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4章 其他各洲的恐龍(3 / 3)

凶神惡“鯊”

撒哈拉鯊齒龍,是一種生存於埃及、摩洛哥、突尼斯、阿爾及利亞、利比亞和尼日爾的大型食肉恐龍。特點是牙齒類似餐刀,有很明顯的紋路,有些人覺得像食人鯊的牙齒。即使白堊紀著名的“獵殺機器”暴龍比起它們,也是個小個子。

鯊齒龍有著一顆與體型相配的巨大頭顱,甚至超過1.6米,在這樣一張大嘴下,任何獵物都會被撕成碎片。況且強壯的後肢還可以使它加速起跑,衝向獵物。幸運的是,鯊齒龍並不聰明,因為據它的頭骨化石顯示,它的腦容量並不是很大。或許,獵物們可以憑借這一點,利用自己的智慧戰勝鯊齒龍。

莫名其妙的化石

世界上第一塊鯊齒龍殘骸化石是考古學家於1931年在非洲發現的,隻包括一些牙齒以及骨骼殘骸。後來,化石被送到德國,保存在慕尼黑的巴伐利亞國立博物館。

1944年4月24日,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納粹空軍野蠻地炸掉了這具鯊齒龍頭骨化石。戰後,為了修複被損壞的鯊齒龍頭骨,美國古生物學家保羅·賽雷那和他的考察隊深入非洲,進行新一輪的搜索。終於,在1995年,他們在撒哈拉大沙漠裏找到了另外一個鯊齒龍頭骨。

鯊齒龍最近的“親戚”

在鯊齒龍類恐龍中,還有另外一個強者——南方巨獸龍。它的身長可達到16米,體重則超過10噸。作為與鯊齒龍血緣關係最近的“親戚”,南方巨獸龍同樣具有凶殘的本性,無論是小型的哺乳動物還是大型的植食性恐龍,都逃不過它的利爪。

沙漠獵手——非洲獵龍

非洲獵龍是和鯊齒龍一起被發現的,長8~9米。非洲獵龍是身高達到8米的食肉恐龍,是一種大而靈巧的獸腳類恐龍,具有5厘米長的牙齒和帶鉤的鋒利爪子,它們的一些牙印還留在了未成年恐龍的肋骨上。

小談非洲獵龍

非洲獵龍是獸腳亞目斑龍科下的一個屬,生活於下白堊紀的非洲北部。它是雙足的肉食性恐龍,有5厘米長的銳利牙齒,以及手上的三隻爪。從已知的一個骨骼,可知非洲獵龍由鼻端至尾巴約為9米長。非洲獵龍屬目前隻有一個種,就是非洲獵龍。在1994年,美國古生物學家保羅·塞利諾連同其他學者將這些化石描述、命名。

非洲獵龍的化石是一個接近完整的頭顱骨(缺少下頜)、部分脊柱、前臂及手、接近完整的骨盆及完整的後腳,這些骨骼被存放在芝加哥大學。

所屬分類

非洲獵龍的骨架模型,位於悉尼澳大利亞博物館,大部分的研究將非洲獵龍分類在斑龍科內。以往斑龍科是一個“未分類物種集中地”,包括很多大型及很難分類的獸腳亞目恐龍,但經重新定義後,它成為棘龍超科內棘龍科的姊妹科。

在2002年的一項專注西北阿根廷龍科的研究中發現,非洲獵龍是基礎斑龍科恐龍。其他近期而較完整的親緣分支分類法分析顯示,非洲獵龍屬於斑龍科下的一個亞科,該亞科還包括美扭椎龍等。

非洲獵龍

在保羅·塞利諾的原本描述中,非洲獵龍被認為是基礎蠻龍超科恐龍,但不屬於棘龍科及斑龍科。另一個研究將非洲獵龍完全放在棘龍超科之外,並指它與異特龍是近親。這是唯一作出此結論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