰鬥機,後來美國空軍也大量采用。F-4於1956年開始設計,1958年5月第一架原型機試飛,生產型則於1961年10月開始正式交付海軍使用。1963年11月開始進入空軍服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