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4章 恐龍“公墓”(1 / 1)

我國四川省自貢市附近的大山鋪,埋藏有大量的侏羅紀中期的恐龍化石,已發掘麵積達2800平方米。據不完全統計,在這個被譽為“世界奇觀”的恐龍群窟裏,已發掘出大小恐龍個體近200具,其中有不少是完整或比較完整的標本。恐龍的化石以蜥腳類最多,其次為鳥腳類、劍龍類和肉食類。此外還有大量魚類、龜鱉類、蛇頸龍類、翼龍類、鱷類和兩棲類等。

1.6億年前,自貢地區廣布著湖泊與河流,湖濱、河岸上到處生長著繁茂的蕨類、蘇鐵、銀杏、鬆柏及其他裸子植物。當時的湖濱平原上,棲息有龐大的恐龍動物群。據研究,大山鋪恐龍多數屬異地埋藏(即動物在甲地死亡,後被流水搬到乙地埋藏),但搬運距離不遠。也有少數是原地埋藏。專家們認為,這些恐龍的死亡大多是不正常的。科學家對岩石性質作了分析,發現當時那裏曾出現過一段幹燥炎熱的天氣過程,陸地上的植物大麵積縮小,水源幾近枯竭,致使大量恐龍饑渴而死。

真是禍不單行。久旱之後又發生了大洪水,許多恐龍來不及逃避,被洪水奪去了生命。最後洪水將恐龍的屍骨連同礫石、泥沙等一起衝到大山鋪這個地方沉積下來。

大山鋪恐龍“公墓”就是這樣形成的。不過,能有幸埋進這塊墳地的恐龍畢竟數量是非常有限的。大多數恐龍遺骨已不複存在,有的也許被埋在別的什麼地方,有朝一日會被我們發現。現在,大山鋪恐龍遺址上,已建起了我國第一座恐龍博物館——自貢恐龍博物館。大山鋪已成為世界著名的旅遊勝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