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6章 恐龍的分類(1 / 1)

恐龍在中生代是一支龐大的家族,在當時的動物世界居統治地位。

在時間上,恐龍生存了1.6億年之久;在分布上,足跡遍及地球的七大洲。

但是,大多數恐龍是在美國、蒙古、中國、加拿大、英格蘭和阿根廷發現的。

在美國恐龍發現有64屬,居世界之冠。蒙古發現40屬,中國發現36屬,加拿大發現31屬,英國發現26屬,阿根廷發現23屬(彼此相似的動物,在生物分類學上同劃歸一個“屬”,如貓、虎、獅、豹等均歸貓屬,但它們各自屬於不同的種)。

大多數恐龍屬隻有1個種,少數恐龍屬有2個或3個種。據統計,目前發現的恐龍屬有286個,種有336個。

恐龍家族成員龐雜,長相奇特,它們之間的形態差別很大。再說人們對恐龍的起源及恐龍間的親緣關係還沒搞清楚,因此對它們進行科學的分類,確是一個難題。

長期以來,恐龍被分成兩大類:蜥臀類和鳥臀類。這是依它們的骨盆(又稱腰帶)構造的不同進行的分類。蜥臀類的骨盆像蜥蜴的骨盆;鳥臀類的骨盆像鳥的骨盆。

蜥臀類包括獸腳類和蜥腳類。獸腳類包括所有吃肉的恐龍,如霸王龍、躍龍、永川龍及許多小型的虛骨龍類;蜥腳類包括所有身軀龐大,腦袋很小,長頸長尾的恐龍,它們四足行走,全是吃植物的,著名的有雷龍、梁龍、馬門溪龍等。

鳥臀類全部是吃植物的恐龍,有四足行走的,也有兩足行走的,可分為鳥腳類、劍龍類、甲龍類和角龍類四類。鳥臀類恐龍中著名的成員有禽龍、鴨嘴龍、沱江龍、華陽龍、甲龍、三角龍等。

按骨盆的構造對恐龍進行分類的方法比較方便,而且已習慣。但這種分類方法也有缺點:近年來科學家發現,有的恐龍的骨盆構造既不完全像蜥蜴,也不完全像鳥。這就讓古生物學家為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