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6章 恐龍的足跡(1 / 1)

恐龍的化石,遍布歐洲、亞洲、非洲及南北美洲。出人意料,近十幾年來,在一向缺乏動物化石的澳大利亞和南極洲也發現了恐龍化石。這樣一來,可以說,恐龍光臨過地球上的每一個洲。

由此可見,恐龍像是一些不知疲倦的征服者,它們在世的時候,南征北伐,不遺餘力,到處擴張自己的地盤,凡是它們能去的地方,它們就要去占領。在長達1.5億年的時間裏,它們先後征服了世界各個大陸。我們說,中生代時恐龍在地球上稱霸,實在是一點也不過分。

但是,人們不禁要問,中生代時,恐龍是怎樣往來於各大洲的?因為今天的地球表麵,除歐、亞、非三大洲山水相依、陸地相連外,其餘各洲均遠隔重洋,相距遙遠。

是不是恐龍都是遊泳健將,有漂洋過海的本領,或者恐龍是同時在各大陸獨立產生和演化的?

都不是。首先,雖不能認為恐龍都是“旱鴨子”,但也絕非遊泳高手,它們肯定沒有漂洋過海的本領。

其次,有許多恐龍的分布像人類一樣是全球性的。分布在世界各地的恐龍,在本質的特征上都有共同性。

例如,侏羅紀時在南、北美洲、亞洲及非洲都生活有蜥腳類恐龍(美國的雷龍、梁龍,我國的馬門溪龍,東非的腕龍等);侏羅紀的肉食龍中,歐洲的巨齒龍、北美的躍龍,我國的永川龍、四川龍,都有很近的血緣關係。

另外,白堊紀時在北美和東亞都有鴨嘴龍、角龍、甲龍和霸王龍分布。甲龍的化石甚至在南極洲也有發現。

這些事實告訴我們,恐龍不是在各地獨立產生和演化的,各類恐龍都有共同的祖先。那麼,各地恐龍是怎麼交往的呢?這個謎讓地質學家解開了。

在地球科學研究中,有一個理論叫大陸漂移說。它認為現在分散各處的大陸塊在三疊紀時曾聚在一起,那時的地球表麵實際上隻有一塊很大的陸地,叫做聯合古陸,三疊紀之後這塊大陸開始逐漸分離漂移。但在恐龍時代的大部分時間,各大陸並未完全分開,這就為恐龍遠征新領地,建立霸業創造了條件。

白堊紀時,北美與歐亞大陸已經分離開來,中間隔著大西洋,北美與亞洲之間隔著太平洋,但是,由於現在的白令海峽那時是陸地,所以太平洋兩邊的恐龍們互相“走親戚”也就不奇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