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9章 環境保護的實施(1)(2 / 3)

經濟快速增長,人口持續增加,對本來已遭汙染和破壞的環境將帶來更大的壓力,生態環境問題將更顯突出,經濟、人口、資源、環境之間的矛盾將更加尖銳,成為關係經濟和社會發展全局的重大問題,突出表現在以下方麵。

(1)我國多年來延續的是以大量消耗資源能源和粗放經營為特征的經濟增長方式。實現經濟增長方式從粗放型向集約型的根本轉變是一個較長的過程。從根本上扭轉重經濟增長、輕環境保護的傾向還要花很大的力氣。

(2)在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製的一定時期內,法製有待健全,執法力度有待加強,企業行為有待規範,環境保護將麵臨許多新問題,難度可能更大。

(3)人均資源占有量低,特別是北方水資源短缺,中西部生態環境脆弱,全國礦產資源可采儲量不足,耕地不斷減少,生物資源呈下降趨勢,這將更加製約經濟的發展。

(4)以煤炭、石油、電力為主的能源工業和以冶金、建材、化工材料為主的原材料工業的優先發展,加上以煤炭為主的能源結構短期內難以改變,這些構成嚴重汙染環境和破壞生態的潛在威脅。

(5)科學技術落後造成資源浪費和環境汙染,環境產業弱小、技術水平不高,影響汙染防治的效果。

(6)城市化進程加快,基礎設施建設緩慢,生活汙染負荷大幅度增加,逐步成為汙染城市環境的主要汙染源。

(7)鄉鎮企業高速發展,並從東部向中、西部擴展,形成全方位發展的格局。鄉鎮企業總體上的技術水平和汙染防治能力較低,環境汙染出現由點向麵發展的趨勢。

(8)環境保護資金渠道不暢、投入不足、欠賬較多,這是實現環境保護目標的主要困難。

(9)公眾對改善生活質量的要求不斷提高,環境問題日益成為公眾普遍關注的熱點之一,成為影響社會穩定的重要隱患。

(10)全球環境保護活動日益活躍,環境保護越來越成為國際事務的重要內容。中國是二氧化硫和溫室氣體排放總量居多的國家之一,損耗臭氧層物質的用量也較多,生物多樣性不斷減少,履行國際環境公約的任務十分繁重。同時,環境保護正在成為國際貿易和投資的重要條件之一,這將給我國對外貿易和國際競爭帶來很大的壓力。

上述10個方麵的矛盾對我國環境保護工作提出了比以往更為嚴峻的挑戰。

跨世紀15年我國經濟和社會的快速發展也將給解決我國環境問題提供前所未有的大好機遇。

黨和國家對環境保護工作高度重視,把生態環境問題列為未來15年必須高度重視和下大力氣解決的、關係全局的重大問題之一,把經濟建設和人口、資源、環境的關係列為正確處理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的若幹重大關係之一,把可持續發展作為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兩大基本戰略之一,把加強環境保護作為社會發展的一項重要任務。這些都標誌著我國的環境保護工作將進入一個新時期。

經濟體製和經濟增長方式的兩個根本性轉變是實現今後15年奮鬥目標的關鍵,將對保護環境發揮重大的推動作用。有利於合理配置資源;有利於推行清潔生產;有利於減輕經濟增長對環境的壓力;有利於促進環境與經濟的協調發展。

社會主義法製建設的不斷加強,將進一步帶動環境法製建設,促進環境法律體係的完善和執法力度的加大,從而使環境監督管理得到加強。

國民經濟的持續、快速、健康發展,綜合國力的逐步增強,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有可能較多地增加用於環保的投入。

科學技術水平的提高將促進環保產業技術和裝備水平的提高,為改善環境提供經濟而高效的技術和裝備。

全民族環境意識的提高將推動公眾廣泛地參與環境監督,逐步形成人人自覺保護環境的社會風尚。

國際環境合作日益加強對我國是一個有力的促進,國際金融機構和發達國家貸款向環境保護傾斜正是積極利用外資的有利時機。

我國環境保護麵臨的形勢是:挑戰與機遇共存,憂患與希望同在。我們必須抓住時機,向環境汙染和生態破壞宣戰,促進環境與經濟、社會協調發展,使我國的環境狀況能夠真正同人民生活達到小康乃至更加寬裕的水平相適應。