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7章 貌似陸地的海底(1)(2 / 2)

為什麼它們如此的酷似陸地上的河穀?這同大陸架的形成有密切的關係。

原來,大陸架曾經是陸地的一部分,隻是由於海平麵的升降變化,使得陸地邊緣的這一部分,在一個時期裏沉溺在海麵以下,成為淺海的環境。

大陸坡與峽穀

由大陸架向外伸展,海底突然下落,形成一個陡峭的斜坡,這個斜坡叫大陸坡。它像一個盆的周壁,又像一條綿長的帶子纏繞在大洋底的周圍。大陸坡的寬度在各大洋不一樣,從十幾千米到幾百千米,平均寬度約為70千米,坡度為幾度至20多度,平均為4°30′,是地球上最綿長、最壯觀的斜坡。全球大陸坡總麵積約為2800萬平方千米,約占海洋總麵積的12%。坡麓橫切著許多非常深的大峽穀,稱為海底峽穀,規模同陸地上穿過山脈的山澗峽穀相比既深且大。

按照地形特點,大陸坡有兩種。一種是地形比較簡單、坡度比較均一,像北大西洋沿北美洲、歐洲及巴倫支海等地的大陸坡。這類大陸坡上半部是個陡壁,岩石裸露缺乏沉積物,向下大約2000米深處,大陸坡的坡度突然變得非常平緩,深度逐漸增加,成為一個上凹形的山麓地帶。順著大陸坡的斜麵上,有一係列互相平行的“海底峽穀”,把大陸坡切開。另一種大陸坡,地形複雜,坡麵上有許多凹凸不平的地形,主要分布在太平洋。南海的大陸坡就屬於這一類,坡麵上常常呈一係列的台階,是一些棱角狀的頂平壁陡的高地,與一些封閉的平底凹地交替著分布。平頂高地上有一些粗大的礫石岩屑,而平底凹地裏堆積著一些雜亂的沙子、石塊和軟泥。這類大陸坡上的海底峽穀穀底也呈階梯狀。除了這兩類以外,大河河口外圍的大陸坡,常常是坡度比較平坦的,整個斜坡蓋滿從大河帶來的泥沙。

大多數海底峽穀在大陸坡上隻存在一段,向上到大陸架,向下到大洋底就消失,與陸地上河流無關。但也有些海底峽穀可以同陸地上河流聯係起來,像北美東海岸的哈德遜海底峽穀,它的源頭是哈德遜河,河流注入海洋。在大陸架海底有個淺平的水下河穀,深度在海底以下30米,但寬度有7千米,到大陸架邊緣,深度(低於海底)是40米,而寬度達到25千米,顯然水下河穀在大陸架是一片淺平的低窪地。與這水下河穀相接的是大陸坡上的海底峽穀,它從頂部水深150米開始沿大陸坡向下一直到2400米深的洋底。而它在海底下切的深度,幾乎整條海底峽穀都超過1000米。它的尾端進入2000多米深的洋底後,就逐漸消失。

深邃的海溝

在太平洋西側,有一係列的群島自北而南呈弧狀排列著。它們是阿留申群島、千島群島、日本群島、台灣島、菲律賓群島、小笠原群島和馬裏亞納群島等,人們送它們個雅號,叫做“島弧”。島弧像一串串珍珠,整齊地點綴在太平洋與它的邊緣海之間;島弧像一隊隊的哨兵,日夜守衛、警戒在亞洲大陸的周邊。

無獨有偶。與島弧的這種有趣的排列相呼應的是,在島弧的大洋一側,幾乎都有海溝伴生。諸如阿留申海溝、千島海溝、日本海溝、琉球海溝、菲律賓海溝和馬裏亞納海溝等,幾乎一一對應,也形成一列弧形海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