異特龍捕獵
異特龍是侏羅紀時期最龐大的掠食者。它有12米長,5米高,2噸重。捕獵的時候,它常常躲在樹叢後麵伺機而動。它也吃動物腐爛的屍體。當逮住獵物的時候,它會張開長著多達70顆牙齒的嘴大嚼特嚼。
因為異特龍的下頜關節非常靈活,所以它能把嘴張得大大的,這使得它可以吞下體型很大的獵物。
斑龍的牙齒
斑龍的牙齒在老化後也會脫落,但是新牙齒還會長出來。斑龍是第一種被科學家研究並描述的恐龍。1677年,一位英國科學家就在著作裏對斑龍的化石進行了描述。古代中國人其實很早就發現了斑龍的化石,但是卻以為它們是傳說中的龍的骨頭。
南方巨獸龍
人們曾認為霸王龍是世界上最大的陸地肉食動物。1993年,阿根廷出土了一些巨大的獸腳類恐龍化石,它們被命名為“南方巨獸龍”。南方巨獸龍有14米長、8噸重,這已經超越了霸王龍。
鯊齒龍名字的由來
這個名字的意思是“鯊魚的牙齒”。鯊齒龍的牙齒上有條紋,有些像鯊魚的牙齒。它可以將牙齒深深插入獵物的體內,直到對方的血流光。
強大的威懾力
南方巨獸龍能以龐大的身軀作為威懾武器,搶走其他掠食者的食物。它隻需讓對方看到自己的大塊頭,對方就會立刻把盛宴拱手讓出。
小型獸腳類恐龍
小型獸腳類恐龍的體型比它們的近親肉食龍類恐龍要小很多。它們有著銳利的目光,鋒利的牙齒,身手靈敏、迅捷,是非常傑出的獵手。在侏羅紀晚期和白堊紀,它們成群結隊地生活和捕食。
美頜龍
美頜龍名字的意思是“漂亮的頜骨”。這種恐龍有60厘米長,比一隻雞大不了多少,但它的頜骨上排列著80多顆鋒利的牙齒。它擁有兩條修長的後腿,目光銳利,柔韌性驚人,這些使它成為一個孤獨的獵手。它捕食小昆蟲、小蜥蜴和一些小型哺乳動物。
戰鬥勇士恐爪龍
在戰鬥的時候,恐爪龍能迅速跳躍起來,伸出後爪,撕碎對手的軀體。它有3~4米長,重約70千克,是相當厲害的獵食者。
恐爪龍後肢第二趾上長著一隻巨大的鐮刀狀趾爪。在它行走和奔跑時,第二趾可能會微微縮起,趾爪不碰觸地麵;而在它捕獵和防身時,這隻腳爪可能會像折刀一樣彈出,成為一件厲害的武器。
因為恐爪龍是奔跑速度最快的恐龍之一,它的奔跑時速可以達到50千米。恐爪龍屬於馳龍類,它僵硬的尾巴在奔跑中可以起到舵的作用。它能沿“之”字形路線奔跑,這樣獵物就難以逃出它的掌心了。
輕盈的大個子
盡管可以長到2米長,但嗜鳥龍和它的近親美頜龍一樣,骨頭很輕,這就大大減輕了它的體重,讓它奔跑迅速。它在捕獵的時候甚至可以“飛”起來,用有力的前爪捕捉小型動物和鳥類。
眼睛大、牙齒多的傷齒龍
傷齒龍的小腦袋上長著一雙直徑5厘米的大眼睛。它擁有貓一樣卓越的視覺能力,習慣在晚上狩獵。它嘴裏長有多達120顆鋒利的牙齒。雖然它的腦袋很小,但它的大腦幾乎是恐龍裏最大的。
羽毛的作用
對恐龍來說,羽毛的主要作用是保持體溫和在孵蛋的時候保護蛋。此外,羽毛還被恐龍用來炫耀自己,尤其是用於吸引異性。多年之後,羽毛還可以進化成它們的飛行工具。
似鳥龍科恐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