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章 恐龍的起源(1 / 1)

在三疊紀時期,有各種爬行類動物——會跑的、會遊泳的、會掘洞的,甚至還有會飛的爬行類動物(同時也有最初的哺乳動物,那是些細小的像老鼠似的動物)。在爬行類動物當中,有一些像鱷魚模樣的動物,每隻都長著尾巴和強有力的後肢,科學家稱這些生物為槽齒動物。當其他類型的爬行類動物死光時,它們變得數量眾多,它們的後代——由它們進化而來的動物——采取了很多種生活方式。這樣,它們就發展成各種各樣的身形,以適合它們的生活習慣。有一群槽齒動物開始用它們強壯的後肢行走,在它們背後抬起長長的尾巴,以保持身體平衡。這些動物變成了最早的恐龍。最早的恐龍隻是些細小機敏的捕獵動物,與它們的祖先並沒有什麼區別。

槽齒動物同時也發展出鱷類和稱為翼龍的飛行爬行類動物,也發展成鳥類。

隨著時間的進展,有些恐龍發展了素食的習慣。這些恐龍進化出更大的身體,以提供空間給腸胃來容放大量植物,長頸則適應向高處攝食的需要;它們四腳著地行走,因為它們已不能用兩腳取得身體平衡。其他素食恐龍進化成仍能用雙腿走動,但它們的髖部已改變成不同的形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