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疊紀是中生代的第一紀,是恐龍在地球上興起的時期。本章將帶著我們一起去看看最初的恐龍。萬物都是在不斷的演化、不斷的競爭中逐漸發展和強大的,所以這些最開始出現的恐龍,或許還很原始,但是作為後來上億年裏世界的主宰者,它們已經鋒芒初露了。
最古老的始盜龍
1993年,始盜龍化石被發現於南美洲阿根廷西北部一處極其荒蕪不毛之地——伊斯巨拉斯托盆地,該地屬於三疊紀地層。在目前已發現的恐龍中,始盜龍是最原始的一種。
始盜龍的發現
始盜龍是保羅·塞雷那、費爾南都·魯巴以及他們的學生共同發現的,同一個地點還發現了埃雷拉龍——也是一種頗為原始的恐龍。
始盜龍的發現純屬偶然,當時挖掘小組的一位成員在一堆棄置路邊的亂石塊裏居然發現了一個近乎完整的頭骨化石,於是挖掘小組趁熱打鐵,對廢石堆一帶反複“掃蕩”,沒用多長時間,一具很完整的恐龍骨骼便呈現在眼前。更令人驚喜的是,這具骨骼是他們從來沒有見過的品種。就這樣,迄今為止最古老的恐龍被發現了,2億3千萬年前,它就生活在這片土地上……
始盜龍的化石
根據始盜龍的骨骼化石,我們可以相當清楚地知道它是一種主要依靠後肢兩足行走的獸腳亞目食肉恐龍,但也很有可能時不時“手腳並用”。雖然始盜龍仍然像它的初龍老祖宗一樣有五根趾頭,但是其第五根趾頭已經退化,變得非常小了。
始盜龍手臂及腿部的骨骼薄且中空,站立時是依靠腳掌中間的三根腳趾來支撐它全身的重量,未來它的獸腳亞目子孫們都繼承了這兩個特征。但不同的是,始盜龍的第四根也是最後一根腳趾卻隻是起到行進中輔助支撐的作用而已。
始盜龍的特征
在始盜龍的上下頜上,後麵的牙齒像帶槽的牛排刀一樣,與其他的食肉恐龍相似。但是前麵的牙齒卻是樹葉狀,與其他的素食恐龍相似。這一特征表明,始盜龍很可能既吃植物也吃肉。
始盜龍的一些特征表明,它是地球上最早出現的恐龍之一。例如,它有5個“手指”,而後來出現的食肉恐龍的“手指”數則趨於減少,到了最後出現的霸王龍等大型食肉恐龍隻剩下兩個“手指”了。再如,始盜龍的腰部隻有三塊脊椎骨支持著它那小巧的腰帶,而當後來的恐龍個頭越變越大時,支持腰帶的腰部脊椎骨的數目就增加了。
不過,始盜龍也有一些特征與黑瑞龍以及後來出現的各種食肉恐龍一樣。例如,它的下頜中部沒有一些素食恐龍那種額外的連接裝置。再如,它的恥骨不是特別大。
始盜龍的食肉習性
始盜龍那鋸齒狀的牙齒毫無疑問向大家表明了它肉食恐龍的身份,而且它擁有善於捕抓獵物的雙手,從始盜龍的前肢化石,我們可以推測,始盜龍有能力捕抓並殺死同它體型差不多大小的獵物。雖然我們不能精確地重現這種恐龍的攻擊行為和捕食過程,但是從它那輕盈矯健的身形就不難想象到,始盜龍能夠進行急速獵殺,它的食譜肯定不僅僅限於小型爬行動物,說不定還包括最早的哺乳類動物——我們的祖先。
最早出現的恐龍
哪一種恐龍最早出現?這是古生物學者夢寐以求的答案,解開了這個謎底,我們對恐龍由何物演化而來就有了較明確的答案。可惜的是,由於化石證據的不充分,化石最多也就保留了當時動物界千萬分之一的物種,遠古時期的大部分生物還在我們的視野之外。就在20世紀中期,學界還把腔骨龍視為最古老的恐龍,後來,新的化石證據表明,恐龍很可能起源於南美洲。阿根廷西北部有一個叫月穀的地方,古生物學者在這裏發現了很多早期恐龍以及其他大型爬行動物的珍貴化石骨架。
聰明的埃雷拉龍
埃雷拉龍生活在2.3億年以前,是一種速度相當快的兩足肉食性恐龍,也是最古老的恐龍之一,它證明了恐龍來源於同一個祖先。它與後來的肉食性恐龍有許多相同之處:銳利的牙齒、巨大的爪和強有力的後肢。它體長5米,體重180千克,以其他小型爬行動物為食。
埃雷拉龍的發現
埃雷拉龍發現於南美洲的巴西、阿根廷及北美洲,並且很可能在三疊紀晚期遍布了整個岡瓦納古陸。其中最著名的莫過於阿根廷的埃雷拉龍。同其後出現的獸腳類恐龍一樣,埃雷拉龍的下頜非常靈活,並且能夠有力地咬住並吞下很大的肉塊。雖然埃雷拉龍與同期的大型初龍類動物有可疑的血緣關係,但它們表現出了獸腳類恐龍的共同特征:兩足行走和能抓握的前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