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認為恐龍為爬行動物,因此,像霸王龍這麼大的塊頭(其個頭與最大的非洲象相當),少說已有100來歲。可沒想到,霸王龍最多能活50歲,比原來估計的少70多歲,還沒有非洲象(平均年齡為50歲)活得久,更不如鱷魚壽命長,但與某些中型哺乳動物及大型鳥類相似。
科學家對其他一些恐龍的骨骼年輪進行研究後吃驚地發現,霸王龍雖然長得很快,但其他大型恐龍的生長速度更快。
慈母龍(鴨嘴龍的一種)的幼子從蛋裏出來後,隻需7~8年就可進入成年,此時體長為7米。阿普吐龍(蜥腳類恐龍的一種)隻需8~10年就能長大成人,此時體長為20多米,而它出殼的時候不過幾十厘米長。
恐龍生長之快,實在出乎人們的意料。由於蜥腳類恐龍10來歲就能進入成年,因此出土的那些二三十米長的蜥腳類恐龍,不過十幾歲而已,並非像人們過去所推定的那樣已有一兩百歲了。
恐龍生長速度快,表明它們的新陳代謝快,新陳代謝快表明它們是溫血動物而不是傳統觀點認為的是冷血動物。冷血動物的新陳代謝很慢,其生長速度至少不會超過溫血動物生長速度的1/10。由此看來,恐龍的生長特征更接近於哺乳動物和鳥類,而與爬行動物(如鱷魚、蜥蜴、龜等)絕對不同。
因此,恐龍的壽命就跟它的生長特征一樣,與哺乳動物較為接近,我們在分析恐龍壽命時,也主要跟哺乳動物作比較。
恐龍的生命長度
據研究,白堊紀時期的恐鱷可以長到10~11米長,它長這麼長需要花50年的時間,相當於霸王龍長到同樣大小所需時間的2.5倍。爬行動物生長緩慢,由此可見一斑。如果霸王龍跟它的這位近親生長特征一樣,11米長的它頂多也就是50來歲,絕不會達到100歲。
昔日地球霸主
根據研究表明,恐龍在兩億年前成功地統治了整個世界,雖然有蕨類植物為食草類恐龍創造了更好的條件,但是,因火山、地殼等一係列因素的影響,昔日的世界霸主逐漸滅絕。
不一樣的爬行者
恐龍與其他爬行動物的最大區別在於它們的站立姿態和行進方式,恐龍具有全然直立的姿態,它們的四肢構建在軀體的正下方位置。這樣的架構要比其他各類的爬行動物(如鱷類,其四肢向外伸展)在走路和奔跑上更為有利。
恐龍大不同
據科學家研究,從三疊紀中期恐龍出現到白堊紀末期恐龍滅絕,這個家族的成員超過了1000種!經過數十年的討論和廣泛研究,古生物學家們終於就恐龍的種屬問題達成了一致。
根據恐龍腰帶的構造特征不同,可以劃分為兩大類:蜥臀目、鳥臀目。
蜥臀目分為蜥腳類和獸腳類。
鳥臀目分為5大類:鳥腳類、劍龍類、甲龍類、角龍類和腫頭龍類。
與鳥類的關係
有相當一部分食肉恐龍具有原始羽毛,這顯示恐龍與鳥類可能是近親。1862年發現的始祖鳥化石,與美頜龍化石極其相似,差別在於始祖鳥化石有明顯的羽毛痕跡,而美頜龍雖然也有羽毛,但很原始。
自從1970年以來,許多研究報告指出,現代鳥類極可能是獸腳亞目恐龍的直係後代。現在,大部分科學家視鳥類為唯一幸存發展至今的恐龍,而少數科學家甚至認為它們在生物學中應該分類於同一綱(即尚未建成的恐龍綱)之內。鱷魚則是另一群恐龍的現代近親,但兩者關係較恐龍與鳥類遠。
不可思議的事
已知最小的恐龍是小盜龍,它隻有40厘米長。已知最大的恐龍是震龍,它可以長到40米,重達100噸!
恐龍版的《成長的煩惱》
《恐龍家族》是迪士尼出品的人偶劇,是一部風格幽默的喜劇。該劇1991年到1994年在美國上映,當時在美國很受歡迎,並獲得艾美獎!《恐龍家族》將情境設定於公元前6000萬年,圍繞著大恐龍辛克萊一家的日常生活展開,以輕鬆和富有想象力、洞察力的手法講述了許多實事話題,如環境保護等,以生動的恐龍原形表現出各種生活中的人物形象。有很多觀眾認為《恐龍家族》就是一部恐龍版的《成長的煩惱》。
恐龍是怎樣分類的
恐龍被發現之初,人們一直以為它是種“巨大的、恐怖的史前怪物”,後來,人們發現它們隻不過是一種巨大的史前爬行動物。於是,有些科學家開始著手用科學的方法研究恐龍。這時,他們遇到了一個難題——如何依據一些共同特征,為這個已經滅絕了幾千萬年的龐大家族整理出家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